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燕雀 >> 燕雀的形状 >> 班定远上39岁一事无成的小人物,还配
一个39岁还一事无成的人,有可能成就青史留名的功业吗?
一事无成的小人物,还配拥有自己的理想吗?
小人物的理想,就应该被嘲笑吗?
班定远说——当然可以有!当然有可能!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一
公元32年,刚刚成立的东汉王朝,迎来了自己的第八个年头。
皇帝刘秀很高兴,因为西北汉军正节节胜利,即将消灭盘踞在天水郡一带的“隗嚣-公孙述”集团,西北统一有望。
西北的军政长官,河西大将军窦融也很高兴,消灭隗嚣,他居功至伟。从西汉开始便牛逼多年的窦氏家族眼看着就要在他的领导下,继续芝麻开花——节节高。
窦融的首席师爷,一个叫班彪的,也很高兴。其一,“归附东汉、总领河西,帮东汉朝廷打隗嚣”这个战略是他给窦融策划的;其二,则是因为29岁的他终于有了儿子,而且一来就是俩。古人三十岁便称“老夫”,班彪也算是“老来得子”了。
老班很高兴,他给大儿子取名班固,给小儿子取名叫班超。
固者,牢固也、坚定也;超者,长远也,跳跃也。这两个名字里,装满了老班对新生的东汉王朝满满的祝福。
东汉确如班彪的愿望那样,一天天好起来了。然而,老班的儿子,尤其是小儿子班超,过得并不算好……
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二
用现在的话讲,班超应该算是一个“官二代”。但班超并没有“享受”到多少父亲职位带来的福利。
班彪有才,却多病。刘秀第一次见到班彪就很喜欢他,想任命他做徐州的长官。但班彪却因为生病,迟迟不能上任。后来又提拔他当“大司徒”的秘书(大司徒是东汉“三公”之一,主管天下财政),但也因为在任上老是生病,不能履职。
皇帝和老上级们虽然有心提拔他,也只能放他提前“退休”了。
班超22岁那年,他多病的父亲便去世了,本就不怎么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收入微薄、洛阳米贵。班超靠着为官府抄写书信,赚取一点微薄的收入度日。顶着一个“官二代”的头衔,班超却过着相当贫寒的日子。
据说,在抄书的时候,班超曾经投笔长叹,说:“这哪里是大丈夫干的活儿,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立功西域,封侯拜相!在这里抄书,怎么能长久!”
这话一出,左右一起抄书的人都嘲笑他不自量力。
班超反唇相讥说:“你们这些小男子,怎么能理解大丈夫的志向呢!”
三
这世界上说大话的人很多,但能为自己吹的牛皮付出行动的人并没有几个。能把自己吹的牛变成现实的人,就更少了。
汉朝对西域的经略,始于汉武帝。而经略西域,最早是为了打击匈奴,从东西两个地方夹击匈奴人,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西汉和匈奴在西域争夺了小半个世纪,最终西汉获得了全面胜利,汉帝国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将广袤大漠的西域诸国变成了中央帝国的臣属。被汉帝国先进的科技、文化和发达的工商业吸引,西域的人才源源不断地来到长安。汉帝国的丝绸、漆器和其他手工艺品顺着丝绸之路流出去,金、银、铜等贵金属则顺着丝绸之路流进汉帝国,和西域的人才一起,为帝国的繁荣昌盛服务。
王莽篡汉以后,中原乱成了一锅粥,军阀们互相攻伐,自然也就没有人去考虑什么西域和丝绸之路了。东汉建立之初,百业凋零,百废待兴,即便有心也无力干涉西域。于是便耽搁了下来——熬一熬再说吧。
这一熬,熬死了汉光武帝刘秀,熬掉了汉明帝刘庄的大半辈子。
直到驾崩前三年,汉朝终于喘过气来,逐渐充实的国力让汉明帝重新把目光投向了西北——大汉要重返西域!
汉明帝永平十五年,这年班超38岁。明帝遣窦固、耿秉二人带领汉朝的中央军团进驻凉州,虎视西域诸国。
汉明帝永平十六年,这年班超39岁。一道密令从尚书台发出,密令的内容很简单:“动手!”。随令而去的,还有一个已经不再年轻的“年轻人”——已经39岁的班超。
四
班超是从同为“抄书匠”的同事那里听说了打匈奴的消息。
“帝拜窦固为‘奉车都尉’,耿秉为‘驸马都尉’,令屯凉州,西击匈奴!’”
窦固!父亲的老上司——大司空窦融的侄子!
屯凉州,击匈奴!——班超隐隐约约感觉到,这就是自己等了大半辈子的那个机会,它就在这里,向自己招手!
班超真像自己当年吹下的牛皮那样,将毛笔一扔,收拾起行李,带着一封自荐信,踏上了西行的道路。他要去凉州,去找自己爸爸老上级的侄子,去找奉车都尉,去找一个叫窦固的人!因为他能带着自己实现那个“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的梦想!
