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燕雀 >> 燕雀的种类 >> 600年前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南京这
南京故宫是明朝京师应天府(南京)的皇宫,又称明故宫,旧称紫禁城,是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南京故宫作为中国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是遵循礼制秩序的典范,其建筑形制为北京故宫所继承,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明清官式建筑的母本
南京故宫宫城核心区遗址南京故宫始建于元朝至正二十六年(年),明朝洪武二十五年(年)基本完工,前后历时二十六年,布局依《周礼·考工记》中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为原则。皇城周长10.23千米,宫城周长3.45千米,洪武门至承天门两侧为中央官署区,承天门至午门两侧为太庙、社稷坛;前朝以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为核心,东有文华殿、文楼,西有武英殿、武楼;后廷以乾清宫、坤宁宫为核心,东有春和宫,西有柔仪殿、奉先殿、大善殿、九五飞龙殿、西宫,两侧为东、西六宫
光华门遗址礼制是封建王朝维护统治的一项有力武器,因此南京故宫的建设也极其注重礼制上面的要求。南京故宫沿用三朝五门的制度,即设有洪武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符合《礼记》中“周天子及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内朝二;天子有五门:外曰皋门,二曰雉门,三曰库门,四曰应门,五曰路门”的要求。午门还特意设置为高大门阙,通过门阙的体量和所组成的空间来相应《礼记》的“以高为贵”,体现皇帝所需的崇高与威严
外五龙桥南京故宫在选址和建造上也充分体现了对自然条件的顺应。南京故宫总体而言偏向主城区的东南角而非城市中央,是为了依靠富贵山的地势,并且利用原来的城池东渠作为皇城西渠,从而将午门以北的内五龙桥、承天门以南的外五龙桥和宫城城濠与南京城水系相互连通。同时,这种布局还避免了在本就居民密布的城中进行大量产拆迁工作,有利于维护民心
远处是承天门南京故宫开创了皇宫自南而北中轴线与全城轴线重合的模式,这种宫、城轴线合一的模式,既是南京特殊的地理条件使然,也是遵循礼制、呼应天象、顺应自然建设的杰作。整体布局、建筑形制都成为后来明中都和北京城的设计蓝本,并深远影响了中国明代王府、韩国首尔景福宫、越南顺化紫禁城、琉球国首里城等宫殿建筑的布局与形制。其建筑风格、装饰风格作为中国明清官式建筑的母版,影响至今
太庙正殿遗址元至正十三年(年)朱元璋采纳大将冯国用金陵“龙蟠虎踞”适宜建都的建议。三年后攻下集庆(今南京),改名应天府,元至正二十六年(年),南京故宫开始建造,由精通堪舆术的刘基设计,命刘基等人卜地定作新宫,最终选定这块地当“钟阜龙蟠”、“帝王之宅”的风水宝地。征发军民工匠20多万人,填燕雀湖“改筑新城”。初称“吴王新宫”,后又称“皇城”。南京故宫以紫金山的富贵山为靠山
社稷坛遗址石构件明朝吴元年(年)1月17日,朱元璋主持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并亲祀山川之神。至同年10月23日初步竣工,确立了明代宫城制度的雏形。明朝洪武元年(年),朱元璋即位称帝,以应天府为南京,并正式自“旧内”迁入“新宫”。按左祖右社之制,明太祖朱元璋定四亲庙之祭于南京,其制为每庙一主,庙皆南向,缭以周垣
午门明朝建文四年(年),靖难之役经四年战争,燕王朱棣攻破京师,结果“都城陷,宫中火起”,烧毁了奉天殿等宫殿,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明朝建文四年(年),朱棣在南京即位,仍居于南京故宫中,后下令以北平(今北京)为行在,准备迁都
午门城顶明朝永乐四年(年),朱棣正式下令在北京元大内宫殿遗址上营建北京宫殿。明朝永乐十八年(年),北京故宫基本竣工,九月初四,成祖定都北京。明朝永乐十九年(年)正月初一正式迁都北京,十一日大祀南效,十五日赦。此后南京故宫仍作为留都宫殿,委派皇族和内臣管理
内五龙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