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

刘伯承第一段婚姻妻子深明大义,儿子却无情

发布时间:2022/10/13 10:07:46   
北京中科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刘伯承是我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从北伐战争到解放战争,参与了中国革命的全过程,为新中国成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戎马一生的刘伯承,曾受过几次重伤,差点还丢了性命,但他意志坚强,在剧烈的疼痛面前还能数大夫在眼睛上动了多少刀,被誉为真正的“军神”。

独眼英雄刘伯承有着学无止境的学习态度,崇尚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读书精神,从小成绩优异,是个一等一的“学霸”,放在现在就是一个无法超越的别人家的孩子。他勤思苦学一点不觉得累,身旁的同事都说他没有一点娱乐生活,一生活到老学到老。

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曾说爸爸的另一只眼睛就是读书读瞎的,就连到了七八十岁高龄,他还想着给党做参谋,刘伯承勤思善学的精神使他获得了“儒将”的雅称。

刘伯承还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军事天才,有着超强的指挥本领,特别是在解放战争中展露无遗。他组织上党战役、平汉战役等多次战役,与邓小平千里挺进大别山,与陈毅组织淮海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础。

刘伯承元帅

铁血将军也有侠骨柔情,刘伯承的一生有三段婚姻。众所周知的是,他与妻子汪荣华的金婚爱情。他们二人在长征途中相识相知,携手共度了半个世纪,一共育有七个子女。长大成人的六个子女,各有千秋,其中四个被授予少将军衔。

长子刘太行是装甲兵部队的作战部副部长,次子刘蒙曾任职总参参谋,最小的儿子刘太迟是空军装备部副部长。大女儿刘医院的医生,二女儿刘弥群是空军少将,医院工作。

刘伯承身为元帅,子女肯定不会差到哪去,子女在他的教导下,从小就知道不能倚靠父亲的道理,一切都要凭自己的真本事去搏一个前程。在父亲的光环下,子女六人都要付出比别人双倍的努力,才能得到一些成就。由此可见,刘伯承的优良家风,对子女的要求就是如此。

而刘伯承与汪荣华夫妻二人这一路走来,也是情比金坚,即使在刘伯承晚年病重住院的日子里,汪荣华也始终不离不弃,悉心照顾。那是在刘伯承八十岁高龄时,他因战场上长年累月的伤病,以及工作岗位上的积劳成疾,身患重病,医院长达十三个年头。在这十三年里,汪荣华始终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已经失去记忆和自理能力的刘伯承,直至他走完最后的时光。

汪荣华和刘伯承

在这段婚姻里,刘伯承元帅真正寻得了真爱,找到了能够相伴一生的人,也多子多福,子女都靠自己的本领出息了。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在刘伯承第一段婚姻里,也有一个深明大义的妻子,两人度过了一段相亲相爱的日子,还有一个儿子,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才是刘伯承的第一个儿子。

但因为刘伯承早年离家,奔赴革命,四处南征北战,对这个孩子疏于管教。且孩子自小留在母亲身边,是母亲唯一的精神寄托,母亲对他太过宠溺。最终种种因素导致这个儿子,不学无术,好吃懒做,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还做了很多出格、大逆不道的事情。

刘伯承出生在传统的封建家庭,父亲刘文炳饱读诗书,一心只想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在父亲的影响下,刘伯承5岁就开始上私塾,并跟着父亲一起进考场考状元,那一年是晚清最后一场科举考试,其实就算父子二人考上,也不可能当上一个即将覆灭朝代的官。

结果父子二人因为是“优人之后”,双双落榜,被赶出了考场。这件事情过后,父亲刘文炳忧思成疾,一病不起,在临终前只想给刘伯承找一个媳妇,于是就给刘伯承安排了一门亲事。这个女孩名叫程宜芝,比刘伯承小了两岁。人如其名,长得也十分好看,有一双大眼睛,生来聪慧懂事,街坊邻居都很喜欢她。

这一场包办婚姻,来得突然,刘伯承也没见过程宜芝。但他五岁便熟读四书五经,十二岁进入新式学堂,受到先进文化的一点熏陶,思想开放,对父亲安排的封建婚姻十分不情愿。

但刘伯承年纪还小,只有十三岁,既不敢违抗父亲的命令,也不好让重病的父亲再生气,更不好因为自己拒绝伤了两家的和气,无奈只能先答应父亲,和这个女孩子见一面。见面不代表妥协,刘伯承小小年纪,十分机智灵敏。

