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燕雀 >> 燕雀的繁衍 >> 和光同尘,信息人的情怀与境界
本文是“高校信息化系列”八篇文章的最后一篇。
高校信息化系列往期回顾(一)信息人眼中的春江花月夜
(二)跑赢时代,信息化思维探讨
(三)路在何方,教育与信息化融合思考
(四)能力延伸,数据孤岛的永恒话题
(五)水润万物,以人为本的信息化认知
(六)多维解构,智慧校园的模型化思考
(七)云中未来,高校信息化的共生时代
作为一个系列的结尾,本文将脱离技术和应用,务务虚、论论道,分享的同时,也作为自勉与警示。
01情怀与境界有人说做信息化是需要有情怀的,尤其是在高校。什么样的情怀呢?
需要百折不挠的韧劲,对初心的长期坚守,不被外界所惑的定力。
人当然要有情怀,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物质世界的束缚而追求精神层面或者更高阶的满足,文艺一点叫诗和远方。其本质是一种希望,希望才是幸福的第一原动力,人的幸福感更多来源于追求目标的过程。贫穷、苦难、艰辛都不能从根本上击败一个强者,丧失希望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更容易理解,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悲伤。安史之乱后杜甫在江南遇到曾经的天王巨星李龟年流落街巷卖唱为生,国恨家愁一时涌上心头,老病残躯更兼落花飘零,一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诉说绝望的凄凉。
但过于有情怀,又容易陷入过度追求的陷阱。期望过高,会给自己带来伤害,有人说一切痛苦的来源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比如爱情,过于追求浪漫和理想的人就容易导致婚姻的不幸福,如果将爱情小说和影视剧中演绎的爱情作为标准,在现实生活中去找寻就会自寻烦恼。理想与现实严重脱节就是一场灾难,会导致自我封闭,脱离现实,去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或者“怒指乾坤错”,甚至以死明志。
所以,既要仰望星空更需要脚踏实。
如果想要诗和远方就必须尊重当下的苟且。能够将情怀和现实完美融合、妥善处理需要一定境界。境界是个体对人生的理解,对社会的理解,对宇宙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正确认知,也就是找到自己,遇见真我,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只有知道了我是谁才能找到真正的方向,找到“要到哪里去”的答案,才能实现知行合一,才能从自身的感知、思考、行为中找到幸福和快乐。
02选择与人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是脍炙人口的名言,蓬勃的志向在文字的缝隙中涌动而出,在给人以力量的同时又似乎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不屑。但如果我们仔细去分析一下庄子的《逍遥游》会突然发现,庄子似乎不是这个意思。燕雀也好,鸿鹄也罢,都有各自的道理和追求,鸿鹄就志存高远?那比大鹏鸟如何!大鹏扶摇而上九万里,游天池而徙南冥,却仍需借助六月之风而起。地仙之境的列子御风而行,却仍然要降落大地,都难以达到真正的逍遥。
所以,在庄子的眼中,并不存在绝对的高下。
同理,红尘世界,百态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轨迹,都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都在努力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都在为自己的DNA传承而不懈努力。每个生命个体,以及他的价值观和选择的道路都值得我们尊重。当下的人生是你过往无数次选择的结果,而你的未来又是从当下的选择出发。能够选择是一种幸福,而对生命最大的尊重就是活着。如何活,想活成什么样,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仓廪实而知礼节,当你嫌弃一个为温饱而忙碌的人不讲卫生,斤斤计较时,不是他的错误,只能说你对生命的认识还不全面。同理,当你困惑一个人对吃、穿、住、行、举手、投足都有特别的讲究时,也恰恰说明你们的价值观不同,并无绝对高下之分。
攀高峰,炼狱人生,凌绝顶,渡劫化龙,我们为强者喝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致敬先贤的宏愿。向灵山而问诸法,苦轮回而求解脱,我们尊重出世的选择。粗茶淡饭品人生滋味,柴米油盐观世间烟火,平淡也是幸福。03大师与得一人生如镜前照影,悲欢源于自心。人以心中的自己为目标,在不断前行,成长给内心带来满足,成长的至高境界或许是成为大师。
何为大师?学贯中西,通达古今为大师?掌握多国语言,哲学功底深厚,胡子很长,年纪很大为大师?
有人说,知识的爆炸导致大师无法产生,因为没有人能掌握所有的知识。
我个人认为大师应该是具有大智慧的人,而不是拥有众多知识的人。大师应该是在某一个领域中,具备丰富经验,对问题有深刻理解,从理论到实践,从众多的实践抽象到统一的规律,依据统一的规律能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能预知未来的发展,能将规律推及到其它领域,并解决问题,达到经千相而得一,历万变而不迷的境界。这个境界其实就是自成体系,构建自己领域的完整体系,这个体系包含内在规律、创新、应用、人性、伦理、境界以及一切与本领域相关的事物。
和光至圆光,同尘赴红尘,大道三千,人人皆可得道,可以成为大师。
凝灵性于笔尖,寄人生于纸砚,书法可以入道;
合天地以韵律,谱万象于真情,音乐可以入道;
融世情于文字,彰善恶于人心,文学可以入道;
穷绳墨于自然,成术器之圆满,匠人可以入道;
承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文化可以入道;
格物欲至良知,世上行事上炼,心学可以入道;
察色空之不二,达时空之永恒,禅宗可以入道;
联万物成一体,现本质算未来,信息可以入道;
……
当你自成体系之后,任何事物,任何问题都可以在你的体系里计算,找到答案,因为天地本为一体,万物本是同源,必然相通。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实际上是求知的两个相反的路径。为学日益就是每天学习具体的(形而下的)知识是一个不断增益的过程,也就是学习是什么(What)的内容。“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说的是我们追求“道”这种规律性(形而上的)东西(Why),是在做约减的一个不断损益的过程。
观一叶而知秋,洞一念可见如来。踏遍万水千山,观草木枯荣,从万木到一木,从一木到一叶,一叶已含万叶、万木、万山,万河,万物,故观一叶而知秋。历经人世沉浮,观芸芸众生,从万人到一人,从一人到一念,一念已含万念、万人、百世,故洞一念可见如来。如何得一,如何得道成为大师?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聪慧的头脑、卓越的学习能力,还有机遇与环境,缺一不可。得道之路就是智慧之路,得道之日,就是智慧圆融之时。
得道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们在一个领域追求道的过程尚且如此艰难,又如何能在众多的领域,众多的方面同时完善呢?
所以,从追求道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鼓励大家在自己的领域中不断完善而不是全面发展。求道的过程也是学习和创新的过程,学习是获得别人的经验,创新是发展知识,是将外部的知识融入自己体系的过程。所以学习和创新本为一体,就像高校中教学和科研不可分割一样。
总之,未来是人人如龙的时代,每个人应该不停的学习、思考、创新,在自己的道上奔跑,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在未得“一”之前,我们心中必须要有一的概念,每天睁开眼睛浏览新闻,查阅资讯,处理工作,甚至做饭,洗碗,乃至睡眠都要围绕自己的一进行,只有心中有一,才有可能得一。
宇宙茫茫,星河璀璨,
当你第一次与之对视,
是渺小的自卑,还是翱翔的冲动?
生命的历程中又是什么
触动了灵魂,确定了初心?
一路繁华,一路风尘,
你是否因走的太远,
而忘却了为什么开始。
往者若不谏,来者犹可追,
重整初心再上路,万千风雨一杯茶!
END分享收藏点赞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