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

陈胜誓言,最终败给了人性

发布时间:2025/1/7 17:58:56   
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

陈胜,原本是一个被别人雇佣来耕田的农民,因为时代的风云际会,当了六个来月的陈王,也算是荣耀一时,不虚此生了。

更何况,由于首先举事反秦,曾经的手下灭亡了秦朝,死后更有哀荣:

汉高祖时,在砀县安置了三十户人家为陈胜看守坟墓,世代享受祭祀。

一介平民,写史书的时候,太史公将他编入“世家”,与众多诸侯并列,也充分尊重了他的历史地位。

可是,读完《史记·陈涉世家》,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虽然陈胜少有大志,并且善于审时度势,响亮地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揭竿而起,闯出一番新天地,但终究没有逃脱“一阔脸就变”的人性窠臼。

想想他年轻的时候和一起受雇佣的伙伴说的多好啊:

“假如谁将来富贵了,大家相互不要忘记了。”

也就是说,尽管没有能提出“均田地”的伟大目标,他却鲜明地表达了“共富贵”的良好愿望。可惜,鼠目寸光的伙伴们没有意识到身边潜伏着一位大人物,反而嘲笑他是痴心妄想。于是,陈胜无奈而悲哀地感叹: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每读到这儿,我总感觉这段故事肯定是司马迁瞎编的,是为了突出陈胜“素有大志”的一种文学虚构。司马迁首创“纪传体”史书样式,以人物而不是以事件为中心来写史,难免为了突出人物性格而采用一些传说或者干脆“想当然”地来个“神补刀”,这可是他老人家的惯用套路。不过,这一段就有点“欲状陈涉之大志而近伪”了。换着任何人作为陈涉的伙伴都会不舒服:

“凭啥证明你就是鸿鹄,俺就是燕雀啊!”

志大则矣,就是有点太看不起人和过于狂妄且“口没遮拦”了。

不过,陈胜毕竟是有两下子的。在带领戍卒奔赴渔阳的路上,因为天下大雨,误了行程。他大胆而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化被动为主动,通过一系列运作,装神弄鬼,宣传发动,最后成功地组织起这九百人的队伍,造反了!

从随后的起义过程来看,刚开始陈胜的识人用人还是极有可圈可点之处的,手下也是能人辈出,所以起义军势如破竹,以摧枯拉朽的劲头连下数座城池。

可是,陈胜的志向毕竟还是小了点,只有两个字:富贵。所以,跳不出“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局限。占据陈地后,“三老”和“豪杰”们一吹捧,头顶就花团锦簇了。

在大家一片劝进的恭维声中,陈胜“当仁不让”,自立为王。

他出生得还是太早了,比不得后世的朱元璋,碰到像朱升一样的战略家,中肯地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

一称王,就成了众矢之的,成为大秦帝国的重点打击对象,起义军节节败退,最后,陈胜竟然成了自己车夫的刀下之鬼。

耐人寻味的是,陈胜死后,司马迁的笔并没有停,补充交代了陈胜称王后的一些细节。

比如,年轻时和他一块耕田的伙伴听说他发达了,就来投奔他。一开始,陈胜还是以礼相待的,让伙伴和自己共坐一辆马车(不过,谁也不能否认他有自我炫耀的虚荣心的成分)。可是,时间不长,因为手下人报告说这位“客人”过于放肆,动不动就和别人谈论他的一些旧事,有损他的威严。

这还了得!陈胜二话不说,立即就把这位曾经发誓“苟富贵无相忘”的伙伴给杀了。

其实,这只是陈胜为人的一个侧面。他的失败,总的说来是自从称王后,处处刚愎自用,“亲小人远贤臣”,最后众叛亲离的结果。

比如,他重用两个“猪队友”,一个叫朱房,担任“中正”,一个叫胡武,担任“司过”。鬼知道这是不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职位!顾名思义,这两位的任务就是专门督察群臣的过失。

用了这两人后的状况是:

将领们攻占了地方回到陈县来,命令稍不服从,就抓起来治罪,以苛刻地寻求群臣的过失作为对陈王的忠心。凡是他俩不喜欢的人,一旦有错,不交给负责司法的官吏去审理,就擅自予以惩治。

这样好了,陈胜高度信任这两人,有能力有水平的将领们就不再亲近依附他了。

君子远离,小人环绕,照这样的趋势发展,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4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