没错,这就是成语“投笔从戎”的出处。
永平十六年二月,得到命令的汉军军团像猛虎一样,亮出了自己的獠牙。大军兵分四路,向着匈奴扑去。窦固手里像班超这样有学问的人才不多,于是便任命他为代理司马,带兵进攻西路的伊吾(今新疆哈密伊吾县)。
班超像出笼的猎鹰,在伊吾县西侧不远处大破北匈奴呼衍王部,收复了这个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地。他一面守住伊吾,一面派人将首级和俘虏押送西征军大营。窦固隐隐约约感到,自己可能挖到了一个相当牛逼的宝贝人才。
他联想到班超的梦想,是像张骞那样,宣威西域。于是他便安排班超带人出使西域,告诉西域诸国,北匈奴已被大汉击破,大汉将重建西域都护府,要各国做好准备。
就这样,班超带着36名属下,踏上了前往西域的道路
如果以上,还只是一个大器晚成、一鸣惊人的故事的话,那么接下来,班超即将开始自己的开挂之路!
五
班超出使的第一站,叫作鄯善国。我们更熟悉的是鄯善的另外一个名字——楼兰。
楼兰,地处塔里木盆地的最东侧,距离阳关一千六百里,是西域离大汉最近的国家。
班超等人到达楼兰之后,得到了楼兰王极为热情(甚至有殷勤)的接待。楼兰王在班超面前大说好话,一副渴望大汉回归西域已久的脸孔,事情似乎非常顺利。然而几天以后,楼兰王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突然就对班超他们爱答不理的。
班超想了想,便召集属官们商议,问到:“你们察觉到了吗?楼兰王突然对咱们冷淡了很多?”
见属官们纷纷点头,皆有同感,班超继续说道:“我猜,应该是匈奴的使者来了,这楼兰王就变得首鼠两端,不知道该归顺大汉,还是归顺匈奴了。”
说罢,他来到门外,叫来一个负责招待他们的楼兰侍从,笑道:“匈奴人到了几天了?他们住在哪里啊?”
那侍者一害怕,结结巴巴地说到:“三天前到的,住在贵使……三十里外。”
班超顺手一推,将侍从推进了房间里关了起来,以免走漏消息。
接着,他招呼属官们一起喝酒。班超端起酒碗,说到:“我们三十六个人,孤悬异域,就是为了建立功名,同享富贵。现在,匈奴的使者才刚到,楼兰国王就开始对我们爱答不理。如果楼兰国王决定归顺匈奴,恐怕我们就要被送给匈奴王当礼物,曝尸荒野了!还谈什么荣华富贵!”
属官们一听,顿时明白了班超的意思,拱手道:“我等愿听司马调遣!”
六
班超将手攥成拳头一挥:“好!现在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如先下手为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既然打听到了匈奴使者住在哪里,咱们今夜就去会会他们。今晚两件事,一是放火,二是杀人!来,干了!”
班超与从官们约定,一队人进去匈奴驿馆放火,另外一队带着兵器埋伏在各路出口,以火起为号,见到有人逃出来就杀!
当夜匈奴使团一百来人,七十余人葬身火海,三十余人死在了汉使的刀剑之下。一片火海中,班超找到了匈奴使团的团长,一剑结果了他,并砍下了他的头包在绸缎里。
接着,班超提着匈奴团长的头,来到了楼兰王的宫殿。他先请楼兰王坐下,接着恭恭敬敬地把包好的头颅放在楼兰王身前的桌案上。
楼兰王脸色苍白,一言不发。
班超按部就班的唱了个诺,劝楼兰王归顺大汉,并“纳子为质”。楼兰王见无路可退,只能上表称臣,让自己的儿子作为“质子”和班超一起回去汉朝。
汉明帝知道此事后,抚掌大笑,非常高兴,提笔对窦固写道:“有班超这样的天才,我们何必将出使的事推放给别人?现擢升班超为军司马(相当于窦固的副参谋长),总领出使西域各国的事情!”
班超和他那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名言,就这样在汉帝国的上层中传开了。
皇帝的手书,顺着汉帝国的驿站系统,飞快地从洛阳送到了酒泉。
陛下要班超再去西域,宣大汉天威!
临行前,窦固问班超:“西域路远,卿此去,需要多少人马?”
班超灌了一口酒,笑道:“哈哈,只要上次同我去楼兰的三十六人就行!”
窦固移盏又问:“这么点人?够吗?要不多带些人?”
班超摆摆手:“哈哈哈哈,如果天有不测,或是要秘密行动,人多反而是累赘。
君侯放心!三十六人,就三十六个人!我给您一个姓刘的西域!”
三十六人,茫茫大漠,班超的前路又会如何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