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燕雀 >> 燕雀的繁衍 >> 再读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上诸葛亮舌
上回说到刘备退守江夏,鲁肃邀请诸葛亮出使东吴,想促成孙刘联盟。
鲁肃、诸葛亮辞别刘备、刘琦,乘船往柴桑郡而来。二人在船中商议。
鲁肃对诸葛亮说:“先生见孙将军,千万不要说曹操兵多将广。”
诸葛亮说:“不须子敬叮嘱,我已经想好了怎么说。”
等船到岸,鲁肃请诸葛亮在馆驿中歇息,自己先去见孙权。
孙权正召集文武众官在堂上议事,听说鲁肃回来了,忙召他进来问道:“子敬前往江夏,虚实打探得怎么样了?”
鲁肃说:“我已经知道个大概,容我慢慢禀报。”
孙权将曹操的檄文拿给鲁肃说:“曹操昨天派使者带檄文到此,我先打发了来使,现在召集众人商议,还没商议出结果。”
鲁肃接过檄文观看,其大概内容是:我奉皇帝之命南征,刘琮束手就擒,荆襄百姓望风归顺。我现在有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想与将军会猎于江夏,一起讨伐刘备,共分土地,永结盟好。你别想观望,赶紧给我回信。
鲁肃看完后说:“主公有什么想法?”
孙权说:“我还没有主意。”
张昭说:“曹操拥百万之众,又借有天子的名义,征战四方,抵抗他名不顺。而且主公可以抵抗曹操的优势是长江,如今曹操已经得到荆州,与我们共有长江之险,我们的优势也没了。按我的想法,不如投降,这才是万安之策。”
众谋士都说:“子布的话,正合天意。”孙权沉吟不语。
张昭又说:“主公不必多疑。如果投降曹操,东吴百姓就可以得到安宁,江南六郡也可以保住。”孙权还是低头不语。
没多久,孙权起身去更衣,鲁肃紧随其后。
孙权知道鲁肃的意思,握着鲁肃的手说:“您是怎么想的?”
鲁肃说:“刚才众人说的话都是在误导将军。众人都可以投降曹操,只有将军不可以投降曹操。”
孙权说:“这话怎么讲?”
鲁肃说:“如果我投降曹操,将我发放回乡,我仍能从小官慢慢混到州郡长官。将军投降曹操,能安置去哪?最多封您个侯爵,给您一辆车,一匹马,几个随从,您还能南面称孤吗?众人都是在为自己打算,不能听从。将军应该早点拿主意。”
孙权感叹说:“诸人议论,大失我望。子敬的话,正合我意。这是上天将子敬赐给我啊!但曹操得袁绍之众,又得荆州之兵,恐怕很难抵挡得住啊。”
鲁肃说:“我到江夏,把诸葛瑾的弟弟诸葛亮请来了,主公可以问他,便知曹操虚实。”
孙权说:“卧龙先生也在这里吗?”
鲁肃说:“他现在在馆驿中安歇。”
孙权说:“今天太晚了,还未相见。明天聚集帐下文武,先让他见识下我江东英杰,然后升堂议事。”鲁肃领命而去。
第二天鲁肃去馆驿见诸葛亮,又嘱咐他说:“今天见我的主公,千万别说曹操兵多。”
诸葛亮笑着说:“我自会见机行事,决不会误事。”
鲁肃带诸葛亮到帐下,只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多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
诸葛亮逐个相见,各问姓名。施礼完毕,坐在客位。
张昭等见诸葛亮丰神飘洒,气宇轩昂,料定他是来游说的。
张昭先用言语挑衅诸葛亮说:“我是江东微末之士,早就听说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仲、乐毅。真有这话吗?”
诸葛亮说:“这是我生平不值一提的比较。”
张昭说:“我听说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他有幸得到先生,认为是如鱼得水,想席卷荆襄。如今荆州一夜之间归属曹操,不知道先生有什么打算?”
诸葛亮暗想张昭是孙权手下第一谋士,如果不先难倒他,我又怎么说得动孙权。于是回答说:“依我看取荆襄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公刘豫州仁义为先,不忍心夺取同宗基业,所以极力推辞。刘琮这小子,听信奸佞的话,偷偷投降,导致曹操如此猖獗。如今我主公屯兵江夏,别有好的打算,不是普通人能知道的。”
张昭说:“如果这样,是先生的言论与行为相违背。先生自比管仲、乐毅,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扶天下。乐毅扶持微弱的燕国,攻取齐国七十余城。这两个人,是真有济世之才。先生在草庐之中,只是笑傲风月,抱膝危坐。如今辅佐刘豫州,就应当为百姓兴利除害,剿灭乱贼。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能够纵横天下,割据城池。如今刘豫州得到先生,人人期待,即使三尺孩童,都说他是如虎添翼,将要见到汉室复兴,曹氏即将灭亡。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没有不拭目以待的人。人们都认为拨开天空的阴云,仰望日月的光辉,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在卧榻上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的时候到了。为什么刘豫州自从得到先生后,曹兵一来,就丢盔弃甲,望风而逃。对上不能报答刘表,安抚百姓,对下不能辅佐遗孤,据守疆土。放弃新野,樊城逃亡,当阳大败,奔走夏口,已无容身之地。刘豫州得到先生之后,反而不如当初。管仲、乐毅是这样的吗?我说话直,千万别见怪!”
