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是有龙的。
尤其历朝历代定都的地方,都是风水宝地。风水乃流动之物,能藏风聚水之地,自然生机勃发,风吹水养氤氲的久了,冥冥之中,便一定会育出一条龙脉来,再辅以河流山川的勘磨,年深日久,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风雨之夜,不经意间,看到一条龙在云层间闪转腾挪,于是,龙的传说不胫而走。
龙,乃天地生机聚化而成,与其说它擅长呼风唤雨,不如说它本身就是风云的一部分,俗话讲:云从龙,风从虎。风水绝佳之地一旦龙生,自然呼风唤雨,搅闹风云,这种所谓的风云变幻之象,也就是古时候望气术士们所说的天子之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绝佳的风水注定会降生不凡的人物。西汉末年,王莽篡位自立,有朝廷星士,在长安观气,见南阳一带,煌煌然有天子之气,于是派羽林军数千到南阳挖龙脉。但此人术数不精,竟放走了刘秀,挖断了王莽自己的王气,所以新朝一代而终。
另外,龙乃不停翻腾变化之物,一旦成了气候,不会固在原地不动,注定要一飞冲天,如果各种条件具备,这条飞龙便会携云带雨而去,摇头摆尾东归大海再不回还。对这座城池来讲,就意味着风水破局,王气已泄,就像一个被抽干血液的人,走向败落已是不可避免,首都没了生气,接下来无需多久,全国就会出现各种不可解的问题,整个王朝慢慢的归于凋零,变成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
周易中的乾卦对此有很形象的概述,“飞龙在天”之后,便是“亢龙有悔”,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本就如此,任由龙飞而不管不问,会飞的太高,太远,最终行踪难觅,悔之晚矣。因此,从风水学上来讲,中国几千年的朝代兴替,就是不断的寻龙、镇龙、锁龙的过程。
朝代初兴时,由风水师观星望气,找到龙脉所在,接着便大兴土木,在龙脉之上钉上一座皇宫。若宫城不坏,一般都可以延续个几百年的国运,当然,如果风水师学艺不精,堪错了龙脉,那又另当别论。
比如两宋之后,蒙古建朝大元,实力是挺强的,但是龙脉没选对,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不到百年光阴,便烟消云散。被后人讥讽说“胡人无百年国运”。
后来朱元璋建立大明,定都南京,发二十万人填燕雀湖筑建皇宫,这本是块“钟阜龙蟠”、“帝王之宅”的风水宝地,奈何传位之后叔侄内讧,建文帝守不住江山,一把大火烧毁了皇宫,泄了王气,好在都是朱家人,改朝而不换代,朱棣登基之后派风水师遍寻天下龙脉,选定之后,一座巍峨的紫禁城拔地而起。
数百年弹指挥间,到了明清后期,传说北京城已经有两条龙了,传于民间书于野史,看见的人越来越多,为保证王气不散,也避免两条龙四处现身,有赅视听,朝廷寻能人异士最后将其降服,一条镇压在北新桥,一条镇压在崇文楼。崇文楼那条龙流传下来的资料不多,今天只说北新桥。
这年夏天,北京城雨水特别多,最后湖满河溢,平地三米深,发起了大水,一个浪头打来,便是房倒屋塌,鬼哭狼嚎,人就像水中的稻草,浮尸遍地。
但,这还没完,天就像被捅漏了似的,瓢泼大雨伴着闪电雷鸣,不住的向人间倾洒,有善卜之人推算之后,发现有水龙作怪,于是将此异象拜章明奏,直达天听,皇帝知道后,龙颜大怒,将一众异士聚于庙堂之上,非常之事便用非常之人,目的只有一个:锁龙。
城外的一个小山坡,地势稍高,这里聚拢着一群衣衫褴褛的百姓,有的还抱着孩子,大水围困以来,几天没有进食了,这些人满脸菜色,有的已经站不起身,有气无力的在地上躺着,听天由命了,孩子饿的连哭的力气都没了,但是大水还是不断的上涨,一旦水漫过顶,这些人断无生理。
有的人已经开始对着老天咒骂,其他人也充耳不闻,忽听得咒骂之人一声惊叫,大家不知何故,循身望去,却见那人一手指天,口讷讷不能言。大家抬头一看,天上墨云翻滚,烟水缭绕,没看到有啥异常,正奇怪时,突然一道闪电穿透云层,照得天地如同白昼,这下看的清爽,有一条其大无比的青龙正在云层里纵横翻腾,虽然有一半的身躯隐在云里,但是光凭显现的部分大家也能确定,这是一条龙无异。
