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燕雀 >> 燕雀的形状 >> 北京各区高二下学期期末古诗阅读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论语》阅读题之沂水春风专题练习
年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论语》、《红楼梦》阅读含解析汇编
年北京各区高三一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年北京各区高三一模作文题目汇编
北京高二下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北京高二下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__________
一、古代诗歌阅读
(·北京西城·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①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②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③且直!
(注)①鲍照:南朝宋文学家。②蹀躞(diéxiè):小步行走。③孤:指“孤门细族”,也就是“寒门庶族”。
1.下列对两首诗涉及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路难》为乐府杂曲歌辞名,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拟行路难》是作者模仿乐府《行路难》而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
B.《拟行路难》(其四)选自《鲍参军集注》,“参军”是官职名。同样以官职来命名的作品集还有《王右丞集》《杜工部集》等。
C.《拟行路难》(其四)中的“酌酒以自宽”一句,化用了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都是用酒来宽慰自己,消愁解闷。
D.《拟行路难》(其四)前六句为五七杂言,句式交错,构建起一短一长、一张一弛的节奏形式,给人欲说还休之感。
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拟行路难》(其四)中,开头两句通过泻水于地、水流向四方的日常现象,喻指人在世间,走向各异。
B.《拟行路难》(其四)中,诗人酌酒自宽、举杯断歌,由此可知此前他借悲怆的《行路难》抒发内心愁绪。
C.《拟行路难》(其六)中,开头通过写诗人难以进食来表现其心绪难平,一个倍受压抑的形象跃然纸上。
D.《拟行路难》(其六)中,诗人看破仕途渺茫,深感生命短促,最后罢官归家,追求安贫乐道的人生真意。
3.鲍照的《拟行路难》是咏叹人生的抒情诗。以上两首诗中,引发诗人叹息之情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并且从中任选一首,简要分析其在抒情上的一波三折。
(·北京朝阳·高二期末)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
陈人杰
诗不穷人,人道得诗,胜如得官。有山川草木,纵横纸上,虫鱼鸟兽,飞动毫端。水到渠成,风来帆速,廿四中书考(1)不难。惟诗也,是乾坤清气,造物须悭。
金张许史(2)浑闲。未必有功名久后看。算南朝将相,到今几姓,西湖名胜,只说孤山(3)。象笏堆床,蝉冠满座,无此新诗传世间。杜陵老,向年时也自,井冻衣寒。
注释:(1)考:吏部每年对官员考核,任满一周年为一考。中书即中书令,是唐代中书省最高长官,为宰相。(2)金张许史:西汉宣帝时的四大家族,曾权倾一时。(3)宋初的诗人林逋隐居于西湖孤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简练之语将“得诗”和“得官”进行对比,强调诗和诗人的价值。
B.“纵横”“飞动”两句生动传神,充分描绘出气象万千的艺术形象世界。
C.“象笏”“蝉冠”借代高官显贵,他们虽富贵却未给后世留下动人诗篇。
D.结尾借杜甫说明诗人要想取得艺术成就,必须“井冻衣寒”处境困窘。
5.词作处处运用对比来表情达意,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该手法的一项是()
A.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C.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D.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己亥岁·其一》)
6.请结合整首词,谈谈词人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认识。
(·北京·中学高二期末)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各题。
梅花落
南北朝·鲍照
中庭多杂树,
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
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
念尔零落逐风飚,
徒有霜华无霜质。”
临江仙·柳絮
清·曹雪芹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7.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作品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将情志分别寄托在“梅花”和“柳絮”这两个意象上。
B.两首诗都写了植物所处的环境,“中庭”“白玉堂”体现了环境的幽静,衬托了物象品格。
C.《梅花落》假托杂树发问,在诗人的回答中表明了对梅花和杂树的不同态度,对比鲜明。
D.《临江仙·柳絮》不落俗套,一改常人对柳絮漂泊无依的评价,与薛宝钗的处事态度暗合。
8.鲍照诗写风中之梅,曹雪芹词绘风中之絮,均为咏物之作。两首诗歌各自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北京丰台·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病牛
宋·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
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释)李纲,抗金名臣。本诗作于他被排挤而谪居武昌时。
9.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极言牛劳动重、收获多,“千”是实指。
B.第二句运用反问,强调牛积劳成疾后的境遇。
