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燕雀 >> 燕雀的形状 >> 夥涉为王说好的苟富贵,勿相忘呢难怪陈
卷首语:夥涉为王指那些地位本来很低的人突然富贵以后排场很大,带有某些贬义。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前言公元前年,秦二世胡亥当政,秦始皇的骊山陵墓都还没完全收官,又下令朝野上下开始继续修建阿房宫。除了日常的无偿劳役外,农民的税负日益加重,继续实行暴政,引发了民众的反抗。陈胜,吴广发起了大泽乡平民起义,打响了反抗暴秦的第一枪。
资料图起义军打到陈县,以陈县为都城,陈胜建立“张楚”,称王立国。打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口号,借着扶苏和楚将项燕名义来师出有名。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带着不到一千人的队伍向大泽乡进攻。
大泽乡被这支拿着木棍,铁器,少有刀剑的队伍很快拿下。乘胜,又攻下了蕲县。此时,起义部队已经扩大许多,壮大了许多,实力有很大提升。陈胜立即兵分两路,一路由葛婴向蕲县以东的东城进攻(史记上的伏笔),自己则向陈县方向进攻。
陈胜又是一路顺利攻城略地,几无阻碍。等他到达陈县时,战车已有六七百辆,骑兵达一千多人,步兵好几万人。此时,陈县的郡守,县令都不知道逃到何处去了,只有留守的少许官兵与起义军交战。可想而知的结果,陈县,这座楚国的故都,收入起义军的囊中。
占领陈县,陈胜就召集陈县掌管教化的三老,文官以及地方豪杰开议事会。讨论成王立国的大事。实现自己“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战斗口号。随着众人的真心也罢,顺水推舟也罢,假意奉承也罢,陈胜自立为王了,国号“张楚”,意为张大楚国。
资料图夥涉为王,把“苟富贵勿相忘”忘得一干而尽,以杀立威,失去将领们的信任陈胜,阳城人,字涉。年轻时,帮工别人,劳作休息时,感慨万千,对一起帮工的伙伴们说到“苟富贵勿相忘”啊。旁边的伙伴们笑他,一个帮工的穷人,哪里有富贵哦。陈胜叹息,你们“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呢!
年轻人相互之间的调侃,可能都没放在心上记着。哪知道,陈胜真当上了张楚王,这些一起帮工的伙伴们,派了一人去陈县投奔陈胜,试探一下是否“苟富贵勿相忘”。工友到了宫门口,直呼陈胜的字号“我要见陈涉”。官差就把他捆绑起来,任他解释,都不愿通报。恰好陈胜出宫,工友一眼认出了,赶紧大呼“陈涉”。见是自己的工友,陈胜召见了,并把他带进了宫内。
走进宫殿,见到高大深邃的房屋殿堂,富丽堂皇的帐幕,工友情不自禁地喊道“真大真夥啊,陈涉做了大王好气派”,当地“多”方言读“夥”,后来“夥涉为王”就被传送出来了。这倒也没什么,陈胜还是热情地接待着工友,让他随随便便地进出宫门。工友逢人便说和陈胜关系好,一起一起干过啥的。宫内有人就告诉陈胜,您的这位工友这般胡说八道会影响到您的威信的!
也许就等着这句话吧,陈胜思考都没思考,就命令手下杀死了这位工友!这一杀,不仅为陈胜留下了人生当中抹不去的败笔,更加速了新生农民政权的瓦解。
老朋友们,纷纷自动离开了陈胜,也没有人敢亲近他了。同时,陈胜还专门搞了两个人负责监督考察群官。只要是不服从命令,稍有对陈王不满的,就治罪。
资来图说说前面说到的葛婴。葛婴与陈胜兵分两路攻打秦城,葛婴很快攻下了蕲县东面的东城,东城有楚国国君遗后,叫作襄强,就直接任命襄强为楚王,后来听说陈胜自己自立为王,就把襄强给杀了。攻下东城后,做完这些,葛婴前往陈胜所在的国都报道。刚刚入城,陈胜就杀了葛婴。唉,葛婴死都不知道为什么原因的。莫名之因,又无罪状,至少的给一个理由吧。这可是一个肝胆相照,并肩作战的战友,还有极大的功劳,战果。
这一杀,葛婴冤屈而死。各路将领也都不再亲近依附他了,派出去的几路将领都在占领的城池,称王立国。
吴广被手下将领暗杀后,陈胜的表现更是不得不让众将另择良主,另立山头。吴广作为代理王替陈胜帅兵出征,攻击秦朝重镇荥阳,哪知道,久攻不下。吴广手下大将田藏建议更改作战策略,侧面攻击。吴广不听,态度骄横。于是,田藏假冒陈胜指令,杀了吴广,并把吴广的头献给了陈胜。注意,陈胜显得淡定从容,丝毫没有为自己最亲密的战友,做点什么,说点什么,而是直接把大将军印绶给了田藏。在与秦朝名将章邯战斗中,田藏战死。
陈胜这一绶,能否激励将士斗志,还是未知数。但是,寒了心,寒了一批揭竿而起,浴血奋战的将领及士兵,工友,农友的心。民心基础基本没有了。
资料图结束语张楚国都陈县,被章邯大军攻破,陈胜退至汝阴时,在下城父这个地方,被手下的车夫庄贾杀害,向章邯投降。陈胜的近恃吕臣得于逃脱,组织义军收复陈县,击杀了庄贾,并恢复陈县为楚都。在义气上,吕臣可谓忠诚之兄弟,战友,工友,农友了。
夥涉为王,未胜先亡。说好的“苟富贵勿相忘”呢?难道真是“你们富贵了不要忘记了我,我富贵了可以忘记你们的”?忘了也行,不得迫害,不可漠然无情,也算是有始有终的兄弟之情啦。
当然,夥涉为王,六个月左右时间的短暂而又轰烈的陈胜王,虽说结束了短暂的一生,但这些并不没有否定和抹杀陈胜吴广发动秦末农民起义先驱意义,虽死犹荣。
资料图您说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参考资料:《史记.陈涉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