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逍遥游之飞鸟与鱼西岭雪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南华经》的第一章《逍遥游》,破题便给修道之人设置了一个极为诱惑的目标,或者说画了一张令人垂涎的大饼,这饼的名字,叫作逍遥!什么是逍遥?就是优哉游哉地缓步徜徉,无拘无碍的放逸飞翔,一种绝对的自由自在。为了说明这种状态,庄子为大家讲了许多寓言,塑造了几个形象,首先是飞鸟与鱼的故事。这鱼,不是一般的鱼,叫鲲;这鸟,不是一般的鸟,叫鹏。最神奇的是,飞鸟与鱼,其实是一回事。它入水为鲲,身长几千里;出水化鹏,背长也有几千里。大鹏一旦振翅飞起,翅膀张开来遮天蔽日如浓云,在海洋发生变化时便会从北冥迁往南冥天池,这在古书《齐谐》中是有记载的。书中说,大鹏飞往南冥,每击水一下,便荡起三千里波涛,海面上骤起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大鹏便趁此御风飞行,直往南冥。冥,亦有版本作“溟”,就是北方的大海。有人说北冥就是渤海,南溟就是南海;也有人说这眼界太窄了,庄子的世界不限于华夏,而指的是整个地球,所以北冥是北极,南冥就是南极。然而生于战国的庄子,知道地球是圆的,了解北极和南极的概念吗?因此我认为这两个地名都只是庄子的杜撰而已,只是意念中的极北与极南。他且给极南之海取了名字叫天池,这肯定也和长白山的天池是两回事,因为长白山明明在北方。齐谐,有人说是书名,也有的说是人名,反正我们今天也很难判断了。但是《逍遥游》对于帮人取名字可真是一本极好用的工具书。比如“抟”这个字,读“团”,本意是凭借,也指把东西团成球形;扶摇,盘旋而上。活了一千年的陈抟老祖,名抟,字图南,号扶摇子,就是得名于此。还有岳飞,字鹏举,也是根据这段文字取名的。《逍遥游》开篇对于后世的影响之大,可见一斑。“六月息”,也有大相径庭的两种解释,大多版本都是说每六个月休息一次。为什么是六个月呢?因为一年有十二个月,六个月从北冥飞到南冥,另外六个月从南冥飞到北冥,平均划分,雨露均沾,相当公平。另一种是说“息”指的是天地间的气息,并说整篇《逍遥游》讲的都是气。道家的学问,就是练气,养气,用气。我更赞同这一种说法,因为紧接着下文就开始讨论“息”的问题,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以息相吹”,且在后文中列举了数位高人后,说列子御风也要“犹有所待者也”。这个待,指的是依恃,是借力。大鹏徙于南冥,也不是一个劲儿鼓着翅膀傻飞的,也要有所借力。它借的力有两种,一是每当累了的时候,就奋力用翅膀击打一下水面,借着冲力盘旋直上,二是上到了九万里高空之后,就可以乘着六月的气息飞往南冥天池了。为什么是“六月息”呢?大概这时候的海水潮汐发生变化,而天地之气最为平和吧。大鹏展翅,也要讲究顺风的。海运与六月息,都是天地的变化与规律,而大鹏因为这变化而随意转换迁徙,又乘着这规律而自由飞行,这就是“道”!想要达到逍遥的境界,就要懂得道,遵循道。这就是《逍遥游》的核心意义。接下来,庄子又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和寓言在“逍遥”这张饼上洒芝麻。说到大鹏绝云气,负青天,无所阻碍,这是一种逍遥的境界。但也不是人人都这样看待。比如小鸟与蝉就不这么看。两个小东西凑在一起,小声说大声笑,很有点三姑六婆的琐碎,说:“我用力飞起来,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上,有时候没了力气飞不到,一下子跌空了,也不过暂时落地而已,为什么要往南飞去九万里那么远呢?真是够了。”如果大鹏会说话并愿意理会小鸟,一定会回它一句: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大鹏不说话,但是庄子替它说了,大舟必须深水,小芥不耐洪流,大小得宜,物各逍遥。实力决定格局,这样的道理,两个小东西哪里会懂得呢?有小聪明小心思的人,不会懂得大道理大智慧,寿命短的没有机会掌握长寿者的见识,怎么说呢?这就好比雨后林中生长的菌类,生长期超不过一个月;知了只活在夏天一季,不会了解春天和秋天一样。这就是短寿者的见识。所谓“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相比于菌与蝉来说,大年也就是长寿者,也仍然是相对的。楚国南方有一种龟,以五百年为春,五百年为秋,加起来能活一千年,这够长寿了吧?但是上古有种大椿树,八千年为春,八千年为秋,能活一万六千年。相比之下,灵龟又不够看了。然而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到现在还以长寿闻名,人人都想和他相比,把他奉为长寿的榜样,这样的见识不也是很可悲吗?听庄子的语气,对全民偶像彭祖都不以为意,觉得对于掌握了“息”的修道者来说,活个八百年神马的根本不叫事儿。这还不令世人如痴如狂吗?庄子这是画了一张更大的饼。这番讨论既有着相对辩正的观点,又暗隐知足常乐的劝诫,气势飞扬恣肆,理论如深还浅,说得人头晕目眩,还不能说听不懂,更不能说不同意,因为你不同意,不理解,那就是见识小,眼光浅,如小雀之望大鹏,只配在草间和蛐蛐儿一起聊聊八卦,就别读什么书了。《逍遥游》为我们塑造的第一个逍遥形象是大鹏,今天的人们彼此送礼致贺,常常会送些“鹏抟九天”、“鹏程万里”之类的匾额或图画,弄得很多人都以为真有大鹏这么一种鸟了。其实,这种叫作鲲的鱼,和化为鸟的鹏,就跟北冥、南冥与天池一样,都是出自庄子的虚构。李白少习老庄,爱极了《南华经》的文字,就特别喜欢以大鹏为自己的形象代言,少年时拜谒名流李邕而不受待见,曾气哼哼地写了一首诗自白,开篇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又能簸却沧溟水。这四句诗的意象,完全取自《逍遥游》开篇,说别看我今天不声不响地蛰伏,一旦振翅飞起,便会“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假如风势停歇,我暂时落下海面,也会激荡沧溟之水,惊天动地。这可以说是对“是鸟也”最好的简介了。西岭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