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

志,心之所往,你的初心,你的志向还在吗

发布时间:2025/6/20 13:34:26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随着最近工作的忙碌,生活的浮躁,又开始向往陶渊明的这种生活,向往那一份悠然和心的宁静,向往那时虽然没有现在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却能在大自然中自得其乐的舒适。是什么时候,我的灵魂开始迷失了呢?什么时候,我的心,蒙上了灰尘,找不到那份欢乐和坚持了呢?什么时候,我变得急急躁躁了呢?或者说,什么时候,我的初心,我的志向,不知怎么,就消失不见了呢?静下心来,我想随着我的心意,去找回我的志向。在《史记》中,陈胜感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曹操的《龟虽寿》,咏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诸葛亮的《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里面,所有的”志“,是什么呢?是志向吗?心境淡泊之后,越来越坚定的,又是什么志向呢?志字的上半部分,像一只脚离开地面,在奔跑,就是之的本意,是要去的地方。而下面,是心。所以,志的本意,就是奔向你心中的地方。你的心,想去哪里呢?不是现在,是你的初心。既然志向,就是你的心要去的方向,那么,如果心中没有方向,当然就胸无大志了。我们经常说,一个人要早立志,就是指心中要及早确立心中最想要的是什么,要有奋斗的目标,我们的生活,不能仅仅是为了吃饭,为了睡觉,还要有一个更有意义的人生。《论语》中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说,孔子在十五岁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志向,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到三十岁的时候,就能适应社会的准则,能够内立其心,外力其身了,能够安身立命了。随着阅历的增加,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就能在庞杂的外面事物中脱身而出,回归自己的内心,不再被外界所迷惑。五十而知天命,更是明白了自己一生是为了什么,应该坚持什么,放弃什么,明白了如何取舍。六十的时候,什么话都能听进去了,心越来越能包容。而到了七十岁的时候,还有什么想不开呢?社会好像已经是为你而存在,怎么生活都会舒适惬意。孔子回归到自己,马上也是奔四的人了,按道理来说,应该到了不惑的年龄了。我现在有没有被外界迷惑呢?很多时候,是有的吧。有时候,看到别人大富大贵,我也眼红,也很想赚到很多很多的钱;有时候,看到别人貌美如花,我也嫉妒得要命。因为羡慕嫉妒恨,我一会学习超级记忆,一会学习时间管理,一会学习儿童阅读,一会学习瑜伽,一会散步,一会学习自媒体的运作……什么都知道了皮毛,却什么都没有精通,虽然能和别人稍微显摆一点,虽然说是一直在学习,却什么都没有坚持,反而弄得自己更加浮躁。匆忙所幸,经过这一系列事情的体验,经过几年时间的沉淀,我现在,稍微明白了,自己的兴趣是什么,明白了自己的初心和志向,那,就是阅读,带领孩子们一起进入文学;实验,和孩子们一起玩个痛快!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和孩子们阅读经典文学时的讨论,自有人生哲理在里面,和孩子们一起演出剧本,体验里面的人生百态,和孩子们一起科学实验,成功后的大喊大叫。那些画面啊,永远留在心头。每日散步,阅读和实验,和孩子们交流,这,就是我一生的路。路在脚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97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