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燕雀 >> 燕雀生活环境 >> 原创第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刷朋友圈的时候,看见一则视频:
北大校长读错了一个字:他把鸿鹄志的“鹄”读成了“浩”。我不太相信这样的事。但,我的这个朋友确实是少数敢针砭时弊的人。关于一些热点新闻,我只要打开他的朋友圈即可知道。
我在第一时间内,告诉同事:北大校长读错了一个字。
所有人都异口同声:恶搞!一定是恶搞!在他们眼里,能够接受领导国旗下讲话时,读错的白字。却万万不能接受北大校长的读白字的真实。
读错一个字,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上。这在之前绝无仅有。仅仅是因为他是北大校长吗?是在北大建校周年的纪念大会上读错吗?
我很奇怪:这不是生僻字,而且这是在如此盛大的大会上读出来。异乎寻常的背后,肯定藏着一些人性的“小”。我相信,林校长肯定不是第一次读出这样的字。
尤其在这个习惯灌鸡汤的时代,“鸿鹄之志”出现的频率应该不低。校长肯定不是第一次引用这样的励志词语。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站在田埂上的呐喊,穿越千年,即使在今天,也经常被用来激励有志青年奋发图强。
那么,问题来了!
我第一次听到读错这个字的,是我的父亲。我对“鸿鹄”这个字印象太深刻,年少时,不肯好好学习,每一次父亲都是这样苦口婆心劝说。
“人要有鸿鹄之志,在学习上不能偷懒,不要心存侥幸。”一句话里,父亲竟然读错了两个字。他把“鸿鹄”读成了“鸿浩”,将“侥幸”读成了“饶幸”。
我给他纠错了若干次,都没有办法改过来,只能作罢。只要我知道他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就可以。作为农民,能够知道这两个词,我觉得已经超出全中国至少一半的老农民了。
其实,作为语文老师,我也经常读错字。尤其是普通话里“l”和“n”总是咬不准。只不过,我的学生经常会给我纠错。有时,我也会故意读错某个字,就想考考学生能不能认得。
我们能够接受和原谅普通人的小错,却独独无法接受公众人物犯的错误。不肯原谅的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异乎寻常?
所以,我很诧异,北大校长,怎么能够犯这个错误?假设是第一次听到校长读错字,情有可原;倘若是多次听到,却无动于衷,就想看校长在全国人面前出笑话,那就不好玩了。
我不相信,林校长身边的人,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字的读音。
像我们老百姓,假如听到某个领导在国旗下讲话时,读错某个字,也会在底下暗讽一番:这字怎么能读错?国旗下讲话这么重要的场合,要知道有几千学生在聆听呀。
而,林校长作为北大的校长,他丢的不仅是自己的脸,而且丢了北大的脸。假如再往高处说,貌似丢了全国人民的脸。但,外国人不一定听得懂,绝大多数老百姓也听不出来。
真正丢的,也只能是林校长和北大的脸。
但,细思极恐!我们竟然不肯原谅一个读错字的理工男。普遍认为:如此重要场合就不该说错话读错字。甚至上升到不够敬业上。
偏偏这个林校长,傻里骨气的还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封致歉信:让人们不要纠缠于他读错的一个字,应该把精力集中在他想要表达的理念上:焦虑和质疑不能创造价值。
原本,只想把听众的注意力转移到林校的讲话精神上,最后引火烧身,干脆连他的陈年旧事都被剥了出来。
北大社会学系退休教授郑也夫曝光:若干年前,也是这个校长,在处理北大学生考试作弊一事上的妥协,令校长的形象在教授心目中一落千丈。
后来被妥协的那个北大学生,最后因为再次作弊在香港读书被开除。北大的脸丢到香港去了。
郑也夫很客气地说:同一个校园中,大家对北大精神的理解,也存霄壤之别。他希望可以和林校长一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