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

如果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狠下心把六国贵族全杀光,秦朝也许有可能不会二世而亡,为什么会有这个结论,我们分析下灭亡秦朝的都是些什么人就能得出结论。

仔细分析历史上各朝各代灭亡的原因可以发现,秦朝的灭亡和其他朝代不同。

例如西汉末年,在王莽建立新朝之后发生的黄巾赤眉起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民失去土地,遇到灾荒,没有粮食吃,出现了人相食的局面,走投无路的农民为了活下去才揭竿而起。

类似的情况,在以后的朝代多有发生,东汉末年的张角的黄巾军、隋末瓦岗军、唐朝末年的王仙芝黄巢起义,元末的刘福通韩林儿的红巾军,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大多如此。

秦朝末年恰恰不具备这些因素,秦始皇在统一之初,就将全国的12万地主富豪迁往了咸阳,他们还没有机会开展大规模的土地兼并,农民虽然徭役很重,但是并没有失去土地。农民远没有活不下的地步。秦始皇31年,还给全国百姓每10户赏赐六石米,2只羊。

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京东查看已下架

实际上,秦朝亡于六国贵族之手。

首先,大泽乡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其农民身份就值得怀疑,一个农民不仅姓名里有字,而且能发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感叹,他的思想深度,现在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未必能认识到。多半是一个没落的贵族。如果他是一位真正的农民,应有一个像朱重八、王二麻子、陈二狗这样的名字才符合他的身份。

搅风搅雨的张良,本就是韩国的官二代,在韩国被灭后,他一心复仇,典型的一次行动是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

项羽呢,祖上世世代代为楚国大将,其祖父是项燕被王翦所杀。

这些失去利益的人会甘心吗?不会的,他们在时刻盯着秦朝的失误,抓住一切机会做着富国美梦。恰恰秦始皇50岁就死了,胡亥胡作非为。在这个时间节点,陈胜在大泽乡点了一把火,于是六国贵族纷纷露头,努力恢复旧国的风光。

从秦末农民起义发展的脉络看,公元前年,陈胜、吴广率领九百戍卒于大泽乡起兵反秦,建立张楚政权。六国贵族以此为契机,纷纷复国:

武臣率人来到赵国故地,在当地赵国旧贵族的帮助下,接连攻占数十城,自立为赵王;

韩广在燕地称王,同样离不开旧贵族的支持;

田儋在齐地称王,他宣称,齐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诸侯国,我田儋姓田,应该做齐王;

在风起云涌的秦末,六国后人成为反秦的一个旗帜,例如陈胜打算立周市为魏王,周市认为应该立魏国的后人才是正统,拒绝了陈胜的封号,陈胜只好立魏咎在魏国故地称王;

当时人们的观念是这样的,只有六国后人才有资格称王割据,有人认为陈胜反秦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立楚国后裔自立为王造成的。

赵王武臣死后,张耳、陈余颠沛流离,有宾客向张耳进言,立赵国后裔可以成就大事,二人于是找到了赵国后裔赵歇,立为赵王,很快站稳了脚跟。

项梁求得楚怀王之孙熊心,立为楚怀王,楚地反秦武装在楚怀王这面旗帜下重新归于统一的领导,楚怀王的号召力可见一斑。

如果没有六国旧贵族的号召力和参与,秦末的农民起义是很难成功的,在初期,章邯率领秦军自关中出发,杀陈胜,破项梁,灭魏咎,继而北上攻赵,无论兵力还是士气,秦军都处于战争开始以来的巅峰。十几路义军都不敢与章邯作战。如果没有项羽的出现,章邯很快能平定各地义军。

从这里可以看出,如果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狠下心把六国贵族全杀光,张良、项羽、韩信等人不可能出现,秦朝二世而亡的命运很有可能改变。那位好酒好色的刘老四,依然在乡里游荡。

可惜的是,历史没有如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6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