就和画上的一样,硕大的龙头,铜铃般的眼睛,两只龙角抿向脑后,锋利的龙爪抓抓合合,身上的龙鳞在电光火石间映得片片分明,那龙须有一丈多长。
随着一道道雷电闪过,大家也看得分明,这条青龙在头顶的云间飞腾跳跃,似乎并不急着离去,那身法倒像是在云层里玩水,龙口一张便是一阵疾风骤雨,眼瞅着大雨一阵急似一阵,小山包马上要被淹没。
大家正惊惧不定的时候,突然人群里一道灰影拔地而起,直奔那条青龙而去。这人是谁,没人认识,他一直隐藏在人群里,没人留意到他。现在想想,似乎是个道士打扮,年纪轻轻,别人都在为洪水发愁,只有他不声不响的站着,一双眼睛不停地来回在云层里扫视着。
此时青龙乍现,道士仗剑飞身,一人一龙,尚不知鹿死谁手。这条龙实在太大了,小道士的剑在它面前像牙签一样,真不知道能对它产生多大的杀伤力。
那道士在龙头前凌空停住身形,举剑便刺,那龙猛见来人,倒像是被惊了一跳,硕大的龙头向上抬起,似乎要细细打量眼前这个青衣小人,这一刺便告落空,小道士不等招式用老,手中宝剑已然变刺为砍,抬手一挥,剑光暴长两丈,在青龙的龙鳞上划过,顿时火花四迸,炸响一串惊雷。
那龙似乎吃痛,一声长嘶,举爪便抓,那道士闪身躲过,正要进招,不料那龙凌空折身而去,巨大的龙尾铺天盖地扫来,道士躲闪不及,被一击而中,身体被打飞一百多丈,才堪堪停住。
那龙见此招奏效,高兴的摇头摆尾,张开大嘴冲着道士便咬过来,与其说咬,不如说吞更合适,以道士这身量,一旦被吞身入口,大概也只是勉强够塞牙缝的。此时道士的剑也被打飞了,那龙没了顾忌,就像猫见了老鼠,手口并用,要一击毙命。
道士凌空闪开,不断避过青龙的扑咬,如此你来我往,斗了一个时辰,谁也降伏不了对方。
不知什么时候,雨已经停了,乌云正在散去,夕阳透过云层,照在一人一龙身上,就像镀了一层金光,地上的水也在逐渐地退去,但是,没有人离开,比起填饱肚子,他们更关心这个小道士能否降服恶龙,这关系到他们以后的日子是否安稳。
天上的这两位似乎都累了,青龙的身法不再灵活,辗转之间透着迟钝,小道士空手缠斗,更费力气,整个身体摇摇欲坠,那龙见此,似乎来了精神,调整了一下巨大的身躯,往回缩起几丈,接着像离铉之箭,张开巨口,挥舞着龙爪袭来,速度之快,转眼就到了小道士眼前。
地上的人一片惊呼,这小道士已经气喘吁吁,要是躲不开这雷霆一击,可就交待在这了。
再看小道士,似乎完全没意识到危险来临,看着袭来的青龙,满脸都是小计谋得逞的笑容。他猛然拔高身形,向上窜出一丈多高,躲过两双利爪之后,对着龙口张开手掌,从手心里似乎弹出一道绳索,直接蹿进了青龙的喉咙里。
地上有见多识广的老人见此便长叹一口气,双手合十不住的念叨,旁人不解,便问怎么了?
老人干涸的双眼溢出眼泪,哽咽道:“那小道士手里弹出的,是困龙锁,此物从口而入,可锁五脏六腑,不要说一条龙,就是大罗金仙,遇此锁也要躲着走。我孩儿们的命算是保住了。”说着不停的磕头。
那条龙本想趁火打劫,趁着道士疲累,要一举吃掉他,没成想,眼看就到嘴了,竟然遇到了困龙锁,自然不甘就缚,它使劲摇晃着脑袋,不停卷动着身躯,天上的乌云被搅成漆黑的漩涡,狂风四起。
那道士见此,知道不给它点颜色看看,总归是不拿人命当回事,他一手向后张开,刚才脱手的宝剑重新飞回到手里,道士用手握紧,一剑挥去,龙鳞纷纷掉落,龙身上出现一个巨大的口子,鲜血四迸,地上纷纷扬扬的下了一阵血雨,那龙仰天长啸,震得大地抖动,待要垂死挣扎,那道士一扽绳索,一阵揪心的疼痛,这条青龙浑身都抽成一团。它知道,大势已去,五脏被锁,什么都是徒劳了。
剧痛之下,它已驾不动风云,从空中直坠而下,巨大的身躯激起几丈高的水柱,那道士牵着绳索,拽着这条像死狗一样的巨龙,凌空而去。
下面的故事,就是听来的了,那条龙被放进了一口井里,困龙锁也化成了一条铁链,牢牢的系在井盖上。从此,以它周身氤氲的天地灵气反哺着这座古老的京城,一直到现在。
据说,这条青龙下井之前心有不甘,问道士什么时候能放它出来。道士随手一指旁边的桥说:等这座桥变旧了吧!青龙心里一盘算:那应该过不了多少年,便开心了。
于是,这座桥被命名为北新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