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燕雀 >> 燕雀的种类 >> 点评陈胜肇始版微缩版的洪秀全一文
壹
中国两千年帝制时代的农民起义,以陈胜肇始,以洪秀全结束。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从陈胜身上,实在不难看出很多洪秀全这个“集大成者”的影子,越充分还原陈胜,就越能印证这一点。
先说出身。
现代以来,有出现怀疑陈胜是“贵族”身份的说法。
这个其实相当无聊。秦汉之际的人,真要归宗溯源,多数都能和周天子攀上亲戚,有诸侯、公卿大夫阶层的血缘更不意外。
就算陈胜真是陈国贵族的后裔,又能怎么样,“祖上阔过”只代表过去。
在秦帝国统治的“新时代”,六国旧贵族身份不仅不是荣耀,反而是头号被打击的对象,属于“阶层歧视链”的底端,还不如普通农民呢。
正如“苟富贵勿相忘”故事所记载的,陈胜事实上就是一个农民,还是替人耕种、给人打工的那种,“起点”就是这么低。
这也没啥丢人的,要知道,后来的“楚义帝”熊心,此时也在帮人放羊。
但是,相比普通农民,陈胜肯定接受过教育。
按照传统礼乐制度的规定,只有“士”阶层以上的人才能享受这种特权,所以陈胜至少是个“士”,读书人,小知识分子,就像后来的洪秀全,起码读书识字、打个油没问题。
这就已经和同时代的绝大多数人拉开距离了。
就是因为自认有才,陈胜才不愿彻底“躺平”,“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后世对这句话的理解,多归结为对陈胜拥有“雄心壮志”的赞誉,却普遍忽视,它反映出的,实际更多是陈胜的“不甘心”。
具体干什么还不知道,但是,他肯定是要出人头地的,必须闹出一番动静,正道不行就玩邪门歪道,反正得让世人知道“我龙王爷几只眼”!
想想多次落第、被气到疯癫的洪秀全,这种“不甘心”的心理状态是不是极为相似?
正常人都有建功立业的心愿,但是,总有极少部分人,是属于“非建功立业不可”、不然还不如去死,毋庸讳言,这是一种相对变态的心理。
大概也只有这种变态驱动力,才能铸造他们后来的成功吧。
那么,陈胜有类似洪秀全参加科举、考取功名的正常上升渠道么?
应该说,渠道肯定是有的,但能不能破“卷”而出,可就要看个人的了。
我们不知道陈胜在“大泽乡起义”前的详细经历,只能推测,以他的性格和心态,肯定不会甘心做个农民,至少应该通过正常渠道努力过。
但结果很悲催,他并没有成功,连个起码的县级官员都没混上。
他眼前面临的现实,不仅上升无望,反而是被朝廷征发,带领九百人从祖国南疆开赴大东北(即渔阳),去开展“戍边”工作。
对于未来,陈胜肯定有过展望:当兵、打仗、干活,就算不战死、累死,这辈子估计也就这样了。
相比地理上的前路漫漫,陈胜的内心之路实际更加迷惘与煎熬:“啥时候是个头啊?鸿鹄之志就是个笑话么?”
《老男孩》的歌词最应景: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花开花落又是一季,春天啊你在哪里?
如果换成别人,可能就认怂了,混着吧。但是,陈胜显然不是这种人。
他“不甘心”的性格特质彻底发威,既然上天无眼,那我就自己创造一片新天!
豁出去了,造反!
正如洪秀全,老子考不上,那老子就直接开科取士!
这种影响余生的“心理转变拐点”,在历代农民起义领袖身上,其实都能找到,甚至很多普通人也曾有过,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
贰
陈胜“煽动”起义的做法,后世都归结为迷信,其实他和洪秀全、张角、孙恩等人一样,实质也是利用宗教,只是他当时所玩的宗教套路,不像后来的太平道、五斗米道、上帝教等,有具体的名目而已。
他也不是后世想当然以为的“神棍”、“骗子”,追随者也并非纯被忽悠。
因为,在科学诞生之前,宗教、神学、鬼神之说就是世人眼中的“科学”,无论硕学大儒、文盲百姓,都是靠这些来认知世界、研究世界,他们确实都信这一套。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且不说先秦时期还普遍流行“占卜”预测,就在陈胜起义的前一年,蒙恬的自杀都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
蒙恬选择自杀的真正原因,估计现代人都完全理解不了。
表面上他是被胡亥和赵高强迫的,但我们都知道,他可是手握三十万重兵的封疆大吏,手上还有扶苏那张王牌,如果他不听从摆布,偏不自杀,胡亥和赵高估计也只能干瞪眼。
但是蒙恬最终没有反抗,他回顾平生,终于找到了一个必须自杀的理由——
对,你没看错,他认为自己“绝地脉”了,得罪上天了,所以他自认该死,死有余辜!
是不是一头黑线?
“地脉”这个东西历来众说纷纭,其实也很简单,古人认为,山川地理、自然形胜,那都是上天所造,世人如果随意加以改动,不小心哪里触犯了老天爷的“原意”,那不好意思,上天肯定会降下惩罚的。
我们现在当然会觉得很可笑,但是,想想蒙恬是谁,他可是当时世界最顶尖的“精英”,连他这种级别的人,都对此深信不疑!
