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

故旧无大故不弃与朋友相处之道重日易学读

发布时间:2022/12/19 16:55:56   
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http://hunan.ifeng.com/a/20170626/5773085_0.shtml

“故旧无大故不弃”,语出《论语·微子》: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这段记述的是周朝建立初期,周公旦对要到鲁国任国君的儿子鲁公伯禽的告诫之言,告诫离开自己独立到鲁国的儿子日后所要注意的问题,共分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注意维护好与自己亲族的关系:“君子不施其亲”,“施”通“驰”,“放松”之意,引申为“疏远”。君子不疏远与自己亲族的关系。

二、如何维护与自己手下大臣的关系:“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按前人的解释:“既用为大臣,当非不贤之人,而以小臣间之,则臣必以不用为怨矣。”不让大臣产生不被自己重用的怨恨,主要是要保持与大臣的亲密关系,自己与大臣的关系之间不能让近恃或宦官等小臣参与其中。

三、维护与自己故旧友人关系的原则:“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古人认为所谓“大故”,“恶逆”也,非有过错之谓,是说即使故旧友人有过错也不抛弃他们。

四、用人的基本原则:“无求备于一人”,用人用人之长,不求全责备。

本文只就“故旧无大故则不弃”这一点展开论述,下面我们先从《论语》的记述中看看孔子是如何践行这一原则的:《论语·宪问》: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孔子的这位老友叫原壤,“夷”,为“蹲踞”;“俟”,为“等待”。是说原壤始终蹲在地上一直等到孔子走到他身边,也不起身相迎。孔子说:“你年幼时不谦逊敬长,年长后也没有什么能让后人称述的言论,年老了还不赶紧死去,纯粹是个祸害。”用拐杖敲打了几下原壤的小腿。从《论语》的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原壤其人玩世不恭,他应该比孔子小,两人的会面虽貌似平淡,却显示出二人无话不谈。

再看《礼记·檀弓下》的记载: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歌曰:“狸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从者曰,“子未可以已乎?”夫子曰:“丘闻之,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

原壤应该很穷,他的母亲死了,孔子帮助他办理丧事并送去棺椁。原壤登上棺木说:“太长的时间我没有用唱歌来抒发感情了。”接着歌唱到:“狸猫的头色彩斑斓,我握着你的手柔软舒展。”孔子像没听见、没看见一样从他身边走过。跟随孔子的人说:“夫子您以后能够不和这样的人交往了吧?”孔子说:“我听说过,对亲人不要失去这种亲近的关系,对故旧也不要失去这种故旧关系。”原壤的放荡不羁,不能被世人所理解,大约相当于现代世人眼中的二百五,原壤的身份与孔子的身份已极不相称了,所以孔子的随从劝孔子以后不要再和原壤交往了,但孔子坚守“故旧无大故不弃”之原则,不放弃与原壤的交往。

“故旧无大故不弃”之原则对普通人的意义在于人的社会生活是双向的,你在评判他人的时候,他人也在评判你,你在选择他人的时候,他人也在选择你。对于那些随便抛弃故旧的人,你没必要和他有深入的交往,因为你一旦没有利用价值,他会不假思索地将你抛弃,同样,别人也会以这种观点去衡量你。

《史记·陈涉世家》载:陈胜少年时,曾经和伙伴一起被人雇佣耕种田地,陈胜在田垄上停下手中的活,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伙伴们笑而应曰:“像咱们这样都是被人雇佣种田的,何富贵也?”陈胜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胜确有鸿鹄之志,后来在大泽乡首举抗秦义旗,拉开了推翻秦王朝的序幕,被拥为陈胜王。那些曾经与陈胜一起被人雇佣耕田的伙伴,听说陈胜富贵了,结伴来找陈胜,陈胜开始好好地接待并安置了他们,但这些人毕竟素质不高,乍富贵忘乎所以,经常向陈胜的部下谈及陈胜贫贱时的一些糗事,陈胜不胜其烦,忘了“苟富贵,无相忘”的誓言,一怒之下,派人将这些曾经的伙伴全部杀了。陈胜诛杀故旧的行为让他手下的将领寒了心,导致众叛亲离,不久,陈胜兵败,被自己的车夫杀害。

陈胜之死,可谓死于不识“故旧无大故不弃”之深意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63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