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燕雀 >> 燕雀的天敌 >> 曹操的能臣之道奸雄之术,不可全
一文了解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位阴险、狡诈、多疑的奸雄;但同时他又是一位心胸豁达、礼贤下士,文采飞扬的智者。人言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下面本人就从《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能臣”和“奸雄”来进行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也是抛砖引玉,求教于名家多多批评指正。
一、曹操之“能臣”
曹操在混乱、分裂的三国时代,凭借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有力的组织能力,为统一中国北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政治抱负
曹操出生在一个政治腐败、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时代。他的目标是结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战争场面,实现:“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盛世愿望。
文中第一回,在曹操刚刚二十岁的时候,他中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中常侍蹇硕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责之。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他从小吏开始的所作所为,体现了曹操做事果断,不畏权贵,足见其政治抱负溢于言表。
文中第四回,董卓弄权,飞扬跋扈,绞死唐妃,以鸩酒灌杀少帝,引得朝堂一片怨声。曹操亦是愤怒,遂到司徒府见王允曰:“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
然人算不如天算,曹操献刀败露,后为中牟县县令陈宫所获,问曰:“我闻丞相待汝不薄,何故自取其祸?”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又说:“汝休小觑我。我非俗吏,奈未遇其主耳。吾祖宗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这些话,说明曹操为了政治理想,敢于行动,宁死不屈。足见曹操的志向是多么的远大,政治抱负是多么的高远。
2、尽揽英才
在《三国演义》里,曹操对人才的器重一点不次于刘备。因为他知道人才对于自己建功立业的重要性。人才就如同房屋的四梁八柱,没有他们,再好的房屋也是空中楼阁、水中之月。
在屯土山收服关羽时,关羽第一条就是降汉不降曹,一般人能答应吗?可曹操就答应了。并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上马赠金,下马赠银。之后又赠袍、又送赤兔马,美女十名,百般殷勤。可见曹操对人才的收揽,使尽了浑身解数。
怎奈,最后关羽还是弃他而去,过五关斩六将,曹操还是没有怪罪,依然又送金银,又送袍。可见曹操的豁达心胸,和识才惜才的高贵品质。
文中四十一回,赵子龙为救幼主,单枪匹马,杀曹营个七进七出,令曹操不寒而栗,又想收服此将,故传令于军士曰:“我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因此军士不敢放冷箭,至使赵云杀出重围,救出幼主。可见曹操对于人才,哪怕是敌方的人才,亦是爱惜的舍不得下手诛杀,这不能不说曹操的为人和豁达的胸怀,怎不叫人为之动容。
二、曹操之“奸雄”
《三国演义》里的曹操是一位雄才大略,又多疑残暴的奸雄。他做人的一个信条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1、多疑
曹操一生都生活在猜忌、多疑狭隘的心态中,他常滥杀无辜,错杀好人,嘴里还满是道理。
文中第四回,陈宫捉住曹操,不但没杀,还弃官同曹操一同逃出中牟县,奔往曹操老家谯郡。半路上到吕伯奢家投宿,老人热情招待,因家无好酒,便出门去西村买酒。曹操听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看到这曹操恍然大悟,遂与陈宫逃出庄外,刚好遇到买酒回来的吕伯奢,也挥剑斩杀。还扔出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他这么说的,一生也是这么做的,可见曹操是多么残暴多疑。
文中第七十二回,曹操当年借七宝刀刺杀董卓,未遂,却给自己留了个病根,总感觉身边有人要谋害他,因此他常常对身边的侍从曰:“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有天中午,曹操在帐中午睡,被子就掉在了地上,一侍从慌忙走近,拿起被子准备给曹操盖上,这时曹操一跃而起,拔剑将侍从斩了。醒后还装作惊讶的问:“何人杀吾近侍?”装,他太能装了。他的多疑,又一次错杀了好人。
2、残暴
曹操的残暴是出了名的,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身边近臣,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从不手软,从不犹豫。
文中第十回,曹操势力越来越大,徐州太守陶谦想与曹操结盟,以为靠山。正愁没有机会,恰巧曹操老父曹嵩经徐州去山东投奔曹操。于是将曹嵩接进徐州,好生款待。走时又亲自送出城外,并派五百步兵护送。谁知路上发生兵变,将曹嵩一行人全部杀死,劫掠所有钱财落草为寇去了。
曹操得此噩耗,哭死于地,众人救起,切齿曰:“陶谦纵兵杀吾父,此仇不共戴天!吾今悉起大军,洗荡徐州,方雪吾恨!”又曰:“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以雪父仇。”就这样,曹兵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惨不忍睹。足见曹操的残暴到了极点。
而在文中第十七回,曹操大战袁本初时,军粮短缺,为了安定军心,他对管粮官王垕说:“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本就兵多粮少,又用小斛分粮,各营军士多有怨言,曹操听后,将王垕传到大帐,曰:“吾欲借汝头以示众耳。”垕大惊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于是将王垕斩首,出榜示意军士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就这样化解了军士的怨言,可是王垕却冤死与曹操的刀下。为达目的,滥杀无辜,实在残暴,怎不令人厌恶。
结束语
纵观曹操的一生,从小小的北部尉做起,到骑都尉、到汉丞相、到魏王,励精图治几十年,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可以说曹操,上马可以开疆拓土;下马可以安邦定国。
然而他的阴险、狡诈、多疑,使得无数的官员、百姓遭其压榨蹂躏。总之,我觉得曹操的“能臣”与“奸雄”性格的复杂性,说明了人类社会在自身发展的进程中,人们对功利追求、对道德进步两种矛盾关系的向往。同样曹操也是中国历代帝王的一个缩影。一切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所以曹操的“能臣”之道、“奸雄”之术,不可全学,又不可不学
最后,我们欣赏被誉为创立了建安风骨的经典名篇,来结束这篇小文吧!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评书《三国演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