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燕雀 >> 燕雀生活环境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真的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口
历代起义都有自己的口号,东汉末年的张角“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李自成的“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杨幺,王小波的均富贵,朱元璋的“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等等,都是有一定煽动性和宗旨所在的。
口号是最强烈的宣传,能不能壮大起义队伍,口号至关重要。大致上口号是可以分为三类,一类带有“宗教”预言性质的,比如张角,一类是解决土地兼并、贫富差距而产生的均田均富,还有一类就是民谣、谶言类的,刘秀为天子、黄巢的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等等。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流传最广的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这种说法是非常片面的。
因为实际上,除了最开始煽动戍卒跟随起义之外,陈胜吴广作为实际得益者已经不适用了。而且陈胜吴广也不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一个能说出“苟富贵勿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三连金句的人,大概率是落魄了的六国贵族后裔。
刘邦不学无术,也是亭长出身,搁在现在大小也是个“派出所”所长的,属于官僚,所以在起义之初煽动戍卒是有用的,但后面陈胜自己称王之后,还拿这个当口号,就不合时宜了。
总不能,谁来都封王吧,而且事实也证明了的确如此,陈胜派出去攻略四方的将领,后来都纷纷自立,导致陈胜灭秦国的计划夭折,最终被章邯各个击破。
司马迁《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觽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而且其实在和吴广商议起义的时候,陈胜就已经想得很清楚了,以扶苏和项燕的名义来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司马迁《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等到攻下陈之后,陈胜召集豪杰和“三老”(类似于乡长),定下了陈胜的功绩为“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意思是要张大楚国,这才是陈胜起义的核心宗旨和能天下云集而响应的“政治宣传”。
表面上陈胜吴广起义是一次农民起义,但骨子里,真正能挑大梁,能掌握权力的还是六国贵族和官僚,说到底还是知识普及不够,而像朱元璋这样的“天才”还是世间少有的。
司马迁《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
后来,陈胜杀掉曾经一起耕田的人,也更证明了陈胜不可能再一直讲“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鼓励手下争权夺利,谋求王位自立的。
所以合理推测,陈胜起义之初,需要鼓动戍卒所以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激励人心。
真正起义对外宣传和号称的都是项梁和扶苏,而有一定基础之后,不得不考虑人心向背,其国号“张楚”就更明显了,张大楚国。
所以其正式的“政治”宣传应该是: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简而言之就是“张楚”,陈胜政权的名字就是口号。
陈胜也是身体力行这样做的,整个陈胜起义不过六个月,但对秦朝是打击非常沉重的,起义军不乏投机取巧,占地为王者,但即使能力不足,陈胜的进取心和目标都是很清晰的,也是很“狂妄”的,四面出击,动员各地起义,直取咸阳,灭亡秦朝。
所以即使陈胜身死,烽火去再难平息,秦始皇想象中的千秋万代,仅仅在其身故之后4年,就毁于一旦。
司马迁《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高祖时为陈涉置守頉三十家砀,至今血食。
陈胜敢为天下先,志存高远,也算不辜负其“鸿鹄之志”了,继承者刘邦在建立汉王朝之后,封陈胜为隐王,派遣30兵丁为陈胜守墓,一直到司马迁时代还享受血食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