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

秦可卿真相十七爬灰的爬灰,焦大就是爬灰之

发布时间:2025/4/1 13:32:47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www.zherpaint.com/bzlf/kkjs/m/1271.html

焦大醉酒大骂宁荣二府,骂到最后,越发口无遮拦,来了一句令贾家“魂飞魄散”的话:“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前一篇文章,解读了“偷鸡戏狗”,这篇文章专讲“爬灰的爬灰”。这句话,几乎众口一词说是骂贾珍与秦可卿之间的私情。但是,书中却没有一句写到这对翁媳之间有苟且尴尬之事。也就是说,“爬灰的爬灰”不一定说的是贾珍,而是另有其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焦大自己。

怎么回事呢?

喧阗一炬悲风冷,靖江王家终化灰

焦大醉骂,先骂大管家赖二,赖大自然也跑不掉。“爬灰的爬灰”,是贾家共同的结局,“养小叔子”的人却是隐藏在荣国府。

荣国府之“荣”有三个来历:其一,大明国号出自祝融。孔颖达疏《左传·昭五年》:“融,大明也”。其二,靖江王二世祖朱文正因不肖种种,被朱元璋幽禁于桐城。荣,桐木也。其三,荣禧堂中隐藏着第十二代靖江王荣穆王。

毫无疑问,荣国府是朱家藩王府,主写的是桂林靖江王家。《石头记》以靖江王家事为线索,石涛与八大山人“家史王说”,隐含了朱明兴亡历史。

靖江王是大明传承时间最久的藩王,灭亡于顺治七年(年)。这一年,是农历庚寅年。

《史记·楚世家》中说,朱元璋先祖高阳氏颛顼帝的重孙重黎祝融因讨伐共工不力,被帝喾斩于庚寅日。薛蟠说唐寅为庚黄,是互文双举,暗藏了“庚寅”。庚寅,隐写的就是大明历史上的一次“虎兔相逢大梦归”。

靖江王被大明叛将孔有德所灭,“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第二十七回中写的不是小满交芒种,而是芒种交夏至节。靖江王灭亡的前一年,就是未时芒种交夏至节。夏至节饯花,是靖江王灭亡的前兆。

孔有德,隐藏在第十一回“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这句话中。崇祯四年(年)十一月三十日是冬至节,这年中,孔有德因为一只鸡而引发了“吴桥兵变”,率兵降清。

孔有德攻陷桂林,缢杀了末代靖江王、石涛的堂叔朱亨歅(似“甄”)。而在四年前(年),石涛的父亲朱亨嘉被隆武帝缢杀——玉带林中挂,隐写了两代靖江王的结局。

我的解读与历史丝丝入扣,当是正解。试问,伪造的江宁曹家谁被缢杀了?“玉带林中挂”之于江宁制造曹家而言,究竟隐藏的是什么历史真相?

顺治九年(年),南明大将李定国为靖江王报仇,攻陷王城,孔有德中箭逃入王府。走投无路之际,孔有德纵火焚烧王府,然后拔剑自刎。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薛宝琴的《赤壁怀古》隐写了靖江王的结局。靖江王“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一家便“爬灰”了。

赤壁即朱璧,烧的是大船,因而,薛宝琴的《赤壁怀古》还远远不止靖江王“爬灰”的寓意。《石头记》中最终爬灰者,却是“焦大”。

回首相看已化灰,南明结局于“焦大”

《石头记》中有贾宝玉,也有个甄宝玉,这两个“宝玉”谐音真假宝玉。“真宝玉”是有出处的,“假宝玉”则是因“真宝玉”而来。甄宝玉家是“钦差金陵生体仁院总”,隐写的是一僧一道。

一僧,暗写大明太祖,曾“俾从释氏”的朱元璋。一道,则是大明成祖,信奉道教,自称玄武大帝转世化身的大明太宗文皇帝。他们是“一”僧“一”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明二祖之后,果然有“万历”,南明则以万历嫡派子孙为皇统。

一僧一道化石为玉,送玉到红尘之中,是第一次“甄宝玉送玉”。第二次“甄宝玉送玉”,则是甄士隐陪同僧道到太虚幻境交割。这回送玉的就不是“一僧一道”,书中写的是“那僧”、“那道”。

再往后,则又癞头和尚、跛足道人,僧道“一蟹不如一蟹”,落魄至斯。僧道的三个时代,三种状态,正是大明初兴、衰亡、苟延的三段式兴亡历史。癞头和尚,顶无光明,就是“南明”。跛足道人失去一足,寓意南明播迁于半壁江山。

甄宝玉家是“钦差”,则是“芹菜”的谐音。芹菜别称楚葵,谐音楚魁。前面的文章讲过,楚魁本指吴回祝融,是朱元璋朱姓先祖,大明国号就出自“融”,也是荣国府的“荣”。祝融是火正之神,故而,四大名著中一片火海,其中,《石头记》写的是“走水”。

焦大,就是因为“走水”而成了“油炸焦骨头”。

金陵,不是指的大明金陵,而是十二陵,以及“小金陵”桂林城中的十二代靖江王。“体仁院”隐伏大明新都第一代和最后一代皇帝,朱棣、朱由检的谥号中都有“体仁”二字。

《石头记》中有两个甄家,“金陵”甄家以金陵十二钗为象征,隐喻大明皇陵。另外一个甄家是甄士隐家,他们家住在姑苏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这个简直精细到“门牌”的地名中,隐藏了南明最后一帝谥号中的“礼仁”。礼仁,就是“焦大”。

大明皇帝本姓朱,为何让他们姓甄呢?仅仅是因为要隐去真事吗?

