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

倪大红演活了,撒贝宁看哭了典籍里的中

发布时间:2024/9/3 12:00:52   
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m.jpm.cn/article-70129-1.html
作者:范燕莹原文刊载于/2/26《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倪大红演活了,撒贝宁看哭了!”今年春节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经典系列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首期播出后迅速引发广泛热议。网友和媒体盛赞节目“传播文化自信”“震撼人心”。《典籍里的中国》聚焦《尚书》《论语》《孙子兵法》《楚辞》《史记》等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在珍惜、感怀的同时,我们应以更加庄重的态度对待中华文化经典,因为它代表着我们的国家。正如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在节目中所说:“有典籍,才有中国。”让《尚书》奥义可感可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观众在第一时间观看了《典籍里的中国》首期节目,并对节目呈现效果所震撼、所打动。中华书局基础图书出版中心编辑熊瑞敏就是其中之一。“最令我感动的是,伏生讲述自己一家为保护传承《尚书》而做出的牺牲,最后伏在书桌上痛哭的情景,非常感人。”资料图片作为节目“开篇”所讲述的《尚书》,素有“政书之祖,史书之源”之称。《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秦末动乱,秦始皇焚书坑儒,伏生于壁中藏《尚书》;当时《尚书》仅剩国藏和伏生家藏两部。后来,项羽火烧咸阳,便仅剩伏生一部家藏。伏生视《书》如命,纵然乱兵刀剑相向、天降大雪,也不忍《书》损毁一丝一毫。节目当中呈现的“伏生护《书》”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观众。“华夏为何一体?”“自古就是一体。”“多年后,你们还读《书》吗?”“读!”节目古今对话的整体设计非常巧妙,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古代典籍与当代中国之间密切的精神联系。“我们有什么资格不读,那些先贤拼尽全力保留下来的书呢?我们是如此的幸运,能够阅读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护书人”伏生问多年后的读书人撒贝宁:你们还读《书》吗?中译出版社编辑李珍妮说,自己看到这一片段时,眼泪就止不住地掉了下来。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尚书》?就像节目中提到的,读《尚书》可以“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尚书》其实也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举个例子,正如春节时,人们常说的‘五福临门’中的‘五福’,最早就见于《尚书·洪范》的记载。”熊瑞敏补充说道。古代文化典籍并不遥远,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春节前,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徐俊做客央视节目《开讲啦》,在讲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背后的故事时,他同样说道,比如,“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现代人来说,可能日常也用这个词,也说这个事,却不知道它来源于《史记》,来源于《三国志》,“当你读古代经典的时候,发现它原来在这儿,它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么你就会领略它,爱上它,就会逐渐扩展你的知识面”。对于古代典籍,很多普通读者担心有阅读障碍。在《开讲啦》中,撒贝宁就抛出这样一个问题,颇具代表性:没有古文功底,或者说古文功底较差,《二十四史》有可读性吗?“应该说,经过逐渐地阅读积累,大家是可以读懂《二十四史》的。”徐俊肯定地回答。以《尚书》为例,熊瑞敏认为,首先是要敢于去读;其次,要选择合适的《尚书》读本。“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中华书局)简称为“三全”,其中就包含了《尚书》一书。“三全本《尚书》是很好的《尚书》入门读本。”熊瑞敏介绍,它有三大特点:第一,它是“全本”,既包括今文《尚书》,也保留了古文《尚书》,同时又将两者明确区分。第二,它是“全注”,对于《尚书》中的难读难懂的字词,都有注释。第三,它是“全译”,对于《尚书》各篇都有全文翻译。此外,各篇开头还有“题解”,帮助读者整体把握。同样地,针对读者担心读不懂《史记》《世说新语》《古文观止》等名著的问题,“经典直读本”系列(广陵书社),进一步帮助普通读者降低古代典籍的阅读门槛。广陵书社古籍整理编辑室主任方慧君介绍,这套书的出版初衷是“普及传统,注重精读原文”。所谓“经典直读”,主要体现在内容上,遴选国学典籍中最具价值的必读之书,精心译注;版式设计上,左边为原文,右边为译文,文白对照,一目了然。“经典直读本”系列《史记》封面图“日日不断之功”读古籍读书需要有“日日不断之功”,阅读中华文化典籍更是如此。李珍妮最近在做的一件事就是重读《论语》。她说,阅读中华文化典籍不同于平时阅读文学小说,它是一种非常高层次的阅读。她提倡像学者做学问一样地阅读中华文化典籍。“大概每5年,我都会重读一遍《论语》。”相比此前,这次李珍妮读《论语》有了一些新的方法。过去读《论语》,仅凭单一文本,而今不仅通过逐字逐句地完整解读,准确了解《论语》本义,还能结合10余种参考资料进行相关主题阅读。“经典直读本”系列内文及插图“经典直读本”系列内文及插图“经典直读本”系列内文及插图李珍妮认为,在阅读文化典籍过程中,一定要用好工具,手边的《古代汉语词典》必不可少,不方便携带纸书的同时,也可以借助电子阅读器,还要准备方便携带的笔记本,以便随时做笔记,尤其是顿悟时的感受。“摆正心态也非常重要。”李珍妮说,不妨这么想,我就用这一年时间攻读一本中华文化典籍,《尚书》也好,《论语》也罢,每一处字句、释义、内涵都不放过,读不懂就停下来,查字典,翻资料,读到懂为止。唐翼明《论语》封面让传统典籍更好地活起来2月16日和1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读书》栏目推荐了中华书局十大好书,其中《诸子锦言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论语译注》《资治通鉴启示录》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汇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正所谓人能弘道,只有越来越多的读者来亲近经典、阅读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活起来。作为出版人,我们要做的就是为读者亲近经典做好产品服务。”熊瑞敏说。为了让更多读者亲近经典、爱上经典,出版人颇为用心,熊瑞敏进一步介绍,比如,读者时间有限,所以要有《诸子锦言录》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这样择其精华的选本;读者阅读文言文有障碍,所以要有《论语译注》这样的译注本;读者还想看更具深度的解读,所以要有《资治通鉴启示录》这样的深度解读本。近几年,汉服、国学热、传统工艺等相关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并逐渐形成一种潮流。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就对“国潮热的兴起”进行了一场专项调查。69.4%的受访青年认为原因是国人文化自信提升,61.3%的受访者认为是文化节目的影响。在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59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