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燕雀 >> 燕雀的种类 >> 庄子嘲笑讽刺,反衬的是心中的无明
庄子《逍遥游》中大鹏鸟凭自身坚定的信念、果敢的勇气及不懈努力,借用海上超级飓风,展开遮天的翅膀,终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见到了常人看不到的景象,思想境界有了质的飞跃,向逍遥的彼岸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与众不同、一飞冲天的大鹏鸟注定是孤独的,《逍遥游》中蜩(蝉)、学鸠(鸟)、斥鴳(小雀)等小知的代表,看到大鹏鸟千辛万苦地飞到它们难以企及的高度,不仅不理解,还自以为是的嘲笑大鹏鸟是没事找事。这些小虫、小鸟们又怎么真正知道和体会大鹏鸟呢?山脚的人怎能理解登上山顶人的感受和见识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庄子则明确驳斥了蜩(蝉)、学鸠(鸟)的嘲笑表现:“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非常明显,在庄子的笔下,蜩(蝉)、学鸠(鸟)的境界最多是“适莽苍者”,像一个困在围城的人一样,最远的地方只是去城外逛了一圈,所谓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它们的见识和认知仅仅局限在围城和周边而已,其眼界和格局怎么能与“适千里”的大鹏鸟相比呢?无知者更无畏,作为小知的代表们,它们一直被困在自我牢笼而不自知,却总是自以为是真理的代表,根本不能理解高维度的认知,自然无法照亮心中的无明。当然对于普通大众的我们在生活和工作又比蜩(蝉)、学鸠(鸟)们高明多少呢?我们是不是也经常对于未知事物表现出不屑一顾,讽刺加嘲笑的态度呢?
接下来庄子再次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小知没法企及大知,寿命短远比不上寿命长得,在《逍遥游》中庄子把大鹏鸟当作大知的代表,而蜩(蝉)、学鸠(鸟)、斥鴳(小雀)则是小知。同时庄子又进一步指出了寿命长短对认知的制约,从生到死一天游的朝菌不知道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夏生秋死的知了不知道有春秋的存在,这些都是小年们的视界。然而令人羡慕的寿命达到岁的彭祖,在大椿树的眼里不也就是我们看知了的态度吗,我们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6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