《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了大明传国玉玺的来历:“初,上欲制宝玺而未得玉,有贾胡浮海适,至闻上即位,以美玉来献,云此阗宝玉也,自其祖父相传云“当为帝王传国之宝”,上喜以示玉工,果良玉,即命制为玺一、圭一。”

真宝玉就出自“阗宝玉”,“喧阗一炬悲风冷”,这就有“阗”了。

秦可卿停灵宁国府会芳园,薛蟠送来了樯木板,“樯者,舟具也”,“焦大”爬灰之前,就经历了一段“清明涕送江边望”的苦难历史。这段历史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与贾探春有关,咱们今后再讲。

甄士隐家因葫芦庙“炸供”走水(霍启:火起),被烧成了瓦砾场。“炸供”,就是“烈火烹油”,油为“三由”,红楼三尤就是“朱楼三由”,隐藏的是朱明三个木字辈中由字辈皇帝。其中,朱由榔就终结于一把大火。

“回首相看已化灰”,贾元春判词隐伏了“焦大”结局,南明因“焦大”而终结。

焦大隐伏夏金桂,结局于油炸焦骨头

上文讲到了第二十七回中以“芒种”暗伏靖江王家“爬灰”历史,而“至次日,便是四月二十六日”,却是“焦大”赴难,大明灭亡的日子。

康熙元年(年)四月二十五日,吴三桂以弓弦缢杀朱由榔于金禅寺。四月二十六日,吴三桂下令以柴薪焚化南明最后一帝。

这就是“焦大”爬灰的真实寓意,写的是大明最终的结局。若干年后,大明两个遗落在“清更封”下的王子回首往事,朱家已经在一片烈火中覆灭,因而是“回首相看已化灰”。

第二十七回的回目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钗黛合一,薛宝钗、林黛玉都被写成了杨贵妃(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安史之乱,追随唐玄宗逃亡成都,行至马嵬坡遭遇六军哗变,被缢杀于佛堂。

前面讲到,秦可卿卧室之中,“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这两件古怪的摆设,就是第二十七回的伏线。

这两个历史事件,有非常惊人的巧合:杨贵妃因六军哗变而被缢杀,朱由榔死于大明叛将吴三桂之手;杨贵妃死在了马嵬坡,朱由榔死在了康熙元年,康熙是属马的;杨贵妃被缢杀于佛堂,朱由榔则被吴三桂以弓弦缢杀于金禅寺。

“金禅寺”也写在了《西游记》中,书中不仅有“布金禅寺”,还有“金蝉子”。金蝉子就是金禅寺的谐音,《西游记》的作者绝对见证了南明灭亡。

焦大喝马溺救宁荣二公,又被拖往马棚,嘴里塞了马粪。这些细节,都是说的南明灭亡于康熙元年。康熙元年是壬寅年,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虎兔相逢大梦归”的终极寓意。

这层寓意,还隐写在夏金桂的故事中。夏金桂来自“长安”桂花夏家,设了桂花局。“老学士闲征姽婳词”,其实是“老学士闲征桂花词”,其中隐藏的就是吴三桂设局,哪有什么“林四娘”就是林黛玉的隐喻?

夏金桂的桂花局究竟隐写的是哪段历史,咱们今后再讲,这里,说说与“焦大”有关的历史。

且说香菱闻知薛蟠将娶“河东狮”,颇有期盼之意,对贾宝玉说:“我也巴不得早些过来,又添一个作诗的人了”。这句话后,庚辰本批道:“看他下作死语,便知其心中略无忌讳疑虑等意,直是浑然天真之人,余为一哭。”

“作诗的人”,其实是“作死的人”,夏金桂的到来,意味着“香菱”的结局即将来临。“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朱由榔请求吴三桂:“我本北京人,欲还见十二陵而死”。永历帝最终未能如愿,只有“香魂返故乡”。

书中说,夏金桂有一个偏好,爱吃油炸鸡鸭焦骨头。鸡,是姬姓的谐音,鸭是“甲鸟”,寓意初建于燕雀湖上的大明皇城,以及燕王迁都之大明新都。油炸、炸供,都是“烈火烹油”,秦可卿的这句话,落脚点就是吴三桂火焚朱由榔。

后文书中,“由榔”二字至少在书中出现了两次。夏金桂吃的油炸焦骨头,就是“焦大”。

焦为烈火焚鸟,骨头之“头”即为“大”。“爬灰的爬灰”,焦大自己骂自己。这句话暗示了大明悲惨的结局,难怪令贾家“魂飞魄散”。因为,朱明将被挫骨扬灰,魂飞魄散。

末了,再有三问,说《红楼梦》写的是江宁织造曹家事的,能不能找出这两段“爬灰”历史呢?他们家有一个“夏金桂”的媳妇?又是谁被弓弦缢杀了?

“爬灰”之人是焦大,那么,“养小叔子”的又是谁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90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