他知道自己没法拒绝掉,那可以让人家女孩子拒绝嘛。于是刘伯承想了一个招,把自己弄成一个傻子样,这姑娘总不能看上傻子吧,见到自己的傻样肯定吓得不知道去哪了,到时就有借口解脱了。不过神机妙算的刘伯承这次真算错了,程宜芝可不是那么好骗的小丫头片子。

见面前一天晚上,刘伯承绞尽脑汁想着怎么吓唬小姑娘。第二天出门前,他进到自家厨房,背着父亲悄悄溜到灶火旁,抓了一把土灰放进裤兜里。走到半路时,刘伯承从裤兜里抓出土灰,闭上眼睛,往脸上一抹,小脸蛋立马变得脏兮兮,一个帅小伙也变得跟个小黑佬似的。

他还觉得不过瘾,又从裤兜里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两条假鼻涕,变戏法似的就粘到自己的鼻子下面。这两条假鼻涕,还有点逼真,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看起来又恶心又滑稽。

到了程宜芝家门口时,刘伯承故意抖抖自己挂着的两条假鼻涕,说自己是来找媳妇的,说话时眼神不聚焦,看起来还真像个十足的小傻子。

程宜芝父母看到他时,都愣住了,一副嫌弃的眼神直接表现在脸上。不过这好歹也是朋友家来相亲的,不好直接赶他出去,不过程父还是很生气,怎么这刘文炳家的儿子是个傻儿子。

程父十分不耐烦地问了刘伯承几个问题,今年多大了,读过书没有,诸如此类的小问题。刘伯承不停地吸着假鼻涕,时不时还舔两下,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答非所问:“哈?你说啥嘞?”看到刘伯承这个样子,程父气得想直接关门算了。

刘伯承很满意程家父母的反应,这说明自己的计谋得逞了。不过金麟岂非池中物,有眼光的人还是能一眼识破假的伪装,巧的是,程宜芝就是这样一个有眼光的人。正当刘伯承洋洋得意的时候,十一岁的程宜芝从房间里走了出来。

小小年纪的程姑娘,一眼就瞧出了刘伯承的伪装。她小跑到刘伯承面前,睁着一双古灵精怪的大眼睛,瞪着刘伯承说:“装的!你就是装的,哪有人来相亲还不洗脸的,你是故意的!”

刘伯承听到小姑娘脆脆的声音,有点愣神,又知道她一下子就看破了自己的装扮,心里不由得有些波动。不过叛逆的他才不会认输,他一把扯下两条毛毛虫似的假鼻涕,摔在地上,赌气地说:“装的又怎么样,我就不想娶你,哼!”说完就跑出去了。

少年刘伯承

不过程宜芝可不是一个胆小封建的小丫头,与刘伯承对视过的她发现,刘伯承眼神里有一种光,那是与别人不一样的,充满智慧的光芒。小姑娘内心在想:刘伯承竟然想出这些小把戏来骗大人,真是有趣,还想欺骗本小姐,本小姐认定你了。

就这样,十三岁的刘伯承弄巧成拙,反而因为这些小把戏让程宜芝对他一见钟情了。程宜芝虽然喜欢刘伯承,但是她也不会对刘伯承死缠烂打。小小年纪的她毕竟出生在旧社会,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而且这小丫头也懂得矜持害羞,才不会去追着刘伯承的屁股跑呢!

但是聪明的小宜芝,换了个办法来表明心意。俗话说得好,要想成就好姻缘,还得月老牵红线。年冬,刘伯承放寒假回到家里,眼瞅着快过年了,他想着做些什么,给家里挣点钱备年货,也可以给生病的父亲治病。

临近春节,家家都要贴对联,在乡里会读书写字的人又不多,于是刘伯承就想到了写春联去赚钱。已经到了冬天,风吹在身上泛起丝丝凉意,刘伯承穿了一件棉袄,在大街上摆了一个小纸摊,纸摊上放了几副已经写好的对联,还有笔墨纸砚,准备给别人写对联。

因为没什么人会写字,刘伯承卖得也不贵,所以纸摊的生意还可以,刘伯承就准备多摆几天,多挣点钱,这样这个年就好过了。

这天,刘伯承在街上写对子,突然小摊前站了一个人,也需要他写一副对联。不过这个人的要求有点奇怪,并不是要写春联。他说,这副对联不是我要的,是一个小姑娘要的。

这小姑娘喜欢上了一个小伙子,但是这个心上人并不知道,还要出远门去读书。小姑娘想去找他,却又不好意思,也不知道去哪里找他,这一两年对他甚是想念。小姑娘听说这有人写对联,于是就找到这,希望能求副对联,贴到自家门前,祈愿自己的心上人能够平安快乐。

