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燕雀 >> 燕雀的习性 >> 农田小气候观测站频繁寒潮来袭,明年的收成
年入冬以来,经历了11月的寒潮带来的暴雪,部分地面上的积雪还未完全融化,近期又迎来了12月的新一轮寒潮来袭。寒潮是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因此寒潮侵袭时,温度下降,风向剧变,锋后往往有强大的偏北风,偶有降雪。人们早已换上了厚厚的衣帽,那么地里的粮食、蔬菜等农作物还抗的住吗?寒潮对农作物的影响有多大呢?
据气象部门了解,寒潮天气对农业的影响最大。寒潮冷空气带来的降温可以达到10℃甚至20℃以上,通常会超过农作物的耐寒能力,造成农作物发生霜冻害或冻害。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农作物耐寒的生理学温度也都有一定的限度,如北方春小麦、豆类和油料作物属耐寒作物,可以承受-7~-10℃的低温,萝卜可耐-6℃的低温,白菜可耐-4℃的低温,而玉米、马铃薯只能耐-3~-2℃的低温。而且,各种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期阶段的耐寒能力也不同。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当温度降到0℃左右时,就会明显受害。那么对于防冻工作,就需要密切监测环境的气温、土壤的温湿度、光照等诸多气象因素。
阳光气象农田小气候观测站是针对农田生态监测研发的专业观测设备,可以根据应用环境选取不同的支架结构,可安装于田间或大棚内。对环境的气温、土层不同深度的温湿度、风、降水量、光合辐射、二氧化碳等与作物生长相关的多种要素进行24小时全天候监测。这不仅仅可以应对寒潮,它为智能农业系统提供的各种数据,可以实现科学灌溉、大棚自动通风、作物生长发育监测等。对于大自然带来的农作物影响,让我们能够知己知彼、见招拆招,不仅能让自然灾害不再左右作物的生长,更能让作物的按照我们的计划生长发育。
TRM-ZS3型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可以通过无线通讯将数据传到用户的监测电脑,通过对农田小气候各要素的分布和变化特征的分析,寻找改善作物生长环境的条件的措施,从而使这些小气候条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阳光气象农田小气候观测站有专业的配套软件。软件不仅可以实时监测数据、存储数据,还可以对作物生长环境的积温进行统计分析。积温是研究温度与生物有机体发育速度之间关系的一种指标,从强度和作用时间两个方面表示温度对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积温统计除了对积温的统计,TRM-ZS3型农田小气候观测站还可以计算作物的蒸发蒸腾量,作物蒸发蒸腾量是农业用水最主要的部分,是制定农作物灌溉制度的基础,也是促进农业节水的关键。蒸腾量导出报表通过设备的数据监测,软件的数据分析,可以制定并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对于作物生长的数据监测与统计,需要农田小气候的观测数据测量精准,数据连续,传输及时。TRM-ZS3型农田小气候观测站配备了高精度传感器、太阳能供电系统、无线通信系统、智能数据管理平台,可以确保在无人值守的条件下,24小时自动监测数据,实时且稳定的传输至管理平台。
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夜间持续工作田间披上月光,燕雀纷纷归巢。寂静的夜,瑟瑟的风,尽显孤寥。谁在倾听着风的絮叨,谁在承接着雨的咆哮,谁在感受着冷暖,谁在体会着湿潮,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全年无休,愿为田间的环境监测日夜操劳,让农作不再畏惧这频发的寒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