诸葛亮听后,哑然而笑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就像人得了重病,应该先喝粥,然后和药服用,等腑脏调和,身体慢慢好起来,再吃肉补身体,下猛药治病,那么就可以除去病根,人能够完全复原。如果不等气脉和缓,便下猛药厚味,想求得康复,实在是难啊。我的主公刘豫州,过去在汝南兵败,暂时依附刘表,兵马不足千人,只有关羽、张飞、赵云几员大将而已。这就如同病势衰弱到极点之时,新野山僻小县,百姓稀少,粮食短缺,豫州不过是暂时借以容身,难道真会一直据守于此?兵器不完备,城池不坚固,军队得不到训练,粮食不够吃几天,但我仍能火烧博望,水淹曹军,令夏侯惇、曹仁等人胆战心惊。我私下里认为管仲、乐毅用兵,也不过如此。至于刘琮投降曹操,豫州实在是不知情。豫州又不忍心乘乱夺取同宗基业,这真是大仁大义啊。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百姓,扶老携幼相随,不忍抛弃,日行十里,不去占据江陵,甘心与百姓共进退,这也是大仁大义啊。寡不敌众,胜败乃兵家常事。昔日高祖刘邦多次败给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难道不是韩信的良策吗?韩信辅佐高祖那么久,未曾接连取胜。国家大计,社稷安危,一定需要谋划者。不是夸夸其谈之人能比的,这些人只知道以虚名压人,逞口舌之能,无人能及,到了临危应变时,百无一用。只能被天下人耻笑。”诸葛亮这一番话,说得张昭无言以对。
忽然座上一人高声问道:“如今曹公屯兵百万,上将千员,龙骧虎视,一口就能吞并江夏,您怎么看?”诸葛亮一看,原来是虞翻。
诸葛亮说:“曹操收集袁绍的残兵败将,获得刘表的乌合之众,即使有几百万也不足为惧。”
虞翻冷笑着说:“兵败当阳,计穷夏口,卑微求救于人,还说不怕,真是大言不惭!”
诸葛亮说:“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怎么打得过曹操百万残暴之众?退守夏口,只是在等待时机。如今江东兵精粮足,又有长江天险,还想劝自己的主公屈膝投降曹贼,不顾天下人耻笑。这么看,刘豫州真的是不怕曹贼的人。”虞翻也无话可说。
座上又有一人问道:“孔明想效仿张仪、苏秦,游说东吴吗?”诸葛亮一看,是步骘(zhì)。
诸葛亮说:“步子山将苏秦、张仪当作说客,却不知道苏秦、张仪也是豪杰。苏秦佩带六国相印,张仪两次辅佐秦国,都有匡扶国家之谋,不是欺软怕硬,惧怕刀剑的人能比的。您听到曹操发布狡诈虚伪之词,便畏惧请求投降,有什么脸笑话苏秦、张仪?”步骘默然不语。
忽然有个人问道:“孔明认为曹操是什么人?”诸葛亮一看,是薛综。
诸葛亮回答说:“曹操是汉贼,何必多问?”
薛综说:“您这话不对。大汉传世到今天,天数将尽。如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百姓归心。刘豫州不识天时,非要与他相争,正是如同以卵击石,怎么能不败?”
