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

好在适度,错在失度,坏在过度,论语中

发布时间:2022/12/29 23:01:40   

《论语·先进篇》子曰:“过犹不及。”意思是做人做事过了或者达不到,都是不合适的。

“过犹不及”是处世之道,就在于讲究一个“度”字,儒家提倡“中庸”之道,可以说这个中庸之道是儒家经典的说明和补充。

它的道理不仅渗透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在于个人的自我修养之中“不偏不倚”。

说话做事也好,学习享乐也罢,如果不能做到进退有度、取舍有度,那么就有可能物极必反。

道家所说的“阴阳平衡”也是这样一个道理,阴阳失衡大则自然灾害、天灾人祸;小则身体失调,家庭不和。

这都是需要一个度,这个度完全在心中,自己掌握,这又符合佛家的观点。所以三家的重点能够把握好,才不至于产生“灾祸”。

保持中庸之道,不偏不倚

说话要适度

有些人觉得,做人要真,所以说话要直。其实不然。

“真”字,是“直”下面两点。也就是说,一些实话、直话,也要保留两点。

实话实说是真,但实话全说就是缺少智慧。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高明。当你渐渐克制、朴素、不怨不问不记,就能体会生命的盛大。

《论语》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宁武子,在国家清明时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国家昏乱时能装得很愚笨。他的聪明才智别人可以学到,但他的愚笨别人很难学道。这其实就是一个“度”的把握。

而佛教干脆让闭口,因为一开口说话就“有错”。

说话适度

做事有气度

处事,要一张一驰。轻重缓急和分寸要拿捏得合适。太过用心不仅自己劳心费力,别人也会怨声载道。

这个气度也要好好掌握,《论语》说:“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孔子认为仔细考虑再去做就好了,如果再三考虑就会偏“右”。

秦统一六国后妄图高度集权专制,防止六国叛乱。采取焚书坑儒等统一思想,屠杀六国贵族。然而过犹不及,矫正过往,高压之下反而激起反抗,早早的灭亡。

做事要有气度

家庭有温度

从甲骨文的字形来看,家是同处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

所以说,家永远都应该是一个温暖的主题、一片宁静的港湾,让岁月之舟在这里找到停泊的锚位。

《论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这是维护家庭温度的基础。

工作有力度

在工作中一定要有力度,开拓进取、得仁不让。《论语》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对一些不良现象就要敢作敢当,勇于抵制。为实现目标去努力。

世界本来是美好的

胸怀要大度

“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就是说的是做人要有度量心胸要宽广。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凡是不必要斤斤计较,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不要计较个人得失。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严格要求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金刚经》说:“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佛教更是开宗明义,一切都是虚妄,何必斤斤计较呢!

心如虚空张驰有度

读书有厚度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是为了增长知识,增加智慧。

《论语》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现在生活节奏快,都活在紧张之中,而找不到生命的落脚点,这样就感觉到没有方向感,同时也失去了应有的动力。

如果你发现自己好久没有读书了,你就要知道,应该捧一本书去沉淀一下了,让漂泊的灵魂归岸,让浮躁的心清零。

读书还意味着自己有追求、还在奋斗、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

视野有宽度

站得高,看得远。所谓视野,就是在你的视角里应该是广袤的田野。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向远处看,这样才能扩大自己的心量。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不同的视野和高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景,会有不一样的追求。

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放飞自己的梦想。

春风有度春暖花开

生活不可过度,生命不可失度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人生苦短,须适情怡性。愉悦身心固然重要,但贪一时之欢、逞一时之快、奢华糜烂绝不可取。

《论语》;“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子贡问,怎样才能称得上士呢?孔子说,自己的言行要有羞愧之心,次一等的要孝顺,尊敬兄长。再次一点的要说话算话,行动果敢,不问是非的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

人们都希望在人生中有所成就,事业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就有在生命的历程中,不断积累智慧,让生命之花开放,岁月在积累中生香。如“春起之苗”每天都有所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8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