旧社会的孩子

刘伯承听了这个故事后,被故事里的女孩感动到了。他自小就知道,君子要成人之美,于是答应了下来。这副对联要写好点,不然对不起女孩的心意。刘伯承细细构思了一会,挥笔写下:“剑胆远行,念家国倾危,血性男儿当身许;芳心盼友,祈天神护佑,有情人终成眷属。”

写完后,那个人一看,拍手叫好:“才子啊,小小年纪能作此联,真是才子!”他十分满意地拍了拍刘伯承的肩膀,接过对联,仔细欣赏,还大夸刘伯承的字写得好看,十分大气。刘伯承被夸得都不好意思了,连声回应:“哪有,哪有。”

那人夸完之后,又对刘伯承提了个建议:“不如你落个款吧,把你的名字写上去。”刘伯承懵了,对联要什么落款?那人继续说:“这姑娘说没落款不要,你就写个落款吧,出多少钱没关系。”刘伯承倒也不是想多收钱,只是自己也没落款过。他又想了一会,提笔在对联的角落写了一行小字:“开县贫子刘伯承敬书。”

来人接过对联,满意地点了点头,走的时候给了刘伯承一个沉甸甸的红包。刘伯承打开红包一看,好几块大洋在里面。他拿出来数了一数,居然有十块大洋。刘伯承捧着大洋,开心极了,他第一想法就是这个人真大方。

不过没一会,他又转念一想,不对啊,这谁家会这么有钱大方?想到这,刘伯承的脑海中就浮现了程家那个漂亮女孩,不会是她吧?刘伯承想着想着,脸居然有点红,程宜芝居然会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可又转头一想,又觉得是自己太自作多情了。

算了,不想了,还是挣钱要紧。这么想着,刘伯承又开始写起对联了。倔强的刘伯承虽然对程宜芝的表白有点感动和惊喜,但还是不愿意屈从父母,毕竟自己也已经撂下狠话,说了不娶她,就不会答应她的表白。

来年一开春,刘伯承就背井离乡,到外求学去了。程宜芝知道刘伯承走了,读过几年书的她就时常给刘伯承写信,关心他在求学路上的生活如何。渐渐地,两个人也走得很近,但是两个人也没有戳破中间隔着的这层窗户纸,还是以朋友自居。不过两个人年纪也还小,双方父母只是暂时定下了这门亲事,还没有到谈婚论嫁的步骤。

善良大方的程宜芝知道刘伯承出远门了,家中父母没有人照顾,特别是他父亲,更是卧病在床。于是程宜芝时常到刘伯承家里去探望刘父和刘母,经常帮忙做事,照顾刘父的饮食起居。刘母对体贴细心又十分能干的程宜芝十分喜欢,已经打心里把她当做儿媳妇来看待。

刘伯承知道程宜芝在家帮忙照顾自己的父母,也十分感激她。不过在外求学的刘伯承,一心只想把书读好,并没有考虑男女之事。他总是告诫自己:儿女情长会影响他走上革命、立志报国的远大志向。

青年刘伯承

不过在刘伯承十五岁这年,父亲终究因心结难解,病情太重而病逝了,只留下刘母和刘伯承相依为命。父亲去世了,刘伯承也没有了读书的费用,只能被迫辍学回到家乡。

回到家乡后,刘伯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担子,做了个农民,整天在地里务农来养活家人。这时的程宜芝基本上算是刘家媳妇了,等刘伯承去干活后,每日都在刘家照顾孤独的刘母,给刘伯承做好饭菜,等他回来吃。

刘伯承看着本来因父亲去世而伤心难过的母亲,有了程宜芝的陪伴后,逐渐露出笑容,再看看贴心懂事的程宜芝日夜照顾自己,心逐渐软下来了,不再抗拒这门亲事。过了几年,刘伯承成年了,在刘母的安排下,刘伯承娶了程宜芝。

婚后两个人感情逐渐融洽,夫妻相处和睦。程宜芝把家里的事打理得井井有条,也十分贤惠能干,还会读书写字,跟刘伯承在一起也不会无话可谈。两年后,两个人就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取名为刘俊泰,这也是刘伯承真正意义上的长子。

虽然夫妻二人齐心,日子也过得顺意,母亲也在身边,还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但读书写字、为救国救民的刘伯承又怎会甘心留在家里做一个农民?在家乡这些年,刘伯承身处于饥民暴动,抗捐抗税的动乱之中,饱尝生活的艰辛。

