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燕雀 >> 燕雀的天敌 >> 忍辱是慈悲,能忍辱的人福报大
忍辱和世间的忍辱有何区别
大乘中讲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种是菩萨修道的方法,其中忍辱就是破相的意思。
《金刚经》中说: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相就是对权势、地位、身体、身材、尊严的贪爱、执着。
过于贪爱身体、面子、荣誉,会成为绳索将人束缚住。提倡忍辱,是为了让人们放下对身体、面子、荣誉的贪念、执着。
因为,贪爱、执着得不到满足,内心就会生起嗔恨。“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可见嗔恨心的破坏力、危害性极强大。
世人大多放不下贪爱和执着,面对侮辱大多会辩解、争斗,即便当时宽容应对,不与其争辩,但贪嗔痴依旧存在,内心会生起不满、愤怒的情绪。将忍辱看作对自我修行的考验,面对世人的侮辱和诽谤,若是能不嗔不恨,平静接受,还能对他人生起怜悯和同情心,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有修行的人。
忍辱是软弱吗
忍辱是有修行的体现,可是在很多世人看来,这是一种软弱的表现,那么忍辱的人是否是软弱的人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两个故事:
第一个是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
有一天,韩信背着把剑在街上游走,一群恶少见状便想要戏弄他。他们将他团团围住,其中一个恶少说:
“韩信,你饭都吃不饱,还整天背着把剑在街上晃荡,你是想与人打架吗?若是你有胆量,便与我们打一架;若是没胆量,你便从我们的胯下钻过去。”
韩信见此情形,本不愿理会,可是看到这帮恶少嚣张跋扈的样子,心知他们必定不会善罢甘休,若是与他们打一架,必定会闹出人命。
韩信在心中衡量一番,便决定忍辱,从他们胯下钻过去了。这帮恶少看此便哈哈大笑,他们嘲笑韩信是个胆小如鼠的人。
有句话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无法理解韩信的志向。
韩信志存高远,他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也清楚地明白与一帮纨绔子弟计较除了浪费时间和精力外,并没有任何意义。
面对生活中的侮辱、嘲笑、挑衅,真正有涵养、有志向、有远见的人不会与人争辩。
但是,世间人认为名誉、尊严、信誉不能受到别人的亵渎,当面临侮辱是必须要站出来抵抗。这样的看法让很多才华横溢的人,因为一时冲动或者要遵守当时社会的风气,挺身而出,捍卫自己的尊严,与一些本来不值得的人而决斗,结果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小事情不能忍耐,就会毁掉大事情。真正能成大事的人都知道,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琐事上,不要和不值得的人计较、争辩。
就像韩信一样,堂堂七尺男儿,从别人的胯下钻过去,这在别人看来就是软弱无能,奇耻大辱。但韩信心中自有沟壑,他明白与一帮纨绔子弟计较不值得,志向和使命才是真正长远的事。
如果当初韩信与他们决斗,把那些地痞流氓杀了,必定会被抓进官府,他又怎么会有机会成为赫赫有名的大将军。
有句话说,雄狮不与疯狗决斗,大鹏不与学鸠争辩。所以,忍让你不是因为懦弱,而是因为不值得。
能够守住初心,不与烂人烂事计较,远比争一时之气,更加值得。
忍辱的底线
俗话说:宁和君子吵一架,不与烂人说句话。忍辱不是让你毫无原则地退让,不管在佛学中还是日常生活中,忍辱都有原则、有底线。
1、不与无知之人争辩
真正能忍辱的人是有慈悲和智慧的人,忍辱也有原则和底线。
若是,外界的侮辱仅是针对个人的,那么佛弟子不会与其争辩,也不会理会。
就像前面所说的,将忍辱看作对自己修行的考验,面对别人的嘲笑、诽谤,不和你争辩。若是,对方一再在教理、法义、修行上因为无知、误解、固执己见引发的指责、挑衅,那也不会与对方争辩。
因为有一个原则,无论是讨论、辩论、谈话都只在有智慧、有道德的人之间进行。如果对方没有智慧、没有知识,双方就不存在辩论和反击。
忍辱就有这个前提:若你确定对方是无知的人,没有智慧、修养的人,他们所说的侮辱、挑衅、指责、嘲笑,要主动示弱并避开。
因为与这些无知、没有道德的人争辩,只会浪费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没有任何意义,甚至还会给自带来灾难。
2、不忍的前提是能保护自己
愚蠢和蛮横是形影不离的,远离愚蠢的人,不和他计较争辩,是为了避免更大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