诸葛亮厉声说:“薛敬文怎么能说出如此无父无君的话!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您既然是汉臣,那么见到有不臣之人,应当立誓一起灭了他,这才是为臣之道。如今曹操吃着朝廷俸禄,不思报效,反而怀有篡逆之心,天下人因此对他愤恨不已。你却认为天数归曹操,真是无父无君之人。我不屑跟你交谈,请别再说话!”薛综满脸羞愧,不能回答。
座上又有一人应声问话:“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还是丞相曹参的后人。刘豫州虽然说是中山靖王之后,却无从考证,我看他就是个织席贩履之徒罢了,怎么能与曹操抗衡?”诸葛亮一看,这人是陆绩。
诸葛亮笑着说:“您不是在袁术座间怀中藏桔子的陆郎吗?请坐下听我说。曹操既然是曹参丞相之后,那曹家世代是汉臣。如今曹操专横跋扈,欺凌君父,这不仅是目无天子,也是蔑视祖宗,不仅是汉室的乱臣,也是曹氏的贼子。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族谱赏赐爵位,怎么说无从考证?而且高祖出身亭长,最终得到天下。织席贩履就不行了?您这是小儿之见,不配与我这样的高人聊天!”陆绩语塞。
陆绩六岁时,在九江拜见袁术。袁术给他桔子吃。陆绩在怀里藏三个桔子。临走时,陆绩向袁术告辞,桔子掉落在地上。袁术笑着说:“陆绩,你来别人家做客,怎么怀里还藏着桔子?”陆绩跪在地上回答说:“桔子很甜,我想留给母亲吃。”袁术大为惊讶,后来经常跟别人称赞他的美德。诸葛亮在这里提到陆绩怀中藏桔,是揶揄陆绩,在骂战中也管不了你是不是美德了。
座上严畯说:“孔明说的话,都是强词夺理,不是正确合理的言论,不必再说。请问孔明都研读了哪些书?”
诸葛亮说:“寻章摘句的人,都是世上的腐儒,怎么干得了兴邦立国之事?而且古代种地的伊尹,渭水钓鱼的姜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yǎn)之辈,都有匡扶社稷之才,未曾听说过他们生平研究了哪些经书典籍。难道要效仿书生,只能写写文章,谈论黑白,舞文弄墨吗?”严畯垂头丧气,无言以对。
忽然程德枢又大声说:“您喜欢说大话,未必有真才实学,恐怕会被读书人耻笑。”
诸葛亮回答说:“读书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读书,忠君爱国,守正除恶,务必惠及当世,名留后世。小人读书,只追求辞藻华丽,研究写文章,年轻时作赋,白头时还在研究经书。笔下虽然写了几千字,胸中却没有一个良策。就像杨雄以文章闻名,却屈身侍奉王莽,也免不了跳楼自杀。这就是小人读书。即使每天写上千言万语,又有什么用?”
程德枢无言以对。众人见诸葛亮对答如流,全都失色。
这时座上张温、骆统也想发难,忽然一人从外而入,厉声说:“孔明是当世奇才,您们以口舌相难,不是敬客之礼。曹操大军压境,不思考退敌之策,在这空逞口舌之能!”众人一看,是零陵人黄盖,字公覆,现在是东吴粮官。
黄盖对诸葛亮说:“我听说争口舌之快,不如默而不言。为什么不将金玉良言说给我主公听,却在这与众人辩论呢?”
诸葛亮说:“诸军不知世务,相互问难,我不能不答。”
黄盖和鲁肃于是带诸葛亮入见孙权,到了中门,正遇诸葛瑾,诸葛亮施礼。
诸葛瑾说:“贤弟已经到江东,为什么不来见我?”
诸葛亮说:“弟弟已经辅佐刘豫州,理应先公后私。公事未完,不敢办私事,望兄长见谅。”
诸葛瑾说:“贤弟见过吴侯,再来找我聊天。”说完离开。
这就是《三国演义》中非常有名的诸葛亮舌战群儒。孙刘联盟即将形成,赤壁之战也要拉开序幕。历史上关于赤壁之战的事迹记载是非常的少的,也非常抽象,跟官渡之战没得比。但是演义中花了很多篇幅来描写赤壁之战,使得赤壁之战,妇孺皆知,这中间也出了很多典故。
赤壁之战前后故事,大部分都是虚构的,为诸葛亮加了很多戏。舌战群儒也是为了突出诸葛亮加工出来的。我觉得有点画蛇添足的感觉,反倒是黄盖的两句话让人耳目一新。
历史上诸葛亮在刘备危难之中受命出使东吴,本来就很值得一吹的,其任务甚至比演义中更加艰巨。并不需要来一出舌战群儒,以贬低东吴众文官来衬托诸葛亮。
诸葛亮受命之时,只有27岁,出山没多久,身无寸功,既没官职,也没名望,孙权最多听过关于诸葛亮的广告。而演义中诸葛亮这时已经两把火烧得曹军丢盔弃甲,早已声名大震。
一个刚出茅庐还没任何功业的年轻人出使荆州的世仇江东,这时候刘备又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没有任何的资本。诸葛亮要说服孙权联刘抗曹,没几把刷子,是真的很难完成任务。诸葛亮确实是非常出色的外交家。
注:《三国演义》写于明初,语法比较白话,几百年过去,还是比较容易看懂的。这篇舌战群儒,大部分是长篇大论的对话,用的都是文言文。我对文言文了解甚少,逐句理解还是比较吃力的。文中难免有理解错误之处,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