他也见证了那个时代下穷苦百姓艰难的生活状况,想要为国家做点什么,他为此苦苦思索。辛亥革命爆发后,刘伯承找到了答案:去当兵!他要上阵杀敌,支援革命,用自己的本事救民于水火之中。听到丈夫要去当兵,程宜芝虽然不舍,但却清楚丈夫去意已决。

她心里也明白丈夫终究不是池中俗物,这一点从见到他第一面就已经知道了,于是便没有阻拦刘伯承,对他说:“你放心去吧,我在家照顾母亲和儿子,你不用担心。”刘伯承很感激,收拾好行囊就准备出发了。在出发前,乡亲们还劝他说:“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当兵危险太大,还是留在家做点别的事情好。

可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刘伯承谢绝了乡亲们的好言相劝,踏上了背井离乡,行军打仗的征程。刘伯承走后,先在将校学堂读了近一年的书,后参军投奔孙中山,参加护国、护法运动,在川军之中有了很大的名气。

孙中山

但刘伯承走后,家中的担子就落在了程宜芝身上。她既要照顾年迈的母亲,又要把儿子抚养长大,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在长年累月的劳累中,熬白了头发,熬成了一个憔悴的乡里女人。

而他们的儿子刘俊泰,因为长期缺乏父爱,没有父亲的管教,从小顽劣,由于家中负担重,程宜芝也没有什么时间教育他。到了十四五岁的刘俊泰更是难以管教,整天不干正事,与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

婆婆离世,儿子顽劣,让程宜芝的生活十分难过,每每这个时候她最是想念刘伯承。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程宜芝都快忘记了刘伯承的样子,而他依旧没有回来。其实刘伯承并没有忘记家人,只是战事繁忙,我国许多革命领导人为了大家放弃了小家,在战场上骁勇善战,指挥战斗的他亦是如此。在年,刘伯承终于有时间看看家人了。

这一年,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刘伯承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在这之后,他随着起义大军转战广东,激战数日后,转到上海,在上海租界从事地下党工作。在上海工作期间,刘伯承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刘俊泰,于是想把儿子接到上海读书。

可是到了上海后的刘俊泰,很快就被上海的灯红酒绿迷住了眼,更加肆无忌惮,整日吃喝玩乐,流连于烟花柳巷之中,根本无心学习。更糟糕的是他还染上了吸大烟的恶习,与父亲截然不同。刘俊泰什么事情也不做,只知道花天酒地,很快就把自己身上的银元花完了。

这一天,他搂着一个烟花女子,到父亲刘伯承面前,伸手要钱。刘伯承见儿子整日好吃懒做、无所事事,还感染恶习,流连烟花柳巷,毫无进取之心,气不打一处来,狠狠打了刘俊泰一巴掌,并厉声训斥道:“我一不做官,二不经商,手里并无积蓄。即便我有,也不会给你。你已经成年,应当正道直行,自食其力,再放任下去只会害了你自己!”

老子教育儿子,本是天经地义。谁知刘俊泰不仅不思悔改,竟然还打起了父亲的主意。为了获得国民党的赏金,跑到租界的巡捕房告发自己的父亲。

刘伯承

幸好刘伯承早有预料,提前撤离了上海,才避免被国民党抓捕的悲剧发生。但刘俊泰如此大逆不道,竟然为了钱财要害死自己的父亲。此事过后,刘伯承便和这无情无义的儿子断绝了关系,再也没有往来,各奔东西。

年,刘伯承率领军队解放大西南,挺进四川。在四川指挥战斗的他想起了自己的原配夫人程宜芝,于是便找人送去口信,想要与她见一面。

但程宜芝知道刘伯承已经再娶,死活也不愿再见他了。她明白自己已经和刘伯承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既然他已经找到了相伴一生的人,自己又何必再去打扰。

于是她对捎来口信的人说:“你对他说,我不想见他,叫他也不要再回来了,我对他毫无怨言。”战士见刘书记第一任妻子深明大义,一直坚持不去同刘书记见面,便宽慰道:“如果有什么难处,一定告诉刘书记,他一定会尽力为你们解决。”

而程宜芝直接拒绝了小战士的好意,顺便还请他再带几句口信说:“只望你勤勉国事,挑起老百姓给的千斤重担。而我母子二人已得到政府照顾,评选为了红军家属,每月有五斗米补贴,不劳你费心了。”

程宜芝用这些轻描淡写的话略过了自己独守近一生的苦楚,不仅希望刘伯承能安心国事,也守住了最后的尊严。只是可叹啊,时世不同,若在和平年代,他们会有一个幸福的结局吧。

年,程宜芝在老家病逝,而刘俊泰因为一直不劳动,时常疯疯癫癫,在母亲死后几年也死在了老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89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