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1

发布时间:2022/6/6 13:24:30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http://m.39.net/pf/a_5252026.html

固执己见是人性,这背后是对被否定的深恶痛绝,不管否定的是自己,还是自己相信的事物,所以,要想与人有良好的沟通,最忌讳上来就直接否定对方,这样的结果就是让对方立刻在心中树起一道坚墙,对你所有的苦口婆心都不听不听不听!

——坤鹏论

在《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中,坤鹏论对柏拉图的日喻、线喻进行了总结,相信大家应该对这两个著名比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就在第七卷开头,苏格拉底马上又讲了这个系列比喻的第三个——穴喻(又称洞喻或洞穴之喻)。

从普及程度上讲,穴喻远远超过日喻、线喻,只要对西方哲学有些接触的人,基本都多多少少对它有所了解。

一、洞穴和穴居人

《理想国》第七卷主要探讨的是教育的问题,苏格拉底说:“接下来,让我们把受过教育的人与没受过教育的人的本质比作下述情形。”

“下述情形”指的就是穴喻,他用这个比喻说明了教育与人的本质的联系,认为教育对于人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它能够起到让灵魂转向的作用。

或者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实现个体灵魂的转向,因为人们的灵魂都具有知识能力,这是无差别的,但就是受教育与否使得灵魂走向了不同的方向,从而分出了人的本质差别。

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真正的哲学家,终极目的则是培养像苏格拉底这样能够担当城邦之王的哲学家。

“让我们想象有一个地下洞穴,它有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地面,可以让洞穴等宽的一路亮光照射进来。”

“一些人从小就住在这个洞穴里,他们的脖子和腿脚都被捆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扭过头来,只能一直看着自己前方的洞穴后壁。”

“让我们再想象他们背后远处较高的地方,有一些东西在燃烧着发出火光。”

“在火光和这些囚徒之间,筑有一道矮墙,沿着矮墙还有一条路,就好像演木偶戏的时候,演员在自己和观众之间设有一道屏障,演员们把木偶举到这道屏障上面去表演。”

“接下来,让我们想象有一些人高高举着各种东西从矮墙后面走过,这些东西是用木料、石料或其他材料制作的假人和假动物,你还可以想象,这些过路人或者沉默,或者在说话。”

囚徒因为身体和脖子一辈子都动不了,所以除了火光投射到他们对面洞壁上的阴影,也就是在他们后面被人举着过去的东西的阴影外,他们既无法从自己,也不能从伙伴身上看到别的什么东西。

格老孔说,“这个比喻很奇怪,那些囚徒也很奇怪。”

“其实,他们是一些和我们一样的人。”苏格拉底这样意味深长地答道。

在他看来,绝大多数普通人都是困在这种洞穴之中的囚徒,按其在《斐德罗篇》所描述的,灵魂掉落到凡间就被关进了肉体的樊笼,成为了可见世界的囚徒,一辈子都无法跳出自己的主观,同时观察自己和世界,来确认两者是否一致。

“如果囚徒们能彼此交谈,他们会断言,自己所见阴影就是真实的物体本身。”

“再假设有一个过路人发出声音,引起囚徒对面洞壁的回声,囚徒会断定,这是他们对面洞壁上移动的阴影所发出来的。”

“那么,这样的囚徒从各方面都会认为实在无非就是这些人造物体的阴影”,不会再有什么别的实在。

二、一个穴居人获得了自由

“如果他们被解除禁锢,获得自由,有机会纠正错误,他们会怎么样?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假设有一个人被解除了桎梏,他挣扎着站了起来,转头环视,四处走动,不经意抬头看见了那堆火。”

“在这样做的时候,他会感觉痛苦,并且头晕目眩,无法看见那些他原来只看见其阴影的实物。”

“这时,如果有人告诉他,说他过去看到的全都是假象,他现在转头后看到了比较真实的东西,比较地接近了实在,所以比较真实了,你认为他听了这话会说些什么呢?”

