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

越厉害的人,身上越有这些特质

发布时间:2022/11/13 21:43:12   

生活中,总有一些很厉害的人。纵观他们身上,往往有着一般人没有的东西。了解他们身上的这些特质,努力去培养这些特质,你也会变得厉害。

越厉害的人,身上越有这些特质。

01

越有耐心,就越容易成功。

古人云:“欲速则不达”。

耐心,是通往成功的必然心态。

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仅擅长书画,对篆刻也有极高的造诣。

年轻时,齐白石爱上了篆刻,但他在这篆刻方面的天赋却不高。为了提高技术,他特意向一位老篆刻师求教。

老篆刻师看着眼前满脸恳求的青年,只要求齐白石挑一旦础石回家,反复刻磨,若是能把那些石头统统刻磨至变成泥浆,自然懂技巧所在。

齐白石听了以后,按照他的要求去练习,以古代篆刻艺品为对照,边刻边磨。

他日以继夜地反复刻磨,双手也起了大大小小的血泡,每每觉得疼痛,就简单包扎一下,又继续沉浸其中。

日往月来,积年累月,础石终是被他“化石为泥”。

他惊喜不已,找来一块础石进行雕刻,果然发现比以前大有所长。往后,齐白石的篆刻技术不断进步,逐渐独树一帜,为人敬佩。

沈从文曾经说过,“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

生命因耐心而富有韧性。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高僧静修时遇到一个特别讨厌的人,他经常谈论别人的缺点,指责他人的不足,所有信徒都被他惹得很不开心。当这个人准备离开的时候,高僧却一路跑着追上了他,要给他钱,请他留下来。这是为什么呢?高僧解释说:“这样信徒就有机会培养超脱和耐心了。”

在高僧的眼中,治愈信众的烦躁和抱怨,就是让他们和特别讨厌的人长时间待在一起,以修炼耐心和超脱。

耐心可以减少烦躁,也可以加持力量。

启功先生早年以国画著称,但是字很难看。来求画的人,总是要求他不要落款,这让他很尴尬,以至于对“落款”特别敏感。他几经反思,最终想明白,要想摆脱“求画不落款”的尴尬,就得把字写好。于是,他沉下心来,每天刻苦练习书法。没想到的是,他最终在书法上的成就不仅早已超越国画,甚至成为一代宗师级的书法家。

拥有耐心的人,能带给自己强大的力量,获得内心平静,也更具专注力。

持之以恒,必然在用心处取得大成就。

人生路上,有耐心,才有未来。

没有耐心的人,就像是刚撒上种子就想要吃果实,恨不能出来一点芽就拔苗助长,没有耐心,无法持续付出努力去经营事业。

在这世间,没有从天而降的幸运,不管是做什么,都要付出与之相对应的努力。

有时,不是机遇不选择你,而是你不愿意沉下心来做好一件事,不愿意用心抓住眼前的机遇。

做一件事情想要获得硕果累累,便要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如果,你在别人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咬牙继续坚持,那么,你也能收获别人得不到的成功。

耐心能让你变得更加强大,能让你收获更多果实。

02

越能静下心来沉淀自己,越能厚积薄发。

《时间之书》里有一句话:

“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现代生活节奏太快,我们往往因为忙于追赶,而生出许多焦虑。

盯着未完成的任务,看着即将到来的日期,甚至只是看着满满的安排计划,都可能让自己不自觉地陷入焦躁当中。

长此以往,思想包袱越来越重,自然前进的脚步也越来越慢。

越焦急的人,越慢。越执着于答案的人,越得不到答案。

唯有心静,才能不着急忙慌,才能不急躁,才能得到答案。

明朝洪应明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心静,才能找到人生的方向。

只有静下心来,才能腾出时间更多思考,孕育无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只有静下心来,才有可能跳脱纷繁的烦恼,把目光放得更长远,而不是只盯着眼前的一地鸡毛而痛苦。

只有静下心来,才有可能在困窘中,在危机中,保持从容淡定。

人生不总是一往无前的,有时,也需要停下来,静下心来沉淀自己。

年,华尔街发生股灾,随后灾情波及整个资本社会。

企业纷纷倒闭,人们不是已经失业,就是在将要失业的路上。城市街头随处可见游荡的失业青年,整个社会充斥着焦虑和不安。

人人自危之际,有一个叫约瑟夫.坎贝尔的青年却不按常理出牌,他退出了职场的竞争,没有找工作,反而搬入了森林中一个小木屋里隐居。

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将一天分为四个时段,其中三个时段用来看书,这样每天有九个小时读书,其余时间用来吃饭和应付家务活。

