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

别国称候他称子,楚人心里有根刺,

发布时间:2022/8/26 18:47:26   

好马骏马气场强大,大雁天鹅志存高远。在我们看来,这种品质必须点一个赞,当然能够家喻户晓的原因,还是因为当年陈胜在田埂上喊出的那句名言:“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呵,你们这些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陈胜与其他一帮长工给地主干活时,说以后谁要是发达了,可不要忘记了彼此,大家纷纷嘲笑,得了吧,大家凑在一起苦哈哈给地主干活,这是天命,你陈兄弟想些靠谱的东西吧,比如晚饭能不能多吃两个馍馍。

按照史记的说法,陈胜是在秦朝末年农民最苦、最没有盼头的时候,毫不犹豫,脱口而出的这句话,至于为何陈胜会有如此高远的志向,没有查到明确的记载,也许与陈胜是楚人有关,毕竟“惟楚有才”可是有原因的,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吧。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一)楚国有点尴尬

楚国在地图上有点尴尬,我们在“水灌城池”一文中说过,大家建造国都,都是靠着水的,一是运输能力强,二是农作物灌溉方便,大家都是围着黄河打转转,楚国呢,它出现在遥远的湖北,离中原文明千里之遥,中间还隔着一大片没有开发过的土地,可偏偏历朝历代的楚王都想与中原文明玩在一起。

《左传昭公十二年》楚右尹子革曰:“昔我先王熊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山野蛮荒,筚路蓝缕,跑去侍奉周天子,我先王熊铎开辟基业真是血泪艰辛啊,不仅如此,楚国还有这“云梦泽”这个称呼,意思是是处处是沼泽湖泊,时至今日,武汉还被人成为“千湖之城”,如此一来与中原文明交轨难度更大了。

传说中的云梦泽

二)文化差异大

文化是由环境决定的,而楚有云梦山川之绕,会孕育出什么文化呢?

在先秦的历史中,华夏文化以《诗经》为代表,唯独楚国以《楚辞》为代表,俗话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

《楚辞》中写了55种鸟类,其中鸟分好坏。

楚庄王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顷襄王十八年,楚弋鸟者以“射鸟游说楚王“秦为大鸟,负海内而处,东南而立;“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黄鹄之举,远在青霄,喻高瞻远瞩的长者。

而鸠、凫、枭、鸡这等鸟类就是恶鸟,楚国人不喜欢,用它们比喻为奸诈小人,燕雀等这些小鸟自然而然也是有对应的。

现在看陈兄弟脱口而出的这句“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句话中又是燕雀又是鸿鹄,也许就是云梦泽一代又一代的鸟文化所熏陶出来的呢。

对比富含朴素之美的《诗经》,华夏文化与楚国文化还是有明显的区别的,只不过华夏的公、侯、伯爵们会认为,这不叫文化区别,这是有文化与没文化的区别。

九头鸟

三)热脸贴了冷屁股

虽然华夏文化的圈子,一直不带上楚国,甚至把楚国当成蛮夷之邦,说得更严重点就是把他们当成土著猴子,可在先秦前期,历届楚王都会将自己的热脸贴过去。

据记载,楚国在姬发灭商的过程中出了力,大家算是达成了一点共识,可事后,姬发大分诸侯的时候,别人都是公爵、侯爵、伯爵,到了楚国这里,可怜兮兮的得了一个子爵,嗯,确实挺寒碜的,楚国上下估计也觉得不体面丢人。

历代楚人心中都有一根刺,“可真没面子啊!”

所以我们常常在史记中看到,楚国与华夏各诸侯交锋的时候,最在意的往往是面子,为了一点点礼仪、排名之类的,争得朝廷上下不可开交。

像猴子学人,缺乏思想,还非常在乎面子

四)掀桌子

愤怒往往是第一生产力,经过几代人的发愤图强,熊通在灭随国(姬姓小国)的时候,冷冷的说了一句:我蛮夷也。表示你们中原那一套,我不伺候了,从今往后,我们自己有自己的一套。

随即芈氏自己给自己封了一个王爵,于是后面我们看到的都是什么楚文王、楚武王、楚成王,如此一来直接与周天子平起平坐了,那些诸侯们都要矮一辈。

甚至后来,直接向周天子询问鼎的轻重,这个“鼎”可是周天子最高的权力象征,孔夫子奔波一生,为的就是告诉世人“唯名与器不可假人”。

楚国封王问鼎玩得挺开心的,但是没想到华夏诸侯们都不理他,甚至在许多记载中,楚王这个“楚子”的称谓都没有了,我给大家摘抄一段看看:“楚人、陈侯、蔡伯、郑伯、许男围宋。”

楚成王带着一帮小弟围攻宋国,称谓直接成了楚人。

唯名与器不可假人,鼎是国之重器

也许,正是因为数百年一直被人瞧不起,被人排挤在外,这才导致楚国后来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于是不得不让人感叹:楚国出人才啊,而这里的人才又最为厉害。正所谓“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2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