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燕雀 >> 燕雀的形状 >> 燕雀哪里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静慧姐姐:
上一次,我们分享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一个人要降伏自己的傲慢、发惭愧心,是需要魄力的;而当众忏悔,向别人承认自己的过失,则更需要大无畏的勇气,我们从廉颇身上就看到了这种勇于改正自己过失的勇气和魄力。
我们从前面的故事不难看出廉颇其实是个很要面子的人,那究竟是什么力量给了廉颇负荆请罪的勇气呢?应该是蔺相如内心的无私感动了廉颇吧。
童慧:
是的,静慧姐姐。所谓“无私”就是没有私心,心里只有团体和大众的利益,丝毫没有为自己考虑,这是圣贤的存心。
俗话说:“心底无私天地宽”,蔺相如在面对廉颇的针锋相对、挑拨、冒犯,他没有丝毫恼怒、气愤,心里只想着如何避开冲突、化解误会,如何团结朝廷官员,使朝廷、社稷安定!也正因为他的无私唤醒了廉颇的良知,给了廉颇认错的决心和勇气。
所以,一个人内心无欲无求,只想着为大众服务,他的人生定会一帆风顺,清风自来,任何人、事都无法与之为敌。
下面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次学习的内容:
1
我们接着看《增广贤文》下面这一段:
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
不但不感激我的恩情,反而以怨报德把我当作仇人。
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宁愿正当地求取,绝不背道妄求。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没有长远的打算,必定会有眼前的忧虑。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了解我的人,知道我为何而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还以为我有什么企图。
这段话告诉我们:
1
古人奉行“施惠勿念,受恩不忘”的理念,即帮助了别人不要放在心上,不想着别人来回报;如果得到了别人的恩惠,要铭记在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然而自古以来也偶有以怨报德的人,一般人也会因此而不敢施惠于人,心存芥蒂。圣人的处世态度则与一般人不同,圣人常受天下人之责,而无责人之心,所以无怨无悔。
2
相传姜太公坐在渭水之滨钓鱼时,丝不设饵,钓不曲钩,鱼钩离水三尺之远。见到之人纷纷不解,太公便说:“吾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不求鱼上钩,只钓王与侯。”“直”就是无曲的意思,“不可曲中求”的“曲”即不由正道,背道妄求。这个典故就是告诉我们,凡事要正当地求取,不可背道妄求。
3
《中庸》当中有一段经文:“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做任何事情,事先深谋远虑才会成功,否则注定失败。眼光不能短浅,否则会遭逢忧患。俗语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万事俱备只差东风尚不能成事,何况万事皆不俱备呢?
4
明末爱国将领袁崇焕诗曰:“策杖必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诗中表明了他的心迹,意思是说我率兵抵御后金,只是为了给国家洗雪耻辱,并不是为了我自己要封侯拜相。袁崇焕一生战功显著,然而当时明朝政府却对他起了疑心,皇太极使用离间之计,成功地消除了明思宗对袁崇焕的信任,最终将他下狱,凌迟处死。临刑前,他作诗道:“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2
童慧:
静慧姐姐,您刚刚解释经文时,提到袁崇焕将军的事迹,实在令人惋惜。历史上有多少仁人义士因耿直、无私而被不怀好意的小人猜忌、恼恨。这些内心狭隘的人自以为财富地位受到威胁,于是对忠臣义士加以诽谤中伤,哪知道贤人心中从来不藏私欲,他们胸怀天下,普济苍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死而后已。
静慧姐姐:
是的童慧。古语有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君子之胸怀怎能以小人之心去猜度呢?接下来我要讲的典故就与这个道理有关。
惠子相梁的故事
《庄子》里记载了一则故事:惠施在梁国做宰相,庄子要去拜访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可能是想取代您宰相的位置。”
于是惠施很焦虑,唯恐失去相位,派人在国都几天几夜地搜捕庄子。
庄子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主动去找惠施,跟他说:
“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鹞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的相位来恐吓我吗?”
童慧:
文中的“鹞鹰”就好比惠施,“鹓鶵”就好比庄子,庄子想要让惠施明白,自己无心与他争夺功名,于是巧妙地运用比喻,藉“鸱吓鹓鶵的情景”揭示出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心态,同时表明自己清高自洁的人生追求。
静慧姐姐:
古人劝勉:“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家国。”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国家未来的希望,一定要立鸿鹄之志,志存高远、心怀天下。纵然有“燕雀”的忌妒、猜忌,大可不必理会,立定目标,做好自己,终有一天会实现抱负。
让我们一起再复习一遍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