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多年的历史。《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1.上下争利,国则危矣。出自汉·司马迁《史记·魏世家》.执政集团上下都为了私利而你争我夺,那么国家就危险了。此言治国安邦必须胸怀国家与人民,而不能贪取自己的私利。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出自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别人是刀和砧板,自己是放在砧板上被宰割的鱼和肉。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3.聪以知远,明以察微。出自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耳力好能听得远,视力好能看到微小的东西。4.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出自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不能以天下的弊病为代价换取一个人的好处。这是上古明君尧帝临死前决定不将天下传给自己儿子而传给舜帝时所说的话,表现出一个明君贤主“天下为公”的坦荡无私的宽大胸怀。5.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出自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出自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燕子和麻雀怎么能知道大雁的志向呢?7.古者诛罚不阿亲戚,故天下治。出自汉·司马迁《史记·三王世家》。古代的人执法不偏袒自己的亲属,所以天下就能大治。此言执法公正乃是国家安定太平的关键。8.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法律的不能推行,是因为统治者自己首先不执行,立法而又自己带头犯法。此言强调要想推行法律制度,就要从统治者自己带头守法,为万民做知法守法的榜样开始。9.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出自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不能让天下的百姓受苦而一个人获利。10.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引古语。一千只羊的皮加起来,也抵不上一只狐的腋毛暖和;一千个唯唯诺诺的人,也抵不上一个正言直谏之士。此以羊狐之皮的差异为喻,说明直言忠谏之士的难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9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