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优惠活动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取名字,其实跟“蹭热度”是共通的。区别在于,取名字的“蹭热度”方式更霸道,它不仅要蹭,而且要占。马云把公司取名叫阿里巴巴,不仅蹭了阿里巴巴的热度,还把它据为己有。一个大众公有的文化资源,就此成为私有的商业标签。今天的阿里巴巴,已经不是那个公有版权的一千零一夜里的故事主人公,而是马云的财产。但这种情况,其实已经出现很久。我能回忆起的,最早是域名的抢注。互联网进入中国不久后,抢注域名资源成了很多人的发家之道。在90年代,抢注热门IP的域名,可以动辄获利百万。域名转让也因之成为一个利益丰厚的产业。然后是对商标的抢注,也是90年代开始,全国掀起一阵抢注商标的热潮。先是对国外著名品牌的品牌名称进行抢注,比如吉普、皮尔卡丹、苹果、无印良品……这些国外品牌,在进入中国前,其中文名称早就被中国企业抢注。如果要买回来,就需要一笔天价的转让费。然后就是对文化资源的抢注,比如貂蝉、昭君……都出现多地抢注。我是陕西米脂人,陕西米脂有一个“米脂婆姨”的说法,这四个字,就遭到过外地的抢注。对文化资源的抢注,感觉有点像跑马圈地。仿佛传统文化是一块无主的田地,谁有钱并第一个站出来,谁就能把它据为己有。今天,根据外界公布的消息,华为已经注册了整本山海经——从此以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些根植于记忆的文化标签,都被打上了华为的商业烙印。从此以后,你每说一次,每写一次,每传播一次这些字眼,都相当于为华为做了一次宣传。但是华为不对吗?人家只是在现有的规则下,合理合法的尽可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资源而已。全中国上下,有点战略眼光的商业公司,不都在干这样的事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鸿鹄是谁呢,是百度的一款AI芯片。没错,百度抢注了“鸿鹄”。文化资源,正在被商业哄抢一空。我们的一言一行,早晚都会被商业买断。总会有一天,你回想的每一个记忆,说的每一句话,用的每一个词,都会成为商业传播的一部分。比如“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这句话就有两个广告。红旗,是一汽红旗。春风,是浙江春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