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燕雀 >> 燕雀的种类 >> 寺和庙并不是一回事,作为炎黄子孙
在人们的印象中,寺庙里的和尚很多,寺庙也等同于佛教。但其实在历史中,寺和庙并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对寺庙的内涵没有追根溯源的朋友们很少知道背后的故事,寺庙出现的时间虽然是在同一时期,但是有先后顺序。寺庙最初的含义也不单单指佛教。
在我们所熟知的影视作品中,特别是优秀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影视作品中,寺和庙都是单独出现的,这正体现了导演严谨的态度。
作为观众,我们往往会忽视这一细节,觉得寺和庙是否同时出现没有差别,但真是这样吗?我们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所以我们更要明白“寺”和“庙”的区别,更不能拜错。
寺是象形字,寺中有土,说明寺是在土地之上建立的,寺是在寸土之外建立的,一寸不可成寺,寸土之地道尽了寺的起源。
古代的寺和现代的寺含义并不相同,寺最初是官职的名称,也是官员办公的地方,比如大理寺。
寺作为办公地点是早于作为佛教的代名词。西汉末年佛教开始扎根,皇帝专门把教授佛法的人和让寻常百姓祈求所愿的地方称为寺。
相传皇帝派属下去寻找西方的佛,一路上马不停蹄,却始终没有找到,就在他们灰心丧气之时,突然遇到了两个僧人骑着白马驮着经书朝他们而来,他们欣喜过望。这可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历史上关于佛教的信息就是在这个时期最早出现的。两位僧人到达我们的国家后,汉朝的皇帝感到十分开心。汉朝的皇帝把这两位僧人安置在当时的外交部------鸿胪寺。
鸿胪寺是古代官员办公的地方,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处理涉外事务,向外国来宾展现我国礼仪的地方,更是让外国的重要客人居住的地方。
僧人骑着白马,驮着佛经远道而来,皇帝决定在鸿胪寺的旁边修建白马寺。
白马寺是历史上第一个开始宣传佛经的寺;白马寺是历史上第一个正式与佛教有关联的寺,白马寺更是佛教的起源之地。
历史几经变迁,寺也逐渐成为佛教的象征。
当一国的皇帝热衷于佛教时,佛教的盛行程度会远远超过佛教。一个寺主如何实现生存呢?可以通过寺里的师傅去化缘。比如《济公传》里的济公;可以通过来祈求自己所思之人,捐赠香油钱,实现寺的正常运营,让寺良好运转。
当皇帝热衷于建立寺的时候,就一定会去劳民伤财,这是一个明君所应该做的吗?是一个合格的帝王所为吗?是一个能带领国家走向繁荣的领导者所为吗?
在中国其实庙的历史远早于寺,先有了庙,后来才有了寺。
庙在皇权社会中被统治者充分利用,皇帝通过祭天来展示自己正统的身份,向百姓说明自己是天选之人,最大程度地巩固自己的皇权。
在古代,庙最主要的功能是朝拜。一个比较大的家族通常在庙中供奉祖先,在庙中举办祭祀活动,在庙中敬告先人。毫不夸张地说庙是后人通过朝拜来修身的场所。
《说文解字》中曾记载:“庙,尊先祖也”。庙最初就是与祖先联系在一起的,最早出现在西周金文中,是已故先人居住的地方。后辈对祖先怀有真诚的敬重之心,就可以得到祖先的庇佑。
在后辈的心中,庙是督促自己不断努力前行的地方;庙是可以给自己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勇气的场所;庙是提醒自己功成名就后始终心怀百姓为百姓服务的地方。
庙的等级代表着权力的等级,展示着官员的等级,显示着社会的等级。庙号制度起源于商代,皇帝去世后,由继任者制定庙号。继任者制定庙号时充分考虑上任皇帝的功与过,最终制定庙号,然后在朝堂中颁布圣旨。
汉代以后,庙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平民百姓获得进庙参拜的资格。百姓可以在庙中给自己思念的人供奉牌位。一座庙只能供奉一尊神。庙的兴旺与否,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庙最初和佛教的联系并不紧密,和佛教能产生关系的只有祭祀这一具体内容。佛教在汉代慢慢开始发展起来后,佛教和佛教开始有了很多的交集,庙的含义开始扩大。
但是从严谨的角度来讲,寺庙并不等同于佛教,更不等同于寺院。
今天大多数人都会无意识地认为寺庙是寺和庙的总称,认为寺庙这一称呼是正确的,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寺庙的内涵随着时间的变迁不断地发生变化。
不论寺和庙的时代内涵如何变化,单独研究的本质的含义无论怎么样都不会改变。寺是官员办公的场所,庙是宗族祭祀的场所。
寺起初是政府机构,后来逐渐成为宣传宗教的机构,庙是纪念祖先及忠孝之人的场所。寺供奉的是佛,庙供奉的是神。
寺是中最多的是官员,庙相对简单些。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何况是在官场里努力往上爬的官员呢?庙没有竞争关系,人员结构简单。
寺的维护有僧人,庙的维护主要依靠去庙里的人的自觉性。
俗话说:庙小容不下大佛,庙可以不大,但是寺院必须大。庙里祭祀的神一般只供奉一位,寺中却可以有多个佛像。庙比较专一,寺却总是多情。
人们认为寺的主要功能是求己所愿,庙的功能是祭祀先人,获得心灵的救赎。寺代表的佛教四大皆空,庙却是为了铭记,寺讲究上善若水,庙讲究心中有沟壑脚下有尘土。
在寺和庙的发展中,我们要更好地认识他们;在认识他们的过程中,我们明白了他们的内涵;在知晓他们内涵的道路上,我们更要知道作为炎黄子孙不能拜错“寺”和“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