燕雀

2018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八文言文怎样翻译

发布时间:2022/9/20 20:13:03   

知识点三翻译句子

文言文句子翻译是我省文言文阅读中的必考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要实词的落实、句式特点的把握、语义的领会等方面的能力。

方法点拨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与文意相对。意译是根据语句的语境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不管是直译还是意译,都要求做到“字字落实,文从句顺”。下面就从这两方面用“六个字加以概之:

1.字字落实—要求是“留删、换”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如“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句中涉及了人名、官名、地名,这些在翻译的时候都可以保留

(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如发语词,起延缓语气调整音节作用的虚词。如“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一句中段话的开头,以引起议中若夫”就是一个发语词,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议论或描述,并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应删去。

(3)换:对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或词的结构古今相同而意义却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一句中,“妻子““绝境”两个词古今都在用,但意思不同,“妻子”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指的是丈夫的配偶,而在文中是一个短语,指的是妻子与儿女,“绝境”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出路的境地”的意思,而在文中指的是“与世隔绝的地方”。在文言文中,还有一类活用的词语,也要注意“换”说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一句中的“美”“私”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在翻译时要注意“换”词,“美”的意思是“认为……美”;“私”的意思是“偏爱”。再一个是通假字也要“换”成本字,“军士吏被甲”一句中“被“是“披”的通假,意思是“穿”。

2.文从句顺一要求是“调、补、贯”

(1)调:就是调换。文言文中有一些句式与现代汉语是不相同的,如倒装句中的“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要进行调换以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如“能谤讥于市朝”是一个状语后置句,翻译时状语“于市朝“应放在动词“谤讥”的前面。

(2)补:就是增补,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古汉语较简约,省略现象是普遍的。对句中省略成分,须根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语意完整。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一句中“见”“大惊”“问”都省略了主语,“问”后还省略了宾语,在翻译时都要补出来。

(3)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这往往指前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时。根据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如“波澜不惊”可译成“(湖面)风平浪静”。再如“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根据文意“四境之内”应该译为“全国百姓”。

就文言文翻译方法而言,这六个字并不是根本所

在,面只是一种技巧。文言文翻译的根本还是在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尤其是实词的积累和辨析。

知识点四理解文章内容

理解文章内容,就是在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着眼于全局,综合运用学过的文言知识,对文言文进行全面的通读、理解,能够初步概括语段内容、体味语段的感情基调,筛选并捕捉语段信息等,从而对整个语段内容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方法点拨

文言文语句所反映的主要内容要运用概括的能力去解答,在答题时要结合题目要求去做。内容概括的解题思路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参透题干,明确标准

题目要求学生从原文或选项中提取或甄别什么信息,在题干中都有明确的概括性的提示,我们要对提示的含义认真吃透,它能给我们一个提取或甄别信息的标准。

2.细读原文,分析归类

明确了筛选信息的标准后,我们要细读原文,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或选项)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弄清文章写了“何人何事”,事属“何类何质”。这一步做好了,就为后面的筛选扫清了障碍。

3.依据标准,甄别判断

即在对文章(或选项)内容分析归类的基础上,看看哪些内容符合信息筛选的标准,通过这样的甄别判断,从而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

概括起来说,筛选文中信息总的解题思路是:明确题十要求,整体把握文意,分清材料类属,甄别提取信息。

知识点五理解人物性格和形象

人物形象指的是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方法点拨

把握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点人手:

1.从分析正面描写入手

人物正面描写的手法有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

(1)分析人物的语言,言为心声,从人物自身的语言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如《陈涉世家》中陈胜所说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语言可看出陈胜是一位胸怀大志,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农民起义领袖。

(2)分析人物的行为、动作,有时语言可以刻意去伪装,但行为、动作却很容易暴露自身的特点,而且往往表现在细节上。如《送东阳马生序》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这一语句写出了宋濂小时候嗜学、勤学、苦学的品质。

(3)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15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