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燕雀 >> 燕雀的繁衍 >> 研究生回到县城两年,骨感现实让其放弃事业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春天尽管来得晚了一些,但是各路招聘招考的信息还是不断刷屏,除了雅思停考。现在已经全面复工复产,是该有所举动的时候了。只是,该有举动的还在犹豫,不该有举动的却已经行动了,这事就落在了老徐的头上。
因为疫情的影响,不少人正在为找工作发愁时,不少人因为雅思停考影响找工作时,身在幸福之中的老徐的儿子徐应明,却抢了一个地方头条,主动放弃因其研究生学历特别引进的事业编制,跳到一家民营企业就职。仅仅在县发改局上班两年就摞挑子,父亲老徐问他辞职是不是嫌工资低,徐应明来了个意味深长:这不仅仅是钱的事。
一、研究生毕业去哪里,北上广还是小县城?
说起徐应明,那可是老徐的骄傲。想当年,老徐大学毕业分配进了县政府工作,体制的福利待遇及稳定、社会地位,时常让老徐感激当年的高考,时常表扬自己,当年毕业分配没去企业而是进了多数同学不认同的政府机关。
河东的十年早已经过去,现在属于河西的年代了,尤其是在老徐所处的县城,机关事业单位就是金饭碗,稳定性超级强,福利待遇超级好,社会地位非同一般,节假日一点也不会缺斤短两。正是有了老徐的优越条件,儿子徐应明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一举考到上海的一所高校,本科之后接着读研究生。
作为90后的徐应明生在独生子女的大好年代,自己老哥一个,也自然是父母唯一的牵挂。虽然老徐两口子退休后都有丰厚的退休金,但是养老防老的观念还一直传承着,所以徐应明的就业去向一直是老徐家的一号文件。
儿子走得远,看得高,对于县城的老家自然没有多少图谋,老徐却另有理论:别说是硕士,就是博士后,最终还不是为了就业?不用说放眼如今,就是我们的老祖宗,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瞅准了黄金职业:学而优则仕,考公务员事业编制,是理想中的最佳理想。
但是,在上海读研究生的徐应明却不理父亲这一套:你这是小县城的模式,北上广的风景你不懂。我要是想回老家就业,还用得着再读三年的研究生?再看看县里考上的学生,大凡是高校毕业的,有多少人回到老家工作?宁为凤尾,不当鸡头!
二、工作两年,儿子放弃事业编制辞职
古人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老徐明白这个道理,也知道在外打拼的难处。老徐不是生在福中不知福的人,体制内的优越坚定了让儿子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决心,最好是回到老家来考试,以儿子的能力与水平,考个县城的公务员应该是小菜一碟。况且老徐未雨绸缪,早就给儿子买下一套住房,如果回到县城上班,再买上一辆十多万的小车,真的是吃穿不愁,住房有楼,自己一家人的生活绝对是小康中的大康。
俗话说,事不关心,关心则乱,自从徐应明读研究生开始,老徐就与县里、市里、省里的各种招考公务员事业编制信息干上了,他几乎成了招考专家,考什么部门什么职位,需要什么学历,是否有党员这一特别要求,真是如数家珍,根本不用百度,张口就来。
老徐这么热情,儿子徐应明却始终与他不在一个频道,一门心思要在南方发展。正所谓想打瞌睡就有人送忱头,老徐正在为儿子的事发愁,县政府出台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高校的研究生,不需要笔试,直接面试进入政府机关工作,全额事业编制身份。
县里掉下这样的馅饼,老徐赶紧抢一大个的,送给儿子回家面试。徐应明仍然坚持在上海工作的打算。
老徐熬了一个通宵,给儿子发了一篇长文,分析回老家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一万余种好处,主要的有五大优势:
第一,公务员事业编制稳定,福利待遇好,节假日一天也不少。
第二,以你名牌大学的光环加上自己的能力,肯定会在县机关干得相当出色。
第三,凭着你父亲我多年的经营,在县里有成熟的人脉和关系网络,咱不算大树,至少有一棵树可以让你依靠,让你工作没有障碍。
第四,楼房已经买好,直接是拎包入住,根本不用自己贷款购买。至买汽车,也不用你操心,钱都准备好了。
第五,结婚有了孩子,父母看孩子,根本不用雇保姆。
“仅凭这五点,你得少打拼多少年啊,儿子。”老徐真是掏了心窝子的话。
胳膊拧不过大腿,想想也有些道理,徐应明只好回老家面试。毕竟是毕业的研究生,给老徐制造担心的机会都没有,徐应明进县发改局上班。
从此以后,老徐在八楼上班,儿子在七楼的发改局公干,让政府大楼里的好多人羡慕,直嚷嚷着叫老徐请客。
转眼徐应明在政府大楼上班两年了,老徐正在为儿子的对象挑挑拣拣之时,徐应明给老徐来了一记窝心炮,一点征兆也没有,递上辞职信不干了。为此,发改局的局长几次给老徐打好好劝劝小徐,到底咋想的,好端端的辞去公职,县长都过问这事了,影响不好。好多人想考都考不进来的工作,这孩子怎么就说辞就辞了呢?脑子没事吧?
三、趁着年轻,活得更像自己,抛弃安逸
徐应明连个招呼也没打,就辞职了,在县政府大楼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更把老徐的家里炸了锅。放着好端端的稳定日子不过,这是折腾的节奏吗?
为啥辞职,是嫌工资低吗?在机关上班,就需要慢慢熬,你才工作多长时间,就拿到四千多块,这样的工资在县城里应该知足了。你去看看在企业上班的,他们下多少力,干多少活,他们才拿多少工资?发改局这样的工作,多少人想调进来都困难,更别说想考进来。你到底咋想的?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老徐真的不明白,儿子到是哪根筋搭错了。
徐应明也给父亲发了一篇长文,诉说了辞职的一万余种理由,主要也有五点:
第一、自己作为名校研究生,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却仅仅是为了人才数据的好看,不是为了发挥人才的作用,而是进行人才储备,高校研究生,只是从事汇报总结的文字工作,技术性业务性的工作,无从谈起。
第二,在机关工作,需要处理复杂的人情关系,不管办点什么事情,先讲人情,再说原则。本来按文件政策规定很简单的一件事,却是总是人为搞复杂,否则显示不出机关单位的重要性。
第三,单位的工作太安逸,安逸得让人有些发疯。虽不敢说自己是英雄,但所学无用武之地,确实痛苦。曾经几次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提出几条建设性建议,都被分管副局长驳回:领导没安排,你逞什么能?能了问题算谁的?
第四,看长远,以后自己的子女教育问题怎么考虑?毕竟县城的教育资源远不如大城市。
第五,趁着年轻,趁着还没有成家立业,要尽快找回自我,想再折腾一把,去适合自己专业的岗位闯荡。
面对骨感的现实,今年春节后,新冠疫情让人有了充足的时间沉淀自我,徐应明在经过长时间的考虑之后,痛下决心,尽管在县城找一家称心的企业不容易,前段时间一家新能源企业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这家企业老板竟然是上海交大的研究生。徐应明前去打探情况,立即被交大研究生老板的眼界与气势所吸引,辞去发改局的工作,去新能源企业当副总!
面对父亲的失望与无奈,徐应明安慰父亲:有些时候,不仅仅是为了工资的高低,趁着我还年轻,你不允许我去一线城市闯荡,我在家门口去做一些我愿意做的事,行吗?
儿大不由爷,老徐无奈,不同意也得同意儿子的做法。儿子的路,究竟正确与否,老徐真的不敢想。因为有了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难道让儿子回来进机关工作,自己做错了吗?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