C.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赞美病牛高尚的品格。
D.全诗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易懂,却蕴含深意。
10.下列各句中“牛”的意象所寄托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尘事久相弃,沈浮皆不知。牛羊归古巷,燕雀绕疏篱。(李远《闲居》)
B.雨歇河珠定,云开谷鸟还。田苗映林合,牛犊傍村闲。(李郢《夏日登信州北楼》)
C.霜落牛归屋,禾收雀满田。遥陂过秋水,闲阁钓鱼船。(李建勋《田家三首》)
D.力虽穷田畴,肠未饱刍菽。秋收风雪时,又向寒坡牧。(梅尧臣《耕牛》)
11.本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北京怀柔·高二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溪(注)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注)东溪:即宛溪,在作者家乡安徽宣城。这首诗作于至和二年(年)作者乡居时。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专门乘舟到东溪去看水,面对美好的景物,迟迟舍不得上船离开。
B.“老树着花无丑枝”一句,虽然体现出“闲意”,却也包含了人生易老的伤感。
C.颈联写水中景物,抓住“蒲耳”与“沙石”的独特之处,使二者形象非常鲜明。
D.本诗写景与抒情结合,边叙边议,水乡的秀丽风光与自己的闲情逸趣巧妙融合。
13.这首诗使用了“短短”和“平平”两个叠词,下面对其艺术效果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短”和“平平”两个叠词分别突出了蒲耳和沙石的特征,使其形象更加鲜明。
B.本诗中叠词的使用增加了语言的感染力,更好表达了作者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叠词和本诗一样,都强化了意境的宏远开阔。
D.“短短”和“平平”艺术效果显著,在描摹事物的同时,还使诗句音律和谐,节奏明快。
14.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对本诗的颔联或颈联进行赏析。
(·北京市延庆区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释: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描绘了秋日怀嵩楼上所见云烟重叠缠绕城郭的景象,诗人触景生情,从而引发了追往怀人的感慨。
B.诗歌第二联写深秋时节,霜林木落,群山争出,野菊竞放;展示出群山、野菊不畏寒霜,富有生机的一面。
C.诗歌尾联紧承前三联实写携客踏雪看群峰的场景,拓宽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人情感,升华了诗歌的主旨。
D.这首诗写景自然流畅而又层次分明,摄景的角度不断变换,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描绘了开阔深远的画面。
16.“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句西风萧瑟,画角哀鸣,诗人却“解带”相迎,敞怀以对,表现出一种傲岸不可摧抑之气。下列诗句与之旨趣不同的一项是()
A.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画菊》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C.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7.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的诗人形象。
(·北京平谷区·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陆浑山庄①
宋之问
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
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去去独吾乐,无然愧此生。
注释:①陆浑山庄,洛阳附近宋之问的庄园。诗人因受牵连被贬南方,后辗转偷回洛阳,住在陆浑山庄时有此作。
18.下列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来物外情”句写诗人回山庄后,无世俗牵挂,超然于“物外”,仿佛来到世外桃源一般。
B.“负杖阅岩耕”句中,“负”是“背着”的意思;“阅”字点明诗人像是在巡视,而不是在游览。
C.颔联写诗人沿溪流一路尽情赏花直抵源头,走入幽静树林随意采摘药草,意象真实富有生气。
D.尾联中的“去去”是“归去吧归去吧”的意思;“独”字表达出诗人隐退山林后的寂寞孤独。
19.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侧面表现山庄清幽超俗,笔意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相通。
B.颔联采用倒装句式,用比喻拟人手法描写景物,以动衬静,形象生动。
C.尾联以谦卑之态度明高远之志向,提炼升华主题,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D.本诗以自然之景入句,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语言朴实自然,平易晓畅。
20.颈联饶有趣味,结合全诗内容,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C
2.D
3.⑴出身寒门,地位低微;有才难施,仕途坎坷。⑵(任选一首)①(其四)先以水流各向喻贵贱穷达不同,寄哀叹于其中;又言人生有命、不必哀叹,似自宽之语;最后以反问来强化自己心非木石,从而来表达“吞声不敢言”的“有感”,在无声处更见深切的悲愤。②(其六)先于拔剑击柱中直抒哀叹——人生苦短,有志难展;又于悲情中强作欢乐,在无奈中回归家庭平静生活;最后表面自嘲,实则将个人失意升华到控诉时世不公的高度,迸发出满腔愁怨与愤懑。
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化用了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错误,鲍照是南北朝时期,李白是唐朝,鲍照不可能化用李白的诗句。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追求安贫乐道的人生真意”错误,最后两句诗表面上引证古圣贤的贫贱以自嘲自解,实质上是将个人的失意扩大、深化到揭发、控诉时世不公道,作者人生真意是企求伸展抱负。
汇编不易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