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燕雀 >> 燕雀的繁衍 >> 说曹操从孟德献刀到宁要我负天下人,勿让天
说到曹操,很多人说他是奸雄,这大概是受了《三国演义》的影响,让曹操奸雄的形象深入人心,为人物带上脸谱,是小说常用的办法,但人性是复杂的,脸谱化本身就是前面的认识而已。
我是什么人?曹操自己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很多人说我是阉宦之后,这么说没错,我祖上姓什么,我真不清楚,不过父亲曹嵩姓曹,因此我姓曹。”大家都瞧不起我,实际上这些家伙一个个脑满肠肥,没有一丁点能力,如果不是仰仗着祖上积累的资源,这些家伙什么都不是。包括在曹操嘴里的大哥袁绍,什么“四世三公”,实际上就是一群酒囊饭袋!袁绍整天遛狗斗鸡,就没有什么正经事做,还豢养了一群亡命之徒,谁对他有意见,他就对付谁。这样心胸狭窄的人,能有什么能为?还不如让他和腐朽没落的东汉一起灭亡的好,对付几个宦官都没都办法,找几个屠夫就能搞定的事,还非要找什么西北军阀董卓来,这不是要搞事情的节奏吗?
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三国志》
董卓是什么人?那是狼子野心的西北军阀,你让他进京,恐怕比十常侍的危害更大,因为他手握兵权,难以受到节制为己所用。何进这个外戚是个草包,这个可以理解,你袁绍作为世族之首,也是这个见识就让人没办法接受了,但是袁公子油盐不进,曹操进谏下,袁绍来了句:“孟德莫不是为十常侍在考虑,这也难怪,你们曹氏和他们原本出自一家!”说完,袁绍大笑起来,曹操愤愤的离开了大厅,嘴里蹦出了几个字:“竖子不足与谋!”
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三国志》
董卓来了,十常侍被除掉了,但请神容易送神难,董卓赖在京城不走了,鸠占鹊巢的董卓比十常侍更加残暴,他为建立威信居然废立皇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天子,达到了震慑天下的目的。袁绍不傻,不会用脖子向刀口上碰,他选择了逃亡,到了渤海去避祸。曹操没有逃跑,他知道董卓不得人心,这是自己难得的机会,因此他留了下来,于是就有了孟德献刀的故事。
孟德献刀:小说里的精彩万分,正史记载里的无处可寻。孟德献刀的背景是司徒王允看董卓不顺眼,但是自己又没有本事反抗,就通过自己生日宴会来物色可用之人。王允在宴会上声泪俱下,说董卓残暴,简直是人生共愤,大家都随声附和说:“您说得对,董卓简直是个魔鬼!”然后大家就一起哭了起来,曹操看看这些人不仅大笑起来,王允很不高兴,对曹操说:“孟德!你也是功臣之后,祖上也是大汉开国之臣,怎么能做派呢!”曹操回答说:“我笑大家可笑,你们哭哭啼啼的,董卓就会收敛了?就会因为你们哭,他就完蛋了?简直可笑至极,一个个栋梁之臣妾居然都是这般货色吗?”王允问道:“那么孟德有什么高见呢?”曹操说:“在我看来,杀死董卓如探囊取物耳!”王允要继续问下去,曹操却不说了。王允立刻明白了曹操的意思,他立刻解散了宴席,而后把曹操带到了内室密谈。
曹操的性情这里体现的很突出,不从于众霸气外露,在他眼里这些人大多数都是酒囊饭袋,不足以讨论大事的,司徒王允也是个空有其表的人,不过曹操为了扬名于世决定抓住这次机会。无疑刺杀董卓,是一个天大的扬名机会,可以实现曹操少年时就有的那个做英雄的梦。
曹操说:“我没有学袁绍去避祸,就是为了寻找机会刺杀董卓,如今董卓对我已经十分信任,这个时候下手必定成功,如今只是缺少趁手的兵器,我听说司徒大人有一口七宝刀,不知可否借给我一用?”王允听罢,跪倒在曹操面前,对曹操说:“孟德!大事就摆脱你了!”随即把七宝刀交给了曹操,曹操拿了宝刀后并不停留,立刻回府,第二天就来见董卓。因为董卓很信任曹操,因此没有人通报下曹操就直接进入了董卓的内室。不过在哪里不仅有董卓,还有一个曹操惹不起的人在,这个人就是吕布。
