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

一个家庭有这五种祥兆,暗示着将要大富大贵

发布时间:2025/2/23 14:56:09   
#家庭#

文/情感专家烟雨懿蝶

一、积德行善

《易经》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短短的十六个字,却说出了家庭富贵之前的征兆,当一个家庭能够围绕着善行做事,就会在无形中积累福报,这个家庭就会过得越来越富足。

冯肖孟,清朝广东南海庄头人,他性情宽厚,乐善好施,终身奉行“宽厚一分,他人受一分之惠;刻薄一分,子孙减一分之福。”这一句话。

他的妻子简氏,同样深明大义,行善如流。

冯肖孟行善积德,得到上天的福报,夫妇两人子孙满堂,两人八十多岁时依旧身体健康,而且积德甚多,惠及其子孙后代。

他的孙子冯成修,才华出众,乾隆四年高中进士,后任吏部郎中,出任贵州督学、粤秀书院山长、越华书院山长等职,是当时的名臣才子。

曾孙冯斯衡考中举人,任知县;斯倬是副贡,斯佐是优贡;斯伟也于嘉庆十八年考中举人,任知县。

冯肖孟,高寿无疾,儿孙成器,一门荣华富贵,福运长久令人羡慕。比起财富,积德行善才是对家庭最好的守护。

积累善言善行,帮助别人的过程,便是种下善的种子,日后才能收获善的结果,积累福气。

二、良好的家风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历经坎坷。

“大江东去,浪淘尽。”寥寥几字可观豪迈大气。

即使屡遭贬谪,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自己,不仅为人豁达乐观,还能够扶危济困。

苏轼的曾祖父和祖父教导后人“扶危济困”,父亲苏洵教导后人“诗书传家”、“志存高远”。

苏轼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成为一个读书正业,孝慈仁爱的人。

苏轼在杭州为官期间,杭州爆发百年不遇的瘟疫,百姓到处求医问药,却还有药铺囤积居奇,哄抬药价。

苏轼不仅心中有大爱,而且具有长远的目光。杭州水路交会,长此以往必将出现大问题。

于是采用募捐的形式,拿出自己的积蓄,妻子变卖首饰,最终建成安乐坊为百姓治疗。

家风,是一个家族中的长辈,通过言传身教,代代相传下来的行为模式,是一个家族的灵魂,影响着一个家族未来的命运和走向。

三、勤俭持家

《增广贤文》中有言:“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推沙。”

自古以来,败家容易兴家难。

勤俭节约,再贫寒的家庭也能日渐兴盛;铺张浪费,再富裕的家业也会被迅速败光。

一个家庭不管多么富裕,一旦开始奢侈享受,那么很快就会败落,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成由勤俭败由奢”。

正如曾国藩在家训中讲的:“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

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着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悬挂“相府”、“侯府”的匾。

曾国藩还要求家人吃什么自己做,衣服自己洗,甚至平时食用的蔬菜也要自己种,怕的就是家人因为享受而酿成大祸。

股神巴菲特第一次当选全球首富是在年,超过的正是他的好友比尔·盖茨,当时有媒体采访并表示恭贺,巴菲特则风趣地予以回应:“如果你想知道我超过比尔·盖茨的原因,我会告诉你答案,那就是是因为我要比他花得少,这是对我向来节俭的一种奖励。”

巴菲特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在生活上他平时吃一顿早餐仅仅花三美元左右,他得到了一部iPhon11,还是朋友送的。巴菲特从不花钱买名牌西装,购买降价车,但是他却愿意捐出自己85%的财富去做慈善事业。

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需要我们一代人又一代人不断地传承下去。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倡节俭生活,进行断舍离,财富会越积越多。无论何时何地,不论贫富,勤劳奋进的习惯都不能放弃,勤俭持家的家风都不能丢。

因为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所以说,一个家庭有“勤俭持家”的祥兆,暗示着将要大富大贵。

四、家人有志向

鬼谷子言:“所处环境是命,所逢机遇是运”。

人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要你肯吃苦,你的人生就会不一样,历史上有志向的人物数不胜数。

比如刘邦虽出自农民家庭,但他从小胸怀大志,在四十八岁的时候在沛县起兵反秦,经过七年的艰苦斗争,成为了汉朝的开辟者。

陈胜原本只是一个奴隶,却想着有朝一日成为富贵之人,同伴都笑话他,他却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的志向不是寻常人可以理解的,才有那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最后,他领导了农民起义,成为了陈王。

所谓的“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一个人也好,一个家庭也罢,一定要有高远的志气,只有如此才能让他的家庭随时都能翻身。

五、家庭和睦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一个简单的“和”字,道出了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生存智慧。

一家人,和和气气,一条心,有问题一起面对,有困难一起承担,一起为家庭而努力、做贡献,这样的家庭,一定会红红火火,“大富大贵”!

老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一家人团结一心,劲往一处使,再大的艰难困苦,都能一起面对: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夫妻同心,黄土变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7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