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燕雀 >> 燕雀生活环境 >> 雇农还是贵族有燕雀之志的陈胜是什么人
在今天的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长眠着一位震铄古今的历史人物,那就是秦末最早的起义领袖——陈胜。尽管陈胜在起义后半年左右就被杀害,但后继的项羽、刘邦最终颠覆了大秦王朝,刘邦更是一手缔造了四百年的大汉江山。而在西汉建立后,君臣却都没有忘记陈胜的首义之功。不但汉高祖刘邦派三十户(一说十户)在芒砀山为陈胜守陵祭祀,直至西汉灭亡;贾谊、司马迁等政论家,也各自在作品中挥斥方遒,高度评价陈胜在亡秦中的首义之功。
芒砀山陈胜园秦末农民起义浮雕照壁。摄影/秋影随风,来源/图虫创意
过去,学者们倾向把陈胜、吴广列为农民出身,后来成为农民起义的领袖;由于起义军内六国贵族的分裂,以及陈胜自身的堕落腐化,导致陈胜本人的兵败身死。历史学家范文澜就主张:“陈胜出身佣耕,是给地主耕田的雇农。”不过,近年来又有学者提出,陈胜的出身非富即贵,似乎秦末农民战争只是一场六国复辟战争。李开元就认为,陈胜“不会是普通的平民出身,有可能是贵族的后裔”。
那么,陈胜有着怎样的出身背景呢?我们不妨来重新读一遍他的故事。
司马迁在《史记》为陈胜作传《陈涉世家》,后来班固又在《汉书》为陈胜作传《陈胜传》。《陈涉世家》与《陈胜传》,最大的差异在于司马迁把陈胜列入《世家》,而班固把陈胜列入《传》。《世家》表达了司马迁对陈胜独到的赞誉;但在内容、行文方面,二者区别却不算太大。不过,在这两篇传记中,均没有提到陈胜的出身,只说他是阳城人。过去一般认为,阳城在今天河南登封,不过现在学者更多倾向阳城在商水,与吴广老家阳夏(太康)相距不远。
班固所作《汉书》。图源/网络陈胜年少时家里很穷。汉初,贾谊说他是“甕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其说法应该最真实可靠。所谓的“甕牖绳枢”,意思就是陈胜把破瓮当窗户,用绳索拴门轴,住宅非常简陋;“甿隶之人”,意思是陈胜出身隶农、雇农。《陈涉世家》说,陈胜年轻时与人一起为地主种田,而陈胜却在田埂上停止劳作,怅然良久说道:“苟富贵,无相忘。”一起种田的人说:“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胜感叹道:“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接下来,就是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陈胜、吴广等“闾左”九百人前往北方的渔阳戍守。陈胜被编入了这支队伍,并认识了共同担任屯长的吴广。屯长是戍卒的编制单位,一般以五十人为一屯,一屯之长被称为屯长。但屯长与戍卒无本质区别,本身也是征发对象,受到两个将尉的统一领导。关于“闾左”究竟是何义,古今学者莫衷一是。有人认为闾左是住在里巷左边的平民,也有的认为因为秦朝尚右,所以住在闾右的是富人,而住在闾左的就是穷人。
根据晁错在给汉文帝的《守边劝农疏》中的说法,因为秦朝的戍卒“不能其水土,戍者死于边,输者偾于道”,以致大家认为征戍的人“如往弃市”一般,而朝廷又需要这样的戍役,所以只能按照“吏有谪”“赘婿”“贾人”“尝有市籍者”“大父母、父母尝有市籍者”的顺序强行征发,就是指有罪的官吏、上门女婿、商人、做过商人、祖父母和父母做过商人的这些人。这些人征发完后,就开始对“闾左”下手了。
由此来看,“闾左”大约是较穷困的佃农,他们本身没有土地,社会地位介于商人与农民之间,所以成为商人之后被征发的对象。陈胜也在被戍守的行列,但他却担任了一个小军官。根据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内史杂》:“除佐必当壮以上,毋除士五(伍)新傅”,陈胜当时已经是年过三十的壮年人,甚至可能有一定爵位。不过有爵位的话,一般会配套田地,所以陈胜即使有爵位,也只是个空壳。他能担任屯长,更多来自本人的才能。
事实证明,陈胜虽然出身地位不高,但确实有远见卓识。当时正好遇到大雨,戍卒行进困难,按照秦律失期当斩,这也是陈胜了解的。今天有人以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关于徭役的内容为依据,认为秦朝徭役迟到只会被斥责和罚款,遇到下雨甚至可以免责;不过,徭役和戍役到底是两回事,在《秦律杂抄》中就有对戍役的规定,只是内容记载较少。但可以肯定的是,徭役是行政性质而戍役是军事性质,违反军法自然责任重于违反行政法。
