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是一种候鸟,机灵、勤奋、可爱,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无限生机。去年12月16日,宜昌“峡江飞燕”青年社科宣讲团成立仪式暨“人文市集、社科之光”社科市集活动举行,66名“峡江飞燕”青年社科宣讲团成员奔赴各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宜昌学理论、讲理论、用理论的氛围更加浓郁,为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养羞者,蓄食以备冬,如藏珍羞。”燕子在越冬之前会换上厚厚的越冬羽毛,积累较多的脂肪,集结成群开始迁徙。到达南方后,燕子纷纷储藏食物以御寒冬,应对环境变化。理论宣讲亦如此,如果理论研究不深不透,对着课本念、照着讲义讲,自然食之无味、有昏昏欲睡之感,反之宣讲内容鲜活、接地气、有温度,能答疑解惑、更会甘之如饴。期待“峡江飞燕”永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保持见叶知秋的敏锐、未雨绸缪的主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书从厚读薄,循序渐进、由表及里,领略其中的“大天地”,注重一点一滴的积累,以“厚积薄发”之势跑好“接力赛”,同时可结合第二批主题教育的学习良机,参加“峡江飞燕”宣讲培训班、社科普及进基层、宣讲评课磨课活动,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宣讲技巧,还可通过“社科+体验”“送戏+送理论”、飞燕动漫解读微视频等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宣讲,让理论宣讲工作余音绕梁,产生久久而深远的影响力。“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漫漫征途,燕子在自北向南迁徙的过程中会面临天敌威胁、能量消耗等多重困难,但是靠着日常飞翔积攒的体力抵达目的地,在越冬过后,燕子承载着浓浓的桑梓之情,再次飞到自己的故乡。理论宣讲亦如此,内容来自人民群众,最终目的是服务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理论宣讲成效实不实,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也最直接。期待“峡江飞燕”保持“日积月累、滴水穿石”的毅力,怀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民情怀、结合理论宣讲做好调查研究,用初心连通民心,当好社情民意的“联络员”,做到察民之所想、调民之所念、听民之所盼;更要把双脚放到泥土里,把身子扑下去,结合加快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题,通过强化思想政治宣传教育、优化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形式,积极优化基层治理教育体系、提升基层主体正确认识、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责任感和认同度,为“三治融合”打牢思想理念支点。“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春回大地的时候,燕子以不辞辛苦的初心,持之以恒地衔草啄泥垒窝,经常在接近成功之际发生意想不到的倾巢事故而前功尽弃,这时,燕子会从头做起重新施工,持之以恒地衔草啄泥继续垒窝。因此,理论宣讲不要过分追求一日千里、点石成金,唯有夯实基础,方能厚积薄发;唯有苦练本手,方能妙手随成。期待“峡江飞燕”保持“燕子垒窝”的信念和韧劲,把每件事都往实处做、深处做、细处做,敬终如始把工作做到位,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可立足宜昌实际,讲好身边人讲身边事,把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用具体事例、翔实数据、鲜活教材呈现出来,也可用顺口溜、三句半、薅草锣鼓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理论宣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老百姓的心里走。让宣讲政策从沉闷的“大道理”和枯燥的“走过场”变为活跃的“门前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微光虽小,但聚光成炬。手捧微火,也可光明永续。我们期待“峡江飞燕”充分发挥宣传阐释党的政策理论、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传承涵育传统文化、倡导弘扬时代新风作用,将之转化为奋进的强大动力,砥砺奋进之志,做到奋发有为,在躬耕前行中勇担使命,走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赶考路。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作者:谭金山(宜昌市西陵区市场监管局)责编:詹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9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