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燕雀 >> 燕雀的繁衍 >> 盘点史上十大反王,第十位秦末隐王陈胜
陈胜,字涉,秦末阳城人。年轻时的陈胜曾为人当雇工。有一天,他对一起耕田的小伙伴说,“苟富贵,勿相忘。”伙伴们嘲笑他说,“咱们只是下贱的雇工,哪里会有什么富贵呢?”陈胜发出感慨的叹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秦二世胡亥元年,大秦朝廷征发闾左之民九百人,戍守渔阳。陈胜担任屯长,带着九百贫苦的农民,在两名秦吏的押送下,日夜兼程赶往渔阳。行至蕲县大泽乡时,天降大雨,洪水阻断道路,无法通行。延搁日久,注定无法按期抵达渔阳。按照秦律规定,凡所征戍边兵丁,不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者,一律处斩。陈胜不愿再去渔阳挨上一刀,毅然决定揭竿而起。一天夜里,陈胜找到另一名屯长吴广商议道,“我们现在的处境,去了渔阳也是白白送死,不被斩首也要修长城。若是四散逃亡,被抓到了也是死。既然都是死,咱们不如选择揭竿而起,做一番大事业呢?”吴广被陈胜说服了,又担心凭借九百农民反抗大秦帝国,无异螳臂挡车。陈胜则不以为然,他对吴广说出了自己对于起义前景的分析。
“天下苦秦久矣!老百姓对秦朝的苛捐杂税,劳役刑罚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现在的皇帝胡亥本不应该继位,该继位的是始皇帝的长子扶苏,扶苏仁爱之名,天下皆知。却被胡亥杀害了。还有一位楚国名将项燕,战功卓著,又爱护百姓,在民间声望很高。很多老百姓都以为这两个人还没有死,我们若是举旗造反,就可以打出扶苏与项燕的旗号,来号召更多的百姓起来反抗胡亥。”吴广对陈胜的胆略与见识都很佩服,全力支持陈胜“死国,举大计”的谋划。陈胜吴广利用怪力乱神的迷信,获得了九百戍卒的忠心。吴广在喝醉酒的两名秦吏面前,扬言逃跑,故意激怒两名秦吏。当秦吏想用剑斩杀吴广时,吴广反夺其剑,杀了这名秦吏。陈胜也杀了另一名秦吏。随后,九百戍卒在陈胜吴广带领下,袒露右臂作为标志,筑坛盟誓,按事先谋划,诈以公子扶苏、楚将项燕之名,宣布起义。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一举攻下大泽乡,接着又迅速攻下蕲县县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陈胜吴广的冒死一搏,在短时间内迅速赢得了天下人的响应。连兵器都没有的老百姓纷纷斩木为兵,揭杆为旗,加入起义队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陈胜吴广的大军就发展到了十几万人,攻取了安徽与河南的大部分地区。攻克陈州后,陈胜自立为王,号称“张楚”。“张楚”政权的建立则把秦末农民起义推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各地豪杰或野心家纷纷以张楚的名义起兵,杀死秦吏,组建自己的队伍。仅仅三个月的时间,横扫六合的大秦帝国就失去了对天下的控制权。
陈胜在陈州称王后,制定了“主力西征,偏师略地”的大战略,由假王吴广率十几万农民军西击荥阳,准备夺取函谷关,直捣秦朝的首都咸阳。陈胜自己则坐镇陈都,过起了王的生活。一起耕田的伙伴们去陈州找他,因为无意间说起他年轻时的糗事,就被陈胜杀了个干净。他忘了自己说过的“苟富贵,勿相忘。”此事过后,陈胜的老朋友都离开了。陈胜又十分猜忌部将,以致部将们对他离心离德。
假王吴广攻荥阳不下。陈胜另派一员名叫周文的大将,绕过荥阳,直取函谷关。在大秦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少府章邯率领数十万刑徒阻挡了周文二个多月,终于等到了驰援而来的长城军团。随后,章邯率精锐大军势如破竹,一鼓全歼了杀入关中的十几万农民军。周文拔剑自刎。章邯率军攻打荥阳时,陈胜授意齐国王室后裔田臧杀死了与自己并肩作战的吴广,自此失尽民心与军心。章邯率军进攻陈县时,陈胜的大军一触即溃。陈胜逃到下城父,准备重组义军,却被跟随了自己数月的车夫庄贾杀害。
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陈胜的这次起义,从谋划起兵,到称王立国,再到兵败被害,总共不到半年时间。不管是用人还是打仗,他的成就可以说是乏善可陈,没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但陈胜起义的重大意义在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的开创者和领导者。
陈胜喊出的那句名言。“王候将相,宁有种乎!”狠狠地打击了那些自视血统高贵的肉食者,可以说是对血统论的降维打击。自陈胜起义后的二千多年里,一个个不甘穷饿而死的农民喊着这句口号,为一个个强大的王朝敲响了丧钟。这才是陈胜起义的真正意义。并为后来的农民起义竖立了一个标杆。王候将相并不高贵,只要他们不干人事儿,就可以驱而杀之,取而代之。陈胜死后,他所分封的候王将相前赴后继,最终在三年后推翻了大秦帝国。所以灭秦之首功,不归刘邦,不归项羽,当归于陈胜这位昙花一现的秦末隐王。
陈胜的意义在于首事,而不在于乏善可陈的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