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

大鱼海棠为什么用鲲来演绎了一场生

发布时间:2023/9/17 17:19:56   
《大鱼海棠》引用的中国风元素,本在不同时空,却被“鲲”衔接,共同演绎一场生命的轮回。本期,我们就来解读人物之一——“鲲”鲲,传说中的大鱼,生活在北边幽深的大海--北冥。片中的鲲原是依海而居的人类少年,为了救困于渔网中的椿而陷入漩涡死去,灵魂变成一条鱼。椿为了使鲲死而复生,从灵婆那里用自己的一半寿命交换回了鲲的灵魂,并与湫一起秘密饲养鲲的灵魂。但椿的行为触怒了天神,鲲被视为不祥之兆,椿所在的世界发生了大洪水,在椿的努力下大洪水结束了,最后湫打开了海天之门,鲲与椿一起返回人类世界。鲲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最早的当属《列子·汤问》。文中说:“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稍后的《庄子》也引用了这个传说。庄周在其《庄子-逍遥游》中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溟。南溟者,天池也。”《庄子》说有一种大鸟叫鹏,是从一种叫做鲲的大鱼变来的。传说有一大鱼名曰鲲,长不知几里,宽不知几里,一日冲入云霄,变做一大鸟可飞数万里,名曰鹏。古人有诗云:云开衡岳风雨止,鲲鹏击浪从兹始;沧海横流何足虑,三尺寒江东陵指。中国人也常用鲲鹏比喻一些宏伟之事,一句俗语曰:“学做鲲鹏飞万里,不做燕雀恋子巢”。中国传统鱼文化因为中国人爱鱼,所以鱼文化也以各种形式表现在民俗和艺术等各个方面。传说,以绢帛写书信装在鱼腹中传递的,谓之:“鱼传尺素。”所以,书信又有“鱼笺”、“鱼符”、“鱼契”之称。把鱼视为民间吉祥物,这是因为鱼与“余”是同音,从而产生出对生活美好,衣食有余的心理愿望。在中原地区现仍保留着年除夕之鱼,要留至大年初一才吃的习俗,谓之“年年有余”。鱼还是一个流传极广,又有着传说佳话的装饰形象,被视为民间美术中的珍品。如:两条鲶鱼和几个橘子组成的“年年大吉”图,表示年年吉祥如意之愿望;由莲花与鲤鱼组成的“连年有余”图,表示对生活优裕,财富有余的观念;两条鲤鱼与盛开的牡丹花组合的“双鱼富贵”图,寓意勃勃生机;两条鱼、宝珠和浪花相组合的“双鱼戏珠”图,比喻财源滚滚来;还有把数尾金鱼与池塘、水草相组合,谓之“金玉满堂”,这是以“金鱼”谐“金玉”,是形容财富极多,也以此誉称家庭富有和有才学的人。传统“鱼”首饰鱼的造型、纹路,以及鱼鳞、鱼尾巴的造型和纹路,在中国传统首饰中应用的也很多,不仅生动有趣,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并且寓意美好,是吉庆、富裕、夫妻恩爱、爱情幸福、前途美好和幸运的象征。早在商代的玉佩中就有了鱼的造型。唐代规定五品以上官员都得佩戴鲤鱼形饰品“鱼符”于腰部,并一直延续到宋明各代,“以明贵贱”。正因为鱼形的寓意丰富美好,时至今日首饰设计中,依然受到欢迎,很常见。现代鱼首饰鱼,遇也。鱼儿的繁殖能力特别强,又迎合了中国传统多子多福的、人丁旺盛的幸福生活期盼。鱼儿离不开水的自然现象又是鱼水之欢的情感表达,寄托了男女情深、夫妻恩爱、伉俪美满的情意。鱼,余也。鱼是“余”的谐音,因此,人们用鱼形来寓意“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等。在鱼形图案中,鲤鱼和金鱼的内容和形式较为丰富。取“利余”和“金余”的谐音,寓意人们对富裕、吉庆生活的追求,含义处处得利、生活幸福。鱼,欲也。相传汉代有鲤鱼跃上龙门的神话故事,据说鲤鱼跃上龙门就可以变化成龙升上天。这就寄托了人们渴望生活的质变飞跃、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成为美好前途和幸运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是美好而善良、纯洁而快乐的。《大鱼海棠》里那个傍海而居的善良少年,是唯一能带给椿幸福的鱼。这就是为什么编剧要让“鲲”来完成这次的生命轮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8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