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

大名校里走出小百姓的背后道出了哪些理

发布时间:2022/12/19 16:56:35   

名校生的困惑

曾经在一期《奇葩说》中,一个27岁的年轻博士走上了舞台,在自报了家门之后,这位所谓的学霸就道出了自己的困惑,此人本科学了法律,硕士学了金融,博士学了新闻传播,现在自己拿不定主意,到底做什么工作能够尽可能使这三个专业更好地发挥效用。

坐在他面前的三位大佬是蔡康永、高晓松、马东,这些人见多识广,大概他的意思是想让他们三个过来给自己指条明路,帮助自己参考参考。

蔡康永说话还算客气,只是说:“我们这里不是开人生未来讨论会的”。很委婉,但态度也很明确。

没等蔡康永说完,高晓松就憋不住了:“清华的校长多次跟我提到过你,但你今天的表现让我很失望,一个大名校是镇国重器,名校毕业不是为了让你未来好找工作的,名校培养你是为了让你相信国家真理,这才是一个大名校生的风范,你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反而跑到这里来问我该找份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清华对你十多年的教育?”。

这件事很有名,至今仍然被人们所讨论着,思索着,高晓松的失望之情其实并不难理解,“名校”不是“技校”,它该有它一百多年来的传统,诞生过那么多国之栋梁的名校不该只是一个技能培训机构。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拿个学历,混个文凭,将来找份好工作,养家糊口,这不该受到指责,但是作为大名校走出来的“大名士”,是否应该具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人格?作为国家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该拥有将来报效祖国的信念与使命?

名校里走出来的普通人

其实我们的学子们并不缺乏远大的抱负,我们的小学生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情绪特别高昂,崇高和自豪感爆棚,自信而有底气,一张嘴就“上下五千年”,一句“少年强则国强”的口头禅几乎成为小学生们的座右铭。

他们激昂向上,很有大国学子的风范,而相较我们这种拍着胸脯表决心的态度,西方国家的小学生就想得没那么复杂,什么大国重器,报效祖国,振兴民族这些伟大思想在他们身上很少体现,尤其是美国孩子,他们可能对“超级碗”或者“洋基队”“凯蒂·佩里”更感兴趣。

除了自己喜欢的明星、赛事、球队,以及几个损友的名字以外,他们几乎说不出太成人化的东西来,更没那么多远大的志向。发展中国家的小学生就更不必说,大多面对镜头都会怯生生地傻笑,情绪都比较平缓。

但到了大学阶段,我们的学生和外国学生的情绪状态完全颠倒了过来。我们的大学生,无论是“”还是“”,他们关心的问题更加实在,更注重物质,缺少对精神层面的追求。

那种在小学时期慷慨激昂、家国情怀全部在高昂的房价和现实的生活压力中消磨殆尽,上了那么多年学图个啥呢?不就是找个好工作吗,至于干什么可能很多毕业生们也不是很在乎,无非就是多挣点钱,早点背上几百万的贷款,然后娶个媳妇,生个孩子好好过日子吗。

当年那些慷慨陈词被理解为幼稚,而长大以后的世界非常现实,你必须成熟,现在和人们谈理想、谈追求、谈信念、谈崇高与自豪,他们定会非常反感,认为你虚伪,假清高,不切实际,最后还会换来一句:“说了这么多,你买上房了吗?”

而在一些西方国家,他们的大学名校生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思想的成熟,慢慢地建立起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他们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在通往这个目的地的路途中前进着,这和上小学阶段只知道疯玩的熊孩子判若两人,形成如此大的反差到底是何原因?

大才之人不该陷入迷茫

这其中有非常复杂的情况,它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除了社会竞争压力的问题之外,过早“开发”了他们成人化的思维情绪也是一大关键。

北京大学的郑教授就曾表达过一个观点,看一个孩子将来有没有“大才“,有没有大的出息,看他小时候贪玩不贪玩就知道了,贪玩的孩子说明他对一个游戏有足够的热情。

假如一个孩子他对任何一个游戏都提不起兴趣,每天只知道听老师话,听家长的话,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自己的一点主见,没有自己的一点思想,那他就对外界彻底失去了兴趣,那么将来他很可能只会随波逐流,做一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普通人,碌碌无为的平庸一生。

在学校中,学业的压力太大,限制了课外兴趣的发展,走入到社会之中,社会竞争的压力又太大,买房这一座大山就把人压趴下了,被限制了个性发展,理想自然也就沦为了奢侈品。

我们的学生正是缺乏对某种东西的热忱高涨,只知道喊口号,一个小学生知道什么是家国情怀?知道什么怎样叫做报效祖国?知道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那真是他们内心当中所发出来的声音吗?定大人教的,不忠于内心又怎么可能做到从一而终呢。

北大的郑教授曾说:“兴趣就是把精力不平摊,把你的精力侧重在某些方面,不需要理性的算计要把精力主要投入在哪,你的兴趣就给你做了最好的指导,一般来说你的长项和你的兴趣是贴合的”。

一个人的兴趣是由自己在相对放松的环境下自然生长出来的,不是靠谁去强迫和引导的,所以你能看到一些西方的大学生两眼放光的说:“我们要成为一名伟大的摇滚乐手”,“我要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我要成为一名伟大的赛车手”,“我要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我要成为一名伟大的空军飞行员“。

而与此同时,你又看到了一个清华的博士生面对着三位嘉宾一脸茫然的问:“我要成为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6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