他就这样度过了5年隐居生活,在此期间做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完成几部神话学著作,发现了著名的“英雄之旅”理论模型。

经济危机结束后,他顺利在一所学院找到了一份教师工作,多年来深受学生爱戴。

有句话说:“渔夫在不能捕鱼时,就会修补他的网。”

很多时候,心静下来,将杂念沉淀一下,心就有了空间存储能量。

诸葛亮曾写过一句话: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当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可谓是心不染尘,不为外界所惑;以静修身,心静则明天下之大事。

为此,出山后,促成刘备联手孙权共同抵抗曹操,成就其霸业。

从古至今,但凡是圣人、贤者,无不以静修身养性。

心静者,内心澄明,心明则生智慧;心有智慧,头脑清醒,做人做事就不会犯糊涂,方能干大事,成大器。

约瑟夫.坎贝尔说:“你走在生活的路上,会看到一个鸿沟。跳过去,它并没有你以为的那么宽。”

原地踏步并不是懈怠,而是为了更稳健的前进。

当我们学会静心蓄能,时间自有答案。

03

越有锐气,越有决心,越容易实现理想。

被称为“修齐治平一完人”的曾国藩,其实天资平平,他的成功,离不开百折不挠的锐气。

曾国藩带领湘军与太平天国作战,想不到一开始竟遭遇惨败,连他身边的好几位军师幕僚都被对方杀了,元气大伤。

曾国藩想要跳水自尽,幸好被手下救起。

在给朝廷的奏折中,他如实汇报自己的战绩是“屡战屡败”,请朝廷责罚。

但最终,在自请处罚的奏折当中,曾国藩把“屡战屡败”改成了“屡败屡战”。

同样的四个字,传递出曾国藩顽强的精神和意志。

也正是靠着非胜不可的决心,最终扭转乾坤。

《曹刿论战》中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遭遇困难,只有刚强,困难才会为你让路。

诗中有云:“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当一个人有了志向,有了决心,身体就会激发全身的潜力帮助他去完成。

王阳明从小志存高远。

当时,世人皆以步入仕途为荣耀,而他却决心成为一代圣贤。

然而,他的圣贤之路却充满了艰辛。

因为得罪了奸臣刘瑾,而被廷杖四十,流放贵州龙场。

在条件艰苦的石洞中,他“持志如心痛”,不忘“圣贤”梦想,终于悟得“心即理”的命题。

他一生战功赫赫,力挽狂澜,稳定了那个风雨飘摇的王朝,却很少受赏;后来,他急流勇退,辞官讲学,将“知行合一”哲学思想发扬光大。

临终前,他留下8字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求。”

为了梦想,王阳明矢志不渝,终成伟业。

即使身处逆境,只要不失去向上的锐气,意念就会激发身体产生巨大的能量,从而改变时局,实现理想。

公元年,不满二十岁的高适满怀着闻达于天下的野心来到长安。高适家境贫寒,靠着亲戚朋友的接济和几亩微薄的田产,得以完成学业。

别人问他,家里都穷的快揭不开锅了,读书有什么用?  

他的回答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人到中年,高适依然一身布衣。科举的失利、生活的苦难,不仅没有磨灭他的锐气,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

公元年,一首《别董大》传遍了大唐帝国的每一个角落。此时43岁的他,才成为名满天下的大诗人。

公元年,高适已经45岁。睢阳太守张九皋终于发现,在他眼皮子底下呆了很多年的这个农夫,居然是一颗沧海遗珠。随即,将他分配到河南封丘做县尉。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日复一日的程序化工作,与他的宏图大志相差实在太远。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拍马屁”不是他的特长,更别说让他鱼肉乡里了。于是高适转身离去,没有半点犹豫。

一个人生上半场都快走完的中年人,辞职以后还有什么作为?高适的回答是:当兵。

从官场退下,高适刚巧赶上安史之乱。

那些年,高适读的书里面不仅仅是经史子集,还有兵法修列。在大军溃败、主将投降的情况下,高适独自杀出重围。当着皇帝的面陈其要害,展现出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华。

此后十多年,他在大大小小的平叛战争中屡立战功,从一个诗人终成一代名将。三代皇帝对其恩宠备至。玄宗任命他为侍御史,肃宗让他出任蜀州刺史,代宗更是让他执掌剑南,加封渤海县侯。

《旧唐书·高适传》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越有锐气,越能坚持下去,你梦寐以求的东西,就越会奔你而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3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