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

第七章这一年徐达与世长辞,郑和也碰到了命

发布时间:2024/9/22 13:29:28   
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7299055851876037&wfr=spider&for=pc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这种警告的铁牌,到处都挂着,我们其实也不在乎,反正我们的人都老老实实的,不会去搞什么政治的事!”这位老太监再补上两句。马和(郑和)似懂非懂地点头称谢,马上跟着内官监的秉笔太监报到去了。

八名从云南来的净身男子随着那位没有喉结、也没有胡须的秉笔太监走出东华门,穿过一道皇墙,北转到燕雀湖。当时的内官监办公室就设在燕雀湖东边的一处空地,四周堆满了各种建筑器材,有来自西湖的河差大石头、真定府的木材、湖广的桐漆,以及很多砖瓦、铜铁之类的金属。在燕雀湖的北边,还有一个火药库、一个米仓、一个盐仓以及一个冰窖。

难怪内官监需用那么多内侍去管理采购这些东西。马和来到内官监办公室时,恰好掌印太监金丽渊正在跟工部尚书谈论公务。等了约莫有两刻钟之后,这位总管用带有朝鲜人腔调的尖锐声音嚷叫马和跟其他的云南孩子进来。原来掌印太监金丽渊是洪武皇帝登基时,朝鲜国王进贡的阉人。金丽渊生性缜密,绝对不会泄露宫廷机密,虽然行动有点扭捏,做起事来,却是有板有眼,因此深得朱元璋的信任。

早在公元一三八一年朱元璋已经开始营建明孝陵,选中了海拔五百米高处的紫金山(钟山)南麓一块叫独龙阜的地方,当作大明开国帝后的陵寝。朱元璋于是任命这位绝对可以信赖倚重的朝鲜阉人当皇陵的总监督。说来极巧,金丽渊开工动土一年半后,跟朱元璋在凤阳起义的元配夫人马皇后就因病身亡。内官监一方面处置了皇后的墓穴,另一方面要预备皇帝的宝城(皇帝尸体埋葬的地点)。

为了防止外人知道宝城的确定位置,金丽渊只准内侍阉人参与挖掘筑墓的工作。马和第二天上工地的时候,先沿着土皇墙走了十多里,才来到一处呈“之”字的神道。爬上山顶时,马和看到了十四世纪世界上第一大城的全貌。曲折的南京城垣,依山临江,气势雄伟,骤然间,马和又联想起家乡昆阳的壮丽风景。

在工地指挥的监工(正七品)向新到的阉人交代了工作,原来这独龙阜地方本来有一座巍峨的灵谷寺,但因这是青龙卧穴,朱元璋下令将它拆迁,把整个灵谷寺搬到紫金山的东麓山郊。马和开始工作的时候,大部分的飞檐梁柱都已经拆走了,剩下的只是一些断瓦残砖。马和的主要任务是挖掘土坑,拾级向地下开隧道,再把挖出来的土石,背到山麓下,交给工部派来的工人。

马和连续在紫金山南麓的山顶上工作了二个多月,平常吃的大部分是粗米饭、豆腐、蔬菜之类,晚上则在工寮地上打铺睡觉。到了清明节时,马和第一次可以下山休息。他特地跑到御马监的象房去探视那两只从云南西双版纳捕捉来的大象。当时御马监掌印太监赵成恰好出差到河州市马,否则马和将会恳求赵成把他调到御马监养马喂象呢!

再过了四个月的一个溽暑的日子,南京城人因讳忌农历七月水鬼节,没人敢到长江去嬉水干活。当时金丽渊急需大批从长江上游运到的桐油,于是命马和跟三位外国进贡的阉人去拿货。一位叫金义,朝鲜人,相貌长得奇伟,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言行举止跟中国人没有两样。一位是阮安,安南国王两年前献贡的阉人,平常话比较少,却有巧思,最喜欢画图设计。另外一位是周满,从琉球来的阉人。身体强壮有力,但为人相当谦逊。

金义后来奉朝廷之命,出使朝鲜国,阮安是设计营建北京紫禁城的总工程师,周满出身航海世家,有几次跟郑和船队横渡印度洋。

书归正题。马和一行人,由金义领队,从大金门走到朝阳门,然后坐御用小黄船,沿着护城河南下,在通济门换船,随着秦淮河的流向,经过莫愁湖,然后抵达秦淮河跟长江交接口的三山码头,下船去领取桐油。马和伫立长江岸上很久,很久,脑里又开始幻想,假如这一大片空地能建设一个大规模的造船厂多好。于是他又回忆起《天方夜谭》辛巴达的航海故事……。

“假如有生之年,皇帝能听从我的建议,我要在这个地方造大船,远远地航行到印度,到红海,到麦加去印证我爸爸给我讲的故事……。”马和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

点领了桐油之后,马和一行年轻宦官,又乘黄船回归。途中受不了秦淮河两岸店肆坊铺的诱惑,停在石头城买了几只板鸭和盐水鸭,好让金义孝敬老掌印金丽渊。回到紫金山时,平时言简虑精的阮安突然说:“其实皇上可以在紫金山开辟漆园、桐园、棕园,栽种千株、甚至万株的这类植物。以后我们就不必靠外头的供应了!”

马和深长地想了一下,附声地说:“阮安说得真有道理呀!”马和又想到造船所需用的桐油和棕缆了!

话说朱元璋在紫金山南麓兴建明孝陵时,同时指定工部在紫金山的北麓预造明初大功臣的坟茔墓地,希望他们死后还可继续拱卫效劳皇帝。这一群附葬墓陵包括魏国公徐达、鄂国公常遇春,以及朱元璋的外甥曹国公李文忠的坟地。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31%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7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