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和刚父杂诗赵孟頫惊飚吹白日,流光忽蹉跎。登山采众芳,荊榛一何多。迷途幸未远,回车且委蛇。黄鹄志四海,雀鷃将如何?[诗律]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按:“白”、“忽”、“一”、“鹄”,都是入声字。这首诗律句只有两句,三句二、四字声眼同平仄,中两联也不对仗,很可能不是律诗。[诗意]这是岁暮时分和友人刚父《杂诗》四首之一。杂诗作为五言诗最初的类型之一,通常是感遇式的抒情言志之作,有感而发,没有一致的主题,无法归类,只好编为一组,题为《杂诗》。现存汉魏之际的《杂诗》都是抒发一时感兴的作品,后人相沿不改。赵孟頫此诗也是抒发蹉跎岁月、濩落无成的空虚之感。[诗法]一般来说,时光流逝的哀伤往往与虚度年华的感觉相连,而虚度年华的感觉又与明确的人生目标及难以实现的挫折感相伴。当一个人对自己的前途怀有较高的期待,而现实却否定了他实现自我价值的希望和可能,这时,时不我待的焦虑和迟暮之感便会占据他情绪的中心。在中国文学史上,屈原是第一个在作品中表达这种感觉的诗人:“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这看似很普通的对衰老的悲叹和时光流失的焦虑,在当时还是一种新鲜的心理经验。但随着时代的推移,现实中士阶层普遍的怀才不遇,使迟暮之感成为诗歌中一个很常见的主题,一些早期经典中出现的传统意象和话语也被反复使用而渐成为滥熟的常套。赵孟頫这首和友人《杂诗》之作,可以说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首联“惊飚吹白日,流光忽蹉跎”就是一个很陈熟的意象。它的原型始见于曹植《箜篌引》“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以及《赠徐幹》“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后来阮籍《咏怀》“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稍变其语,到李白《古风》又脱化为“容颜若飞电,时景如飘风”和“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虽然取意和文字都有所变异,但感叹时光飞逝、岁月蹉跎的主旨却一脉相承。赵孟頫两句不仅脱胎其意,就连“惊飚”、“白日”、“流光”这些词语都一一因袭,用来表达一年将终的岁月惊心之感。前人将这种因袭、脱化古代典籍的现象称为用语。颔联用暗喻描绘了一个欲有所求而发觉终究不可能的境遇:“登山采众芳,荊榛一何多。”这是补充交代蹉跎之感的由来。“众芳”语出《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显然是用来比喻古代圣贤的美德;及后文说“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则又是悲哀自己培养的人才的变质。至于“荆榛”,则像李白《古风》“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句所言,是荒芜和恶劣环境的象征。因此,“登山”两句隐喻的是怀抱美好希望,结果却遭遇恶劣现实的经历。虽然其具体内容不太清楚,但“众芳”、“荆榛”的语源已暗示了问题的性质,这是一个没有希望,无可作为的世道。颈联同样印证了上述结论,流露出及早觉察这一点而不至于徒劳的窃幸。熟悉古典诗歌的读者一看就知道,“迷途幸未远,回车且委蛇”两句也是有所本的,上句出自陶渊明《归去来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下句“回车”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道尽涂殚,回车而还”,都是表达幸亏在错误道路上走得不远,及时抽身的意思。“委蛇”语出《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照朱熹的解释是“退朝而食于家”,故得优游不迫。赵孟頫诗言“回车且委蛇”则是要表达事无可为,于是及早抽身、聊求豫适的自我安慰之意。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放弃了理想,诗的尾联写道:“黄鹄志四海,雀将鷃如何?”这是脱胎于《史记·陈涉世家》所载陈涉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而将词语作了一些改造。鸿鹄改为黄鹄,取《商君书·画策》“黄鹄之飞,一举千里”之意。屈原《卜居》有句云:“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刘良注:“黄鹄,喻逸士也。”(《文选》卷三十三)因此后来诗歌中多用黄鹄比喻志向高远的逸士。燕雀改为“雀将鷃”即雀与鷃,是引入了另一个语源。《庄子·逍遥游》:“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鷃的加入,使庸碌之辈的嘴脸更清楚,从而与作者的逸士之志形成更鲜明的对照。通过以上的梳理,不难看出,这首诗的主旨纯粹是自古相沿的老生常谈,又用了一连串的传统话语来组织篇章,熟悉古典文学、知道出处的读者很容易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用语的长处。按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的说法,用语是广义的用典方式之一,它和用典的区别是:用典是将历史上内容较丰富的故事或道理概括为一个简洁的词语,称为典面,寄寓丰富的含义;而用语则是取故事或诗文中的部分语词来充当新作品的素材,称为语料,通常托寓原文的意思,但也有同原文的语境毫无关系的。但不管怎么样,我们知道这些语料的出处,像“惊飚”、“流光”、“众芳”、“荊榛”、“迷途”、“回车”、“委蛇”、“黄鹄”、“雀鷃”,知道它们在原文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诗的意指。因此,熟读古典作品,掌握古典文献中丰富的语料,并能熟练地运用,是诗词写作最基本的能力之一。[诗课]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划出你认为有出处的语料,使用工具书了解其语义:酬梁二十宋中所赠兼留别梁少府独孤及少读黄帝书,肯不笑机事。意犹负深衷,未免名迹累。厌贫学干禄,欲徇宾王利。甘为风波人,岂复江海意。担簦平台下,是日饮羇思。逢君道寸心,暂喜一交臂。绪言未及竟,离念已复至。宁陵望南丘,云雨成两地。途殊迹方间,河广流且驶。暮帆望不及,览赠心欲醉。爱君如金锡,昆弟皆茂异。弈赫连丝衣,荣养能锡类。君子道未长,深藏靑云器。巨鳞有纵时,今日不定议。唯当加餐饭,好我袖中字。别离动经年,莫道分首易。二、宋人论对仗,讲究以经语对经语,史语对史语,诗语对诗语,方为妥帖。上面这首诗中有这样的例子吗?三、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看出哪些诗句使用了有出处的古籍语料吗?太守徐君猷通守孟亨之皆不饮酒以诗戏之云苏轼孟嘉嗜酒桓温笑,徐邈狂言孟德疑。公独未知其趣尔,臣今时复一中之。风流自有高人识,通介宁随薄俗移。二子有灵应抚掌,吾孙还有独醒时。
原载于《语文月刊》年第2期
蒋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