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燕雀 >> 燕雀的繁衍 >> 绝世名将却丧命于犬彘之手,只因太没城府
吴起,本为卫国人,却历仕鲁、魏、楚三国。与孙子并称“孙吴”,一生没打过败仗,文可安邦,武能定国,可惜最后却死于乱箭之下,真是可悲可叹。
志向高远,勤奋好学吴起家中本来还算富裕,他少有志气,想在政治上有所建树,然而卫国腐朽不堪,阶层固化,结果钱财散尽却一无所获。而乡人多鄙,燕雀不懂鸿鹄志,于是都嘲笑他,母亲也觉得他过于荒唐,便狠狠地责备了他。
吴起遂拜别母亲,言道:“儿子如今出外游学,若将来不为卿相,不飞黄腾达就再也不回来。”母亲不舍得,哭泣着挽留,但是吴起不愿留下庸碌一生,毅然离开,到鲁国投入儒家的曾申门下学习。
优秀的人到哪都会发出光芒,他到鲁国后昼夜苦读,齐国有位姓田的大夫刚好来到鲁国,非常欣赏他的好学,便将女儿许配给了他。
他一直在学习,不曾回过卫国探亲,后来有信件送达说他母亲已逝,然而吴起痛哭数声后,读书如常。这要是在道家或许可以,然而儒家哪里受得了这个,曾申勃然大怒,说:“母亲去世,你居然也不回去奔丧,我曾申怎能有你这样的学生。“于是断绝了关系,不允许他再来学习。吴起就便改学兵法,三年而成。
鲁国的相国公仪休,就是那个“不受人鱼”而名传千古的人,常与吴起讨论兵事,知道他的才能,所以向鲁穆公举荐,任命为大夫。吴起有了俸禄之后,就买了很多女婢供自己享乐。
当时齐国相国田和篡位,吴起的妻子一下子变成了齐国的宗室。因为鲁国与齐国曾经多次联姻,田和害怕鲁国讨伐自己,于是先下手为强,兴兵伐鲁。公仪休便向穆公举荐吴起为将,然而穆公却心有疑虑,觉得人间最亲密的关系莫过于夫妻了,而吴起算起来还是田氏的夫婿,只怕不会真心去对付田氏。
吴起听说后,说这事容易解决,回家便杀了妻子,布帛裹头带去报告穆公,说臣今杀妻自证,请主上释疑。穆公觉得此人杀妻求将,真是残忍至极,然而公仪休却说吴起不爱妻子却爱功名,主上若不用他,只怕反而被齐国所用,加之鲁国军队接连败退,穆公便接受了意见,拜为大将,让他领兵抗齐。此时吴起才算真正走上历史的舞台。
古人云:“人无志不立”,而吴起少时便志向高远,即便他的身边大多数人都在混吃等死,他却不同,心怀抱负。
说他母丧不奔,贪恋美色,杀妻求将这些事很难说有几分是事实,有几分是儒家的诽谤。然而即便从这些事也能看出他的一些特质,奋而好学,什么事都打扰不了他,极其有毅力,你看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兵法,略知大意,又不肯学透彻。而吴起,学儒学兵,苦读近十年。
文韬武略,天下无敌吴起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吃一样穿一样,睡在地上不设床,行军徒步不骑马,不搞特殊化,见士兵携带粮食,就主动过去分担些,在那年代,有几人能这样对待底层士卒?所以士兵们感恩戴德,士气高昂,都愿为其一战。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说有士兵生病起痈疽,吴起亲自调药,亲口吮吸脓血,士兵母亲听到后却痛哭流涕,邻人疑惑,说你儿子一个小卒子,将军居然为他吸脓,你有什么好哭的呢?他的母亲哭着回答:“吴起曾为孩子的爹吸过脓,结果孩子爹感其恩德,战死沙场,如今又吸儿子的疮,我不知孩子将来会死在哪里啊?怎么能不哀伤。”我虽然怀疑这是后人编造的段子,但吴起得军心是真的。
吴起在鲁国为将后,还是个默默无闻的新人,田和便没把他当回事,并且观察到他跟士卒平起平坐,打成一片,在那个年代还没什么将军这么干,更是看不起吴起。而吴起正好用些老弱迷惑敌人,待齐国放松后,兵分三路,突然袭杀,导致齐军大败,尸横遍野,于是吴起名声大噪。
