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

读资治通鉴之四以陈涉之死谈陈涉失败的

发布时间:2025/1/13 12:54:47   

读至陈涉之死不觉令人唏嘘:

“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陈王以降。”

陈涉遇章邯一败再败,被迫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准备重新聚集力量,再做反秦的努力。但万没想到,竟被跟随自己数月的车夫庄贾杀害,从称王到兵败身亡历时六个月,成为千古遗恨。陈涉也可以说是“阴沟里翻船”的代表人物了!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陈涉之失败,在我看来,有三点原因:

1.过早地“称王”。

2.在尚未完全成功的时候,忘记了“苟富贵、勿相忘”的约定。

3.过于明显的“亲小人、远贤人”。

一、过早称王号为“张楚”,成为了秦朝的主要打击对象。

在起义军初起时,势如破竹一举攻入了重要郡治——陈县。攻下陈县之后,当地的豪杰说“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

陈涉听后问自己的谋士张耳、陈馀,他们的意见是:“如果陈涉自立为王,则会让天下人觉得陈涉有私心,而不愿相从。另外,不仅要缓称王,还要寻找、扶持六国后裔,让他们称王,以此成为秦朝的主要进攻对象而相互削弱,最后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很明显陈涉的谋士是符合时势的,也非常切合当时的主要作战战略。可惜,陈涉没有听进去,仍然自立为王,号称“张楚”。以至于后来,被起势之后的章邯追着打,一败再败!

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放长一点,看元末的乱世。同样是农民起义,同样是谋士之言,朱元璋就听从了李善长“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让这9字真言,成为其主要战略方针,从而避免了自己作为主要目标被过早地消灭的事实!

二、“苟富贵、勿相忘”

“苟富贵、勿相忘”现在看来有一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或者搞“裙带关系”的意味,但,在那个宗族时代,却非常需要这样家族势力的鼎力支持。从更近一点的角度说,是需要走到“人民群众”当中去,然而陈涉却未能做到。我们后世总喜欢总结为农民起义的局限性……也许归位个人性格更合适。

比如早先和陈胜一起给地主种田的一个同乡听说他做了王,特意从登封阳城老家来陈县找他,敲了半天门也没人搭理。直到陈胜外出,拦路呼喊其小名,才被召见,一起乘车回宫。因是陈胜的故友,所以进进出出比较随便,有时也不免讲讲陈胜在家乡的一些旧事。不久有人对陈胜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陈胜便十分羞恼,竟然把“妄言”的伙伴杀了。当年所说的“苟富贵,勿相忘”的话早抛到了九霄云外。自此以后,各位陈胜的老朋友都自己离开了,从此再没有亲近陈胜的人了。

我们往往看到地位之不同,与人相处之方式也会不一样,陈涉完全有更多、更可行的办法来立威、建立规则,可惜却选择了最简单、最暴戾的方式,最终,造成了众叛亲离的局面。也许是农民起义第一人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其相比于明太祖就逊色太多了!

三、“亲小人、远贤臣”

“亲小人、远贤臣”这个词是借用的诸葛亮《出师表》,但在这个时候,在陈涉身上也表现得很明显。(相较于秦二世来说只能是明显)

陈胜任命朱房做中正,胡武做司过,专门督察群臣的过失。将领们攻占了地方回到陈县来,命令稍不服从,就抓起来治罪,以苛刻地寻求群臣的过失作为对陈王的忠心。凡是他俩不喜欢的人,一旦有错,不交给负责司法的官吏去审理,就擅自予以惩治。陈王却很信任他们。将领们因为这些缘故就不再亲近依附他了。

陈涉既然是反秦起义,就应当做和当时暴秦相对的事情,比如废除苛政、徭役、严刑……可惜陈涉其事却做了一个缩小版的“秦二世”的故事!

至此陈涉失去了一开始的军心、民心,也就是我们说的“人和”;再到过早的第一个称王,失去了“天时”;一败再败失去了陈县便最终失去了“地利”。这样的情形之下,焉有不败之理?即使不是死于庄贾之手,马上也是章邯的阶下囚罢了!

在目前官方的著述上,对陈涉对评价是很高的。因为陈涉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中国农民起义第一人。率军占领陈郡以后,正式称王,定国号为“张楚”。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农民建立起来的政权。可以说他是历朝历代农民起义的先驱和榜样,其精神财富远大于实际功绩。

也正是因为有诸如陈涉之类的人,我华夏民族才能如此顽强不屈、生生不息……

陈涉留给后人有三大精神财富: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苟富贵、勿相忘”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其意义之大,不论如何赞扬都不为过。

在下一讲,我也聊聊这份精神财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4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