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

历史文献考古实证让展览扎实可考人民资讯

发布时间:2024/9/15 16:21:25   
展览内容扎实可考,让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明故宫由皇城和宫城两部分组成,合称“皇宫”。其布局严谨,宫阙相望,集历代宫廷建筑之大成,并开一代新制,成为以后营建明北京紫禁城的范本。关于明故宫的建造过程,民间一直有“迁三山填燕雀”的说法,展览中即对此内容进行了充分展示。为了让观众对所列历史有更深切的认识,相关文献也被呈现出来了,比如据《明太祖实录》卷21指出“上乃命刘基等卜地,定作新宫于钟山之阳”;图版《京城山川图》,即明《洪武京城图志》,则交代了由于南京特殊的地形,“由于地处丘陵地带,平地难寻,老城区是历朝建都的旧址……加之老城区旧房拆迁困难等原因”。据史料记载,元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命令刘基在城东钟山的“龙头”前寻得风水宝地,填燕雀湖,建起新宫。这正是当时的燕雀湖(现前湖)的位置,为此,朱元璋征发军民工匠20多万人,填燕雀湖建造皇宫,明故宫也因此成为中国都城史上唯一一个填湖建宫的遗址实例。年,考古人员在各条探沟内均发现了青灰色的淤泥层,经过对各探沟内夯土层的局部解剖,午朝门公园和明故宫遗址公园内均发现有青灰色的淤泥层。这些淤泥层位于明故宫建筑遗址的夯土层下方,距离地表深度近5米,土层内多为青灰色的淤泥,与上部夯筑坚实、质地紧密的夯土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专家表示,这些淤泥应该是当年填埋燕雀湖时留下的原始堆积,这为印证“填燕雀建皇宫”的文献记载提供了考古实证。尽管明故宫遗址所留文物不多,但展览仍进行了科学的考证与复原,比如对午门、东华门的复原模型。说到朱元璋在建设明故宫时的创新之举,展览交代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三次演变,并展陈出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的相关考证: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一宫”“两进”“三殿”三个时期。“一宫”即只有一进的宫殿院落,流行于西周以前;“两进”即包含前朝与后寝的宫殿建筑,西周时出现,一直沿用至唐代;“三殿”即在中轴线上建设三组宫殿,分别供大朝、常朝、日朝使用,唐高宗时期出现。朱元璋在建设明故宫时力主恢复汉制,在三殿基础上加以创新。朱元璋定都南京,朱棣把都城迁到北京,一南一北,两座城都留下了宏伟的古建筑。事实上,明朝还有一个陪都,那就是位于安徽凤阳的中都。对这段历史的诠释,展览以小见大,通过明三都皇城发现的建筑构件对比图,把北京故宫瓦当、明中都遗址出土的黄釉琉璃瓦当、南京明故宫黄釉琉璃龙头进行对比,展现了明朝的三座都城不同的命运。本文来源:南京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7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