如果在今天玩陈胜的“鱼腹丹书”、“篝火狐鸣”,不仅没人捧场,还会被当成深井冰抓起来,治一个“扰乱社会秩序罪”。
但在当时,却是全天下的人都真心相信。“大楚兴,陈胜王”,既然是上天的意思,那陈胜肯定一胜到底,必须的嘛!
同类的还有那个著名的陨石事件、“祖龙死而地分”,对六国残余贵族的精神鼓舞,那效果相当杠杠的。
至于后来的洪秀全,虽然忽悠不了读书人阶层,但矿工们却是同样真信的。如果不是“天兄杀天父”、自己把信仰给捅漏,大清早几十年完蛋的可能性极大。
这就说到组织、宣传的精髓了。相比真理,“谎言”、谣言、传言才是更容易发动百姓的法宝,效果也更佳。这早已屡试不爽。
事实上有它的道理所在。真理到底是什么,就和宇宙一样,可能永远探索不清楚,关键是很难形成共识,不利于短期内迅速凝聚人心。
对务实的政治家来说,他们也没空探讨真理,发动、组织百姓实现政治目标才是当务之急。
对参与者来说,讲理也是个馊主意,人家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你干,让他们相信“天命在我”,还是跟他们理性分析成败概率,相信傻子都知道如何选择。
锻造“信仰”,并不容置疑,才是成功的根本保障。
叁
陈胜最终还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和洪秀全一样,一是战略问题,二是内部腐化。
陈胜最初的目标,并不是“伐无道,诛暴秦”,相反,他是打出扶苏和项燕的招牌——
我“项燕”号召楚人,不是要干掉秦国,而是替扶苏公子“洗冤”,他才是真正的帝国继承人,胡亥是阴谋上位,根本不够格。
如果他这么干成功,最终结果将是推翻胡亥,让扶苏的后代或者其他秦国王室成员上位,秦帝国总归是继续存在的。
这说明了他视野的局限、对时局的研判不足以及战略短视,一开始并没有明确的长远之计,造反都没敢造彻底。
也就是形势发展的快,在他揭竿而起之后,天下各地暴动不断,已成燎原之势,陈胜这才意识到秦国压根不得民心,相比“清君侧”,还是改朝换代更符合天下期望。
目标和口号这才改成了“伐无道,诛暴秦”。
但此时,他又面临一个新的战略抉择:要不要称王?
稍后历史上的两大牛人张耳、陈馀当时正好在陈地,他们给出了共同的建议:“您的首要任务是干掉秦王朝。如果现在就称王定都,只会让天下人认定你有私心,从而不会真心归附,更不会全力相助!”
如果对此不好做出判断,可以对比洪秀全的“永安封王”,两者的正面收获是建立了政权组织,打出了政治口号,但负面影响却是进取心开始彰显不足,也正是张耳、陈馀所说的实质:缺乏战略远见,让天下的有识之士心生失望。
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一座小县城你就满足了?眼里就只能看到这?
事实上,陈胜和洪秀全还真就是这样,打下第一座有点规模的城市,就迫不及待的称王、建立政权。
就这点出息……
他们之后的表现也极为相似,永安封王后,洪秀全就基本从前台消失,军政大事都交给杨秀清等人去办,自己躲到“深宫”享福去也。
陈胜稍微强点,总算决策了一些大事,比如安排各路军队分兵讨伐秦国、安排进攻原赵魏等地。
但是,这些事都是安排别人去做,他再也没有亲临一线,实质也是“足不出宫”,至于干什么去了,可想而知。
从前年7月“大泽乡起义”,到当年末即被杀身死,陈胜的“人生巅峰”,实际上只持续了半年时间。
可见,“腐化”一个农民起义领袖所需要的时间,实在不可高估。
所谓“鸿鹄”,事实证明,也就是比燕雀飞的高那么一点点,不能再高了。
相比太平天国,同样内讧的事情也发生在陈胜的“张楚”政权。因为进攻荥阳不利,又拒绝部下转移部队的建议,二号人物、“假王”吴广被田臧等部将干掉。
据说原因是吴广不知兵权,又很骄傲,估计接人待物相比当“假王”前脾气见长,他又固执异常,压根听不进去别人的不同意见。
这反映出一个大概率真相:吴广并不是陈胜的“冯云山”或者“杨秀清”,一起“装神弄鬼”或许还行,真到了军政大事,却显然能力配不上位置。
对于吴广的被杀,陈胜居然“安之若素”,还重用开展内讧的田臧等人。联想到他已然“听信谗言”、杀过不少各路将领(也可归属内讧),这大概也说明,他并非不想追究,只是已然控制不住手下悍将,人家也已不再把他真当回事。
(洪秀全:“勿cue!”)
而以上这些事情,居然发生在短短几个月内,这种腐化、内讧、溃败的速度着实令人咋舌。
一个人的实际威望,固然需要名号加持,但根本还是取决于能力和贡献。以陈胜的操作水准,就算最终推翻大秦,笑到最后的恐怕也是他手下的悍将,而非他本人。“楚义帝”熊心的结局可为明证。
最后,陈胜对于“苟富贵勿相忘”誓言的抛弃和践踏,更是让世人彻底看透了他——你还真就只是个农民呢!
难怪连他的司机都敢干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