在这样的情况下,陈胜、吴广谋划不能坐以待毙,而是举兵起义。陈胜虽然处于民间,却对天下之事颇为了解,他指出秦公子扶苏被二世冤杀,以及楚人怀念将军项燕,于是决定以扶苏、项燕的名号起兵,这也表明陈胜本人名望并非多显赫,但却善于造势。之后陈胜又炮制了鱼腹丹书与篝火狐鸣,取得了士卒的信任。陈胜与吴广杀死两名将尉,喊出了那句掷地有声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正式起兵反秦,之后陈胜派遣葛婴带兵一路攻下陈。
陈胜在陈地称王,并建立张楚国,之后开始分兵攻略。其中派武臣与前来投奔的原魏外黄县令张耳和同乡陈余往北攻打赵地,周巿攻打魏地;邓宗往南攻打九江郡;吴广往西攻打荥阳郡;宋留攻打南阳郡;项燕原手下视日官周文则一路向西攻打函谷关。从陈胜任命的主将也可以发现,其实大部分人与他一样,并没有值得称道的出身,连周文这样一个负责看天象的文官,都能够被重用为主将,可见陈胜本人交际圈非常有限,谈不上是什么贵族出身。
其实,秦朝国祚持续仅15年,真正的六国贵族、将相之后,在当时都是有广泛知名度的。在周巿攻下魏地后,陈胜本来想立周巿为魏王,周巿坚决不接受,陈胜这才找到原魏国宁陵君魏咎为魏王;原齐国宗室田儋自立为齐王;武臣被杀后,张耳、陈余立原赵国宗室赵歇为赵王;项燕之子项梁立原楚怀王后裔熊心为楚王,当时熊心已沦落到为人牧羊的地步;原韩国国相之后张良立原韩国横阳君韩成为韩王。可见陈胜虽是首义者,但完全号召不了真贵族。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塑像,河南永城芒砀山陈胜园。摄影/秋影随风,来源/图虫创意不过,李开元先生从“陈胜字涉”认为陈胜是贵族后裔,理由是“战国、秦汉时代,有字号的人往往是有身份的贵族,下层平民没有字号”,他还列举了项籍字羽和刘邦名季的例子。按,《史记·高祖本纪》称刘邦字季,但司马贞《史记索隐》认为刘季的季与两位兄长刘伯、刘仲的伯、仲一样,都系名而非字,梁玉绳《史记志疑》则认为伯、仲、季都是排行,连名都不算。而在《史记》中,刘邦父母都没有正式名字,祖父以上更是毫无记录。
至于萧何、曹参、王陵这些沛县官吏和土豪,作为小地方上层人物,也没有字号的记载。相对于陈胜讲,他们的经济条件都比陈胜好,社会地位也比陈胜高,但名字却反而没有陈胜正规,确实不得不让人产生疑惑。《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这是为士大夫设计的礼仪。陈胜作为一个佣耕的雇农,却拥有正式的名与字,确实与祖上可能是王侯将相有关。李开元先生推测是陈国之后,其实战国时期的陈地人都可以以陈为姓氏。
除了贾谊说陈胜是“甕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外,汉武帝时期的徐乐在奏疏中也说“陈涉无千乘之尊、尺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可见,至少在西汉前期,大家都把陈胜作为一介匹夫对待。总体来说,陈胜本人算不上什么六国贵族,近祖不会有什么大人物。当然,如果他的祖上真有王侯将相,那么虽然对他的起义没有直接帮助,但多少也影响了他的思想观念,芸芸燕雀确实无法了解鸿鹄的远大志向。
对陈胜身份的争执,自然会影响到对秦末战争的定性。实际上,反秦战争既有底层农民反抗压迫的一面,又有六国贵族复辟故国的一面。陈胜吼出的那一句“伐无道,诛暴秦”,是当时东方各阶层的共同愿望。他仅仅“率罢敝之卒,将数百之众”,就敢“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向秦王朝这个庞然大物发动进攻。“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在大家的齐心协力、同仇敌忾下,秦帝国很快沦为历史的尘埃,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布衣将相之局”来临。
参考文献:
[1]晁福林:《司马迁与〈陈涉世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年第3期。
[2]田人隆:《闾左试探》,《中国史研究》,年第2期。
[3]张天社:《陈胜出身及有关问题的考辨》,《唐都学刊》,年第4期。
来源丨国家人文历史(文/林屋公子)
编辑丨甘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