“如果再有人把墙头上过去的每一件东西指给他看,并且逼他说出那是什么,你不认为,这时他会不知说什么是好,而且还是坚持认为,他过去所看到的阴影比现在所看到的实物更真实吗?”

“如果他被迫看火光本身,他的眼睛会感到痛苦,他会转身走开,仍旧逃向那些他能够看清而且确实认为比人家所指示的实物还更清楚更实在的影像。”

想想看,如果一直深信不疑的事物突然有一天被揭露说是虚假的,我们一定会下意识地坚决不承认,并努力寻找证明它是真的的证据,甚至是直接闭塞思想,不接受现实。

固执己见是人性,这背后是对被否定的深恶痛绝,不管否定的是自己,还是自己相信的事物,所以,要想与人有良好的沟通,最忌讳上来就直接否定对方,这样的结果就是让对方立刻在心中树起一道坚墙,对你所有的苦口婆心都不听不听不听!

“再说,如果有人硬拉他走上一条陡峭崎岖的坡道,直到把他拉出洞穴,见到了外面的阳光,不让他中途退回去,他会觉得这样被强迫着走很痛苦,并且感到恼火。”

“当他来到阳光下时,他会觉得眼前金星乱蹦、金蛇乱窜,以致无法一下子就看见任何一个现在被称为真实的事物的。”

“因此,我认为,要他让他能在洞穴外面的高处看得见东西,大概需要有一个逐渐习惯、循序渐进的过程。”

“首先大概看阴影是最容易,其次要数看人和其他东西在水中的倒影容易,再次是看东西本身。”

“经过这个过程之后,他大概会意识到,相比于白天看太阳和阳光,夜晚更容易清楚地看见月亮和星星,更容易观察天象,研究天空。”

“这样一来,我认为,他大概终于就能直接观看太阳本身,看见它的真相了,就可以不必通过水中的倒影或影像,或通过任何其他媒介中显出来的影像看它了,就可以在它本来的地方就其本身看见其本相了。”

“然后,他可能会对此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正是这个太阳,使得他们曾经好不容易看到了那些事物;太阳是世界的主宰者,四季变化和年岁的周转,皆是它造成的。”

至此,这个囚徒便得到了智慧,或者说,成为了真正的哲学家。

“如果他回想自己当初的穴居,想到自己那个时候的智力水平,以及禁锢中的伙伴们,他一定会庆幸自己的这一变迁,同时遗憾伙伴们还在原地。”

“如果囚徒们之间曾有过某种选举,也有人在其中赢得过尊荣,还有些人,因为擅长观察事物,能记住那些出现过的影像的次序,故而能预知一个影像之后会出现什么影像,而获得奖励。”

“你认为,对于这种荣誉和奖励,那个已经走出洞穴的人还会在乎吗?”

“对于那些受囚徒们尊重并被选为领袖的人物,他会嫉妒并与之争夺权位吗?”

“或者,你觉得他会如荷马所说的:宁愿活在人世上做一个穷人的奴隶,受苦受难,也不愿和囚徒们有共同意见,再过他们那种生活呢?”

(注:这句改编自荷马的《奥德赛》第11卷,说奥德修斯魂游地府,看到了阿喀琉斯的鬼魂,劝慰他,说他死后还是英雄,而阿喀琉斯则说了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话。原诗句是:我宁愿为他人耕种田地,被雇受役使,纵然他无祖传地产,家财微薄度日难,也不想统治即使所有故去者的亡灵。)

格老孔答道:“我想,他会宁愿忍受任何苦楚也不愿再过囚徒生活的。”

这段话所表达的是柏拉图身为哲学家的骄傲,用咱们的成语讲就是,燕雀焉知鸿鹄之志,格局不同,眼界不同,你们在洞穴中争当蝼蚁之首为名为利打得头破血流,人家却在宇宙间追逐星辰大海观赏永恒逍遥自在。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坤鹏论

请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7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