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

大泽乡起义成功后,陈胜为何要除掉吴广

发布时间:2022/11/3 17:57:07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门诊靠谱吗 http://m.39.net/pf/a_5131653.html

你可曾记得,千年前曾有一人辍耕陇上发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感叹!

你可曾记得,大泽乡会逢大雨,曾有一戍卒曾发出:天下苦秦久矣的感慨!

你可曾记得,鱼腹丹书和篝火狐鸣之后的揭竿而起?

大泽乡,一个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地点,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那些人和事都在历史中不断沉淀、发酵,散发出令人陶醉的气息。

而当年有着鸿鹄之志的两位少年——陈胜和吴广,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之后,却变成了一个令人厌恶的存在。

在揭竿而起之后,陈胜却将曾经并肩作战的伙伴吴广除掉,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其间又有什么原因呢?

命运的转折——大泽乡

千年前,有一位少年与人佣耕,面对着黄土说出“苟富贵,勿相忘”,但是同行伙伴却并不能理解这位少年的鸿鹄之志。

正如这位少年叹息的一样,燕雀怎能理解鸿鹄的志向呢?

果然,在此后的很多年之后,那些佣耕的人们依旧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力生活。

而那个有着鸿鹄之志的少年却打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他就是陈胜。

现如今世人每每谈起古时候的英雄人物,都是由于那些人物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或者是白手起家,依靠着自己的一双手成就一番大事业,陈胜就属于最后这种逆袭型的人物。

关于陈胜的出身,相信大家都多多少少了解过,他的身世可谓是“三代贫农”,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穷二代”。

从小就给别人家打工,基于这样的家庭背景以及经济状况,陈胜自然文化水平就十分有限了,肚子里可谓是一点儿墨水儿都没有。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胸无点墨的年轻人却有着非常长远的眼光,不然也不会发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豪言壮语。

这句话不仅是在当时那个年代,即使是在今天读起来还是非常发人深省、给人以激励。

但真正改变陈胜命运的是一个地方,确切地说是发生在那个地点的一个著名事件——大泽乡起义。

秦朝律法严苛,自从秦二世即位以来,横征暴敛,尤其是当时的征戍律条,就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给了陈胜逆袭的条件。

公元年,秦王朝征发戍卒戍守渔阳,但是偏偏天公不作美,当这一批戍卒到大泽乡之后便下起了大雨。

雨水冲毁道路,泥泞不堪无法通行,眼看着约定到达的期限就要到了。

不能如约而至,那严酷的刑罚是他们无法忍受的,于是便有了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与朋友合谋揭竿而起,想要推翻秦朝暴政。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自此拉开帷幕,陈胜也自此开始了自己的霸业模式。

而当时陈胜能够很快地集结起那么多农民朋友一起搞事业,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他的左膀右臂——吴广。

吴广有勇有谋,知道如何利用有利于其他人的弱点从而收服人心。

鱼腹丹书、篝火狐鸣,此等装神弄鬼的手段,成功激发起当时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以及对于秦王暴政的不满情绪。

于是在戍卒们心中的怒气值达到顶峰之后,自然会找到一个精神以及行动上的强烈信仰,借此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战争一触即发,而这些农民军队也非常“争气”,一路上势如破竹,区区三百人先后攻占大泽乡、蓟县,并不断发展壮大。

短短几个月就将河南、安徽的大部分地区收入囊中,而陈胜也不忘将自己的军队“扶正”。

他找来三老,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张楚”政权,这一年可谓是陈胜一生之中的高光时刻。

有了陈胜的典范作用,天下英雄也随之响应,各地不断涌起反秦的浪潮。

这反秦的星星之火,已经成为燎原之势,但又有哪几个政权能够在这燎原之火中淬炼成钢呢?结果显示,陈胜的队伍并没有经受住火的淬炼。

昙花一现的传奇

一路势如破竹的“张楚”军队,在最辉煌的之后就达到直捣京师咸阳的地步。

就当人们以为陈胜马上就能攻破咸阳,将大秦取而代之的时候,一位名叫章邯的人愣是逆转了整个局面。

这位猛人,不仅迅速组织了几十万民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起义军打出关外。

也许是因为士气受损,原来的“王者之师”节节败退,连反扑都做不到,几个月之后,章邯大军就将陈胜的队伍完全击溃,陈胜也因兵败身亡。

陈胜从发迹到最终的兵败身亡不过短短一年的时间,确切地说还不到一年,这个年轻人如同昙花一现,绽放了自己的光华之后,便消亡了。

他的一生是一个传奇,是一个昙花一现的传奇。虽然绚烂但是结局还是令人唏嘘的。

自断“双臂”最终失败

按理来说,一个年轻、能够领导一支农民队伍的领袖起码会将自己的政权稳固发展下去。

可陈胜却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到最后把自己性命都交代进去了,那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通常专家们会将原因归咎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就像是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一样。

农民阶级就一定有局限吗?只有阶级局限性这个原因吗?当然不是的!

其实陈胜最致命的原因不在于自己所处阶级,而在于自身的缺陷,一是杀掉自己的左膀右臂;二是失去民众的信任。

一个人取得了一些成就就容易被眼前的既得利益冲昏头脑,从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这连陈胜也不能免俗。

攻打荥阳时,陈胜和吴广的军事观点产生分歧,陈胜甚至阵前换将,这些所作所为在手下人眼里就是妥妥的猜忌。

对于左膀右臂的吴广尚且如此,更别说是与陈胜没啥交情的人们了。

就这样军心逐渐溃散,一个没有一条心的军队打仗又怎么可能不会输呢?

可以说陈胜的失败完全是自找的,如果能有容人之量,利他之心,也许结局会有所不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2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