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

张齐英悟禅诗失群孤雁何处栖寒食月夜惊魂飞

发布时间:2022/8/15 18:27:30   

佛说:如是我闻,确实如此,非汝之过,亦非犯错。皆因汝头脑中的知识和智慧全是祖先与圣贤遗传的,或许每一句话,每一段文字,几乎是早就存在的,只不过汝又拿来重复了一遍。恐怕前一句是千年以前的圣人所言,后一句可能就是地球那端的智者用语,汝只不过东捡西凑重新排列而已。所以,当有缘人看见吾堆码的文字,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说白了就是某句话曾是自己讲过的,这就对了!其实都是祖先传下来的。这么一来,至少心安理得了,从此不再担心或背负剽窃与抄袭之过。汝要知道,每一个字和每一句话都是先贤创造与说过的。亦弗如是,言归正传。一篇文章的好坏,决定因素在于作者思想境界的高低;是遁世的虚幻,还是出世的空灵;是积极向善的,还是消极作恶的;是表现人性的美丽,还是揭穿欲望的难看;是赞美智慧的救赎,还是驳斥愚拙的犯错……

一千多年前,有位老和尚写了一首新年诗,40个字让世世代代如醉如痴,可歌可泣!如汝遇事难以释怀,不妨看一看,保证受益匪浅。在中国诗的历史上,唐诗宝塔毫无疑问既高又大,至今无人超越。建造这座宝塔绝非一日之功,也不光是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人,他们只是站在塔顶上的代表人物,而建宝塔的主要力量是唐代有名或无名的千万诗人。这些文采飞扬的诗坛精英,地位不同、修养例外、脾气迥异、性格差别、文风分歧,身份性别就像百花齐放。其中有为官的,有隐居的,有落魄书生,也有僧人。佛家称世俗名人写凡尘诗;皈依僧人写出世诗。究竟有什么不同?皆因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大相径庭。或许出世诗的内容,更令人感到舒服和通透。我也是个联想丰富的凡人,一千多年前得道老僧闭关修炼和今日漂洋过海的老人被封闭在尔湾大公园洋房里避难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我一见《新年》就两眼放光,爱不释手。故此,毫不掩饰私心作怪,我愿和有缘人一起分享禅诗《新年》。

按惯例先介绍作者,这是一位叫无可的僧人,贾岛的徒弟,贾岛何许人?唐代诗人,字阆仙,人称“诗奴”,早年出家,号无本,自诩“碣石山人”。京都长安禁止僧人午后上街,贾岛作诗讽刺此乃弊规,与韩愈初识,称人才难得,促其还俗,参加科举,可惜无缘金榜题名。贾岛一生穷困,苦吟作诗,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长于五言诗,重词句锤炼,与孟郊齐名,后人以“郊寒岛瘦”喻诗意独特,著有《长江集》。无可少年时,曾与贾岛一起在青龙寺出家为僧,深得师授,后云游四方。无可擅长五言诗,成年后颇有名气;暮年,岁末,福至心灵,写下《新年》:燃灯朝复夕,渐作长年身。紫阁未归日,青门又见春。掩关寒过尽,开定草生新。自有林中趣,谁惊岁去频。

一盏青灯下,老和尚过了一个别具一格的闭关年?灯燃火灭,一天天过去了,岁岁年年,日复一日,匆匆时光总让人慨叹!方丈去“紫阁”交涉扩建寺庙之事,尚未归来,闭关守寒的老和尚推开“青门”,漫山遍野的春意盎然,映入眼帘,惊喜嗟叹!此新年来临之际,正是自己的年岁渐长而发出伤感之时,放轻心情,看空一切冷暖人生,尽情欣赏山林中的生机勃发,感悟天地人自生自灭。既然上天早已注定短短的人生怎样度过,何不顺乎天意,寻找快乐的源头!当自己独坐闭关,恰好熬过了冰冷的寒冬;但等开关出门,业已看到了满山的绿叶新枝。整首诗表面上好像讲的是过年前后入关开山门的季节变化情形,实际上表达的是人生苦乐之变。一生大概如此,苦难之时通常都是一个人寂寞度过,无人相伴或助兴。然而,有朝一日时来运转,待到春暖花开之际,拥有皇恩浩荡,有所建树之时,只怕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太白提诗在上头;白居易平生最喜欢诗仙的《清平调·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同样在吾辈心中激情澎湃,前路将灯火通明,鲜花掌声齐伴奏。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是黄櫱禅师在《上堂开示颂》的千古绝唱。倘若为荣华富贵而呕心沥血乃是人性的正常反应,但却往往是捡了芝麻丢掉西瓜,让小利蒙蔽而抛弃了大义。如果经不住严冬那刺骨的寒冷,焉有刺鼻梅香扑面而来?梅花要是经不住一次又一次的风霜摧残,又那有沁人心脾的芳香?正因如此,不经风刀霜剑的凛冽寒冬,万物岂能得到磨练,又哪里能迎来春天的草木新生。诗人最后才将禅趣置于林中,在这白雪飘飞的山林中,找到了自然美景与人生过程的高度融合,对恩与仇和生与死都看透了,也都释怀了。奇思幻想在山林中自由地飞翔,又何苦埋怨岁月匆匆?这样的诗文,肯定满载禅意。

醉心于林中乐趣,放在普通人身上的话,可以看成是逃避?但对参禅的老僧而言,应另当别论才行,千万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老僧之所以掩关过寒冬,就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平静的心境去欣赏这世间的枯木逢春。对普通人来说,暂时的艰难困苦,可以当成一种人生历练。只有经历了真正的“寒彻骨”,才能得到纯粹的大自在,而这种禅心永远是积极向上的。读禅诗方能见仁见智,每个人的理解与感悟都不一样。这首诗虽然字面上平淡无奇,细思量却觉得回味无穷,恐怕这就是传诵千年经久不衰的原因。故此,我再请有缘人在俗事无法释怀的时候读一读,定能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唐代诗坛一直比较作兴参禅悟道,这些僧贤的精品力作,极大影响了众多大诗人。例如在白居易、王维等人的诗作中,都能发现这种禅意痕迹。俏若有缘人饶有兴致,不妨再细读一下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还有《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及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我始终相信这些饱含禅意美的无与伦比的诗句,会让爱诗的有缘人获益良多。我东施效颦,套写一首《惊雁》七律诗收尾:不识人性假面具,只像身在红尘中。失群孤雁何处栖?寒食月夜惊魂飞。

作者:张齐英,中国法制影视剧投资人,北京飞天魅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跟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联合摄制系列主旋律院线电影《中国警察故事》、《中国检察官故事》、《中国法官故事》,担任出品人、发行人、版权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17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