立功后,却因为谗言他逃到了魏国,文侯就命他抗击秦国,吴起不负所望,打得秦国节节败退,后来翟璜推荐他去镇守西河,在这期间,他修筑吴城,以抗秦国,还创建了赫赫有名的战国特种兵部队“魏武卒”,后来秦晋公攻打魏国,吴起率领魏武卒以一当十,大败秦军。
文侯去世后,武侯继位,因为被人陷害,吴起又逃去了楚国。楚王很信任他,授予要职,吴起感知遇之恩,便以让楚国富国强兵为己任。他对楚国进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对一些血缘已经很疏远的贵族停止俸禄供给,裁减无关紧要的冗官,削减俸禄,选精锐士兵,朝夕训练,将财富用于练军上,于是士卒用命,楚国日渐强大,数年时间向南平定百越,向北抗击韩赵魏,向西攻打秦国,以至于天下诸侯都忧虑了起来。
无论在哪个国家,只要有吴起,就几乎没有败绩,天下诸侯莫敢轻视。在楚国改革,使得国家实力蒸蒸日上,在魏国,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剩下的打平。可见吴起真的是一个有才干的人。
赤子之心,死于非命齐国伐鲁,鲁国无一人能拒,而吴起打败齐国后,就有人向穆公进谗言,说吴起此人母死不奔丧,杀妻求将,残忍之极,且以鲁国小国居然能击败大国齐国,太冒头了,只怕列国会算计我们。于是吴起恐惧,逃亡魏国。
说实话这理由我实在觉得荒谬,更可能的是,朝堂多是庸才,彼时大家都很平庸,自可平安相处,突然出了位吴起,那既衬托了自己的无能,又害怕影响自己的权势。所以造谣诽谤,继而被司马迁记录了下来,然后这些标签便彻底贴在吴起的身上了。
在魏国时有个不知真假的故事,说魏国当时还有一个相叫公叔痤,妻子是魏国公主,他嫉妒吴起才能,害怕吴起会威胁他的职位,就想把他挤走。但一时想不到方法,这时他的一个仆从说:“要对付吴起,易如反掌,他这人过度刚强,心直口快。你先去对主君说,吴起是个大才,而魏国只是小国,只怕留不住他,主上不妨说要从宗室选个公主嫁给她,如果他真的不想在魏国久留,必然推辞。然后你再邀请他到家里来赴宴,提前让公主在宴会上百般侮辱你,吴起见到公主就是这么对待丈夫的,一定不想娶公主,这样他就中计了。”结果吴起果然上当,魏武侯对他起了疑心,吴起害怕被杀,又逃到了楚国。
到了楚国后改革变法,国虽变强大,然而触犯了贵族的利益,但因为楚悼王力挺,所以还无事,后来悼王刚死,那些利益受损者,就乘机作乱,要杀掉吴起。吴起自知难敌,逃到灵堂,趴到悼王尸体旁边躲着,众人不管,乱箭齐发射死吴起,连悼王尸体也中了数箭。后来楚肃王继位,追究射尸之罪,诛灭了七十多家,所以说吴起聪明绝伦,死前也要拉着仇敌一起去死。
纵观吴起一生,毫无疑问,是个天才一样的人物,但性格上有缺点,古语云:“战战栗栗,日谨一日”,而他身处高位,却更像是个没有城府的赤诚汉子,说话也不深思熟虑,不去害人,也没想过别人会害自己。
战国时,以臣弑君可谓屡见不鲜,而无论国君如何怀疑他,吴起也从来没有想过反叛,被怀疑也只是逃亡到别国。且能和普通士卒同吃同住的人,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在楚国一心为国,殚精竭虑,不考虑个人得失,以他的权势,但凡他有一点防人之心,又怎么会被楚国的那些废材给杀了。
宋玉云:“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人亦有之”,而他就是这样的人啊,不和于俗,所以在卫国,别人讥讽他;在鲁国,别人妒忌他;在魏国,别人陷害他;在楚国,别人怨恨他。所谓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不遭人忌是庸才,于是名声一直不好,死于非命,真是可悲可叹。不知他在死前是否想起年少离家那一幕,想起这一生的抱负,想起流泪的母亲……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