曹操心里一紧,不过立刻想到了办法,他对董卓说:“恩相,我的马匹不行,因此才来晚了,请恩相原谅!”董卓不知是计,便对吕布说:“孟德,我西凉有很多好马,我儿奉先,你去挑选一匹好马,给孟德作为坐骑。”吕布心里不舒服,我还要去选马?不过他不好发作,只好得令而去。曹操望着吕布的背影,不仅喜上眉梢,心想:“看来老天助我,今天就是董卓老贼的末日了!”董卓和曹操聊了一会儿有点累了,就倒在卧榻上睡着了,曹操见机会来了,立刻抽出七宝刀,准备动手刺杀董卓。
不料董卓从镜子里看到了曹操手执钢刀,而同时吕布也从门外进来,要是换做一般人,早就吓尿了,曹操并不慌乱,而是大声说:“恩相,我从今日得到了一把七宝刀,特意献给恩相!”说着双手捧刀交给董卓。董卓把刀接到手里,他是武将出身,对于兵器很在行,七宝刀不是凡品,他连声说:“好刀,果然是好刀!”接着董卓对吕布说:“奉先,马选好了吗?”吕布说:“已经选好了!”董卓对曹操说:“孟德,你去试试看,看看是不是比你那个强的多!”“多谢恩相!”曹操并不停留,把刀鞘交给董卓后,骑马就走只奔东门而去,门吏问:“哪里去!”曹操大声说:“奉丞相之命,有紧急要务!”
等董卓回过味来,曹操已经跑出去好远了,董卓气不打一处来,“我对你这么好,你居然敢背叛我!”随机发榜文通缉曹操,榜文里说:“有人抓住曹操,就赏千金封万户侯。”曹操跑了没多远,就被陈宫抓住了,曹操并不畏惧,大声说:“你们认错人了,我复姓皇甫,不是什么曹操!”陈宫秉退了左右,让人把曹操带到了内堂,他对曹操说:“你如今既然被擒,还有什么话说!”曹操冷哼一声,他对陈宫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快把我们献出去,你就可以做万户侯了!”陈宫走到曹操身边,替他松开了绑绳,而后和他一起逃走了。
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三国志》
正史记载里没有那么多传奇,董卓确实看重曹操,提拔他做骁骑校尉,并想和他共商大计。但曹操不想和董卓同流合污,因为在他看来,董卓残暴不仁,简直和禽兽没有什么两样。和这样的人合作,除非是脑袋让驴给踢了,曹操可没刺杀董卓,那是小说的杜撰,他选择了逃亡,但先改名换姓隐匿行藏,然后启程返回家乡,准备起兵讨伐董卓。
宁要我负天下人,勿让天下人负我:奸雄本色还是另有隐情?在逃跑的路上,曹操路过吕伯奢家,这个吕伯奢是曹操父亲曹嵩的故交,因此曹操在吕家里住了下来,到了傍晚时分,吕伯奢的儿子命人杀猪招待,但曹操却当做是要谋害自己,于是把吕家人杀了个干干净净。陈宫责难曹操,曹操说:“虽然是误杀,但已经无法回头,如今只好逃走了!”陈宫迫于形势所迫,也不好继续说什么了。杀死无辜之人,是世人都不能接受的,因此小说把这件事大书特书,想体现曹操的奸诈,但是事情做的太绝对,就距离真实越来越远了。
逃出的路上,遇到回家的吕伯奢,曹操把吕伯奢也杀了,陈宫问道:“你刚才是误杀,这次又怎么说呢。”曹操说出了那句经典的话:“宁可我辜负天下人,但天下人不能辜负我!”陈宫知道自己不能认同曹操,于是离开曹操去投奔张邈。曹操这里做的就更绝了,对于父亲的朋友,他做到了斩尽杀绝,吕伯奢似乎太无辜了,平白无故被世侄要了一家人的性命。
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魏书》
正史记载里却不是这样,曹操带了随从路过吕伯奢家,恰巧吕伯奢不在,只有他儿子和宾客在家,他们看曹操带了不少财物就起了贪念,准备动手抢夺曹操的马匹和财物,结果被曹操反杀了。
曹操究竟是奸雄还是英雄,我认为是后者,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他首举义兵讨伐董卓,以统一天下为己任,这个心胸和格局,不是谁都有的,就像曹操自己所说的:“如果没有我的话,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要称王!”天下一统是大格局,割据一方则是小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