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

读这首词,堪比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典故课,

发布时间:2022/9/19 19:49:19   

辛弃疾,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和词人。他以蔑视一切陈规的豪迈气概,和丰富的学养、过人的才华,写出了许多具有雄放阔大的气势的作品。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融化或镶嵌在自己的词里。这本来很容易造成生硬艰涩的毛病,但是以辛弃疾的才力,却大多能够运用得恰到好处、浑成自然,或是别有妙趣。虽然有人认为辛词用典过多有“掉书袋”之嫌,但即使“掉书袋”也是建立在丰富的古典知识的基础之上的,绝非常人可为。况且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也对辛词的用典给予了高度肯定:“任古书中理语、廋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百余字的篇幅,叙及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的事迹,而与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观情感、意念丝丝入扣;不仅内涵极为丰厚,而且语气飞动,神情毕露,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情。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他的一首《破阵子》,也是一首用典的名篇,其中至少用了六个历史典故。

掷地刘郎玉斗

破阵子

辛弃疾

为范南伯寿。时南伯为张南轩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因作此词以勉之。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这首词的大意是:范增因为项羽不杀刘邦怒而撞碎玉斗,范蠡助越灭吴之后带着西施泛舟五湖。英雄之所以能够美名流传,就在于立功万里,为国家和君王效命。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公侯将相原本出身于普通士卒。可笑泸溪地小如斗,不知道您肯不肯在那里小试牛刀?赠送给您两只玉瓯作为寿礼。

词人在前面的小序中点明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这是辛弃疾在其内兄范如山寿宴上写的一首词,范如山是很有才干的政治家,他的一家都是很有民族气节的人。当时范被张南轩征召为泸溪县令,他嫌这个职务官小势微,不足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因此迟迟不肯赴任,辛弃疾借祝寿的机会,写了这首词劝说范如山要仿效范增和范蠡,鼓励他应该去泸溪,施展自己的才干,锻炼自己的能力,准备为收复祖国失地建功立业。

挂帆西子扁舟

开篇词人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掷地刘郎玉斗”。鸿门宴上刘邦令张良献玉斗给亚父范增,范增痛感项羽不听劝告放走刘邦,贻下后患,而将玉斗置于地,拔剑撞而破之。另一个是“挂帆西子扁舟。”春秋吴越之争时,范蠡献西施于吴王,以瓦解吴王斗志;灭吴后,不受封赏,携西施乘舟游五湖而不返。这两句一看便知是用典,但真正的用意却没有直接说出来,甚至连范增、范蠡的名字都没有出现。词人用这两个典的意思,主要因范增、范蠡都与范如山同姓,又都是才智出众,有胆有识的谋士,因而即以二范比如山,希望他成为二范那样的人物,能竭诚尽智为自己的国家作出贡献。这个看来隐晦的开端,不但艺术上很有特色(隐含范如山姓氏,却不出一范字),从词的主旨说也是很好的开端,有了这个开端垫底,下面几句正面劝勉的话就显得很有力量,很动感情了。“千古风流”应在我辈身上,不要轻易抛建功立业(“万里功名”)的时机,要时时想到大宋的万里江山(“三百州”)呵!

燕雀岂知鸿鹄

下片,针对范如山“迟迟未行”的思想活动,进行劝勉。一方面称赞了范的大才宏志,预言他定能有所成就,一方面劝告他不要嫌泸溪令职位低小难以发挥作用。而应当以之作为干大事业的起点。为了同时表达这两方面的意思,词人选用了四个典故。一是“燕雀岂知鸿鹄”。秦末陈涉曾辍耕垄上,慨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词人借这个典故表明自己理解范的志向,他的不愿就任是想有更大的作为。二是“貂蝉元出兜鍪”。用的是南齐将军周盘龙的故事。周年老不能守边,还朝为散骑常侍(皇帝侍从,能预闻要政),世祖戏问他:“你戴貂蝉(近侍贵臣冠饰)冠比起戴兜鍪(战盔)来如何?”周答:“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意思是说我成为近臣是在战场上拚杀得来的,不是靠了恩宠。这里表示自己理解范有更大的才能,想得到更能发挥作用的位置,但是想得到更大的尊荣,得到参预朝政的要位,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多作表现,积累“战功”。三是南朝宋大将军宗悫的故事。宗晚年为豫州刺史,典签多所违执,宗怒叹“得一州如斗大,竟遭到典签的慢待!”词人借此表示自己体会到范的心情以大才而屈居小小泸溪,且行动不能自主,难有作为。但也是劝他:宗悫都难免屈居下位,受小人之气,何况你我。典签,本为地方文书小吏,但南朝时,多由帝王亲信担任,以监视地方大员,号为“签师”,颇有实权。四是《论语阳货篇》:孔子至武城,闻弦歌之声,认为割鸡无需用牛刀的故事。词人反其意而用之,鼓励范南伯不妨以牛刀杀鸡,一试身手,把泸溪治理好,以显示自己的才能。

貂蝉元出兜鍪

这首词共62个字,使用了范增、范蠡、陈涉、周盘龙、宗悫、孔子六个典故,除周盘龙一典稍为冷僻外,其他均为人们熟知的典故,从而构成全词生动内容的一部分,词人并非炫耀才学,典故运用非但不生硬,反而得蕴藉隽永之妙,远胜于直接议论。而且首尾两句又别有用意。第一句典出刘邦送玉斗给项羽谋士范增,范掷玉斗于地,拔剑碎之,可谓以碎玉开始;而结句是辛弃疾献玉碗以祝寿,则为完玉终,其间,捕捉心态,造语灵动,以万里功名上对千古风流,下启君王三百州,而大宋三百州此时已剩下不及一半了,完玉之业吾辈岂能以一己之得失而置之度外乎?全词可谓意味深长,劝勉之中蕴含着词人的良苦用心!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5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