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兕[sì]::南次三山之首,曰天虞之山。下多水,不可以上。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南方第三山系的头一座山,是座天虞山,山下到处是水,人不能上去。从天虞山往东五百里,是座祷过山,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到处是犀、兕。:郭璞注:“犀似水牛,头脚,脚似象,有三蹴。大腹,黑色。二角:·在顶上,一在额上,一在鼻上。在鼻上者,小而不堕,食角也。棘,口中常洒血沫:”李吋珍《本草纲目》记,犀出西番南番滇南交州诸处,有山犀、水犀,兕犀三种,又有毛犀,似之山犀,居山林,人多得之。水犀出入水中,最为难得。犀有一角、一角、三角者。据《交广志·犀簪》所记,“西南夷土有异犀,三角,夜行如大炮,火照数千步。或解脱,则藏于深密之处,不欲令人见之。王者贵其异,以为簪能消除凶逆犀角可解毒,李时珍说,犀角,犀之精灵所聚,足阳明药也,能解诸毒。《抱朴子·登涉篇》说:“通天犀所以能毒者,其为兽专食白草之有毒者,及众木有刺棘者,不妄食柔滑之草木也。”郭璞《图赞》曰:“犀头似(-作如)猪,形兼牛质。角则并三,分身互出。鼓鼻生风,壮气隘溢。”:兕[sì],又见《海内南经》:“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兕为独角兽,文德之兽。常见于后世的青铜器及画像石图饰上。郭璞注:“犀似水牛。兕亦似水牛,青色,角,重千斤。”《尔雅》:“兕似牛,犀似豕、”《三才图会》所记有关兕的故事很有趣:“咒似虎而小,不喹人。夜间独立绝顶山崖,听泉声,好静,直至禽鸟鸣时,天将晓方归其巢。郭璞《图赞》:“兕推壮兽,似牛青黑。力无不倾,自焚其革。皮充武备,角助文德。”瞿如::有鸟焉,其状如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却是白色的脑袋,长着三只脚,人一样的脸,名称是瞿如,它的鸣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瞿如是一种人面三足鸟,样子像?,白脑袋,其叫声如同呼唤自己的名字。在诸《山海经》图谱中,瞿如有三种形状:其,人面三足鸟。其二,三首二足鸟,非人面。胡文焕图说云:“祷过山有鸟,状如鵁,似凫脚而小,长尾白首,∷面二足,名曰瞿如,其名亦自呼,”。其三,一首三足鸟,非人面。郭璞《图赞》曰:“瞿如三手,厥状似?。”虎蛟::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泿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大海。水中有一种虎蛟,形状像普通鱼的身子却拖着一条蛇的尾巴,脑袋如同鸳鸯鸟的头,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痈肿疾病,还可以治愈痔疮。:虎蛟为水中之非角非蛇怪蛟。据所见古图,虎蛟有两种形状:其一,人面鱼身、蛇尾,四足有鱗。(人面说,未见于其他记载。)其二,鱼身、兽尾而非蛇尾。郭璞《图赞》曰:“鱼身蛇尾,是谓虎蛟。”《埤雅》曰:“蛟,龙属也。其状似蛇而四足。”李时珍《纲目》说:“有鳞日蛟。”::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再往东五百里,是座丹穴山,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丹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渤海。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普通的鸡,全身上下是五彩羽毛,名称是凤凰,头上的花纹是“德”字的形状,翅膀上的花纹是“羲”字的形状,背部的花纹是“礼”字的形状,胸部的花纹是“仁”字的形状,腹部的花纹是“信”字的形状。这种叫做凤凰的鸟,吃喝很自然从容,常常是自个儿边唱边舞,一出现天下就会太平。:即凤凰,雄曰凤,雌回凰;与麟、龟、龙合称四灵(《礼记》)。凤鳳为百鸟之王,有“羽虫百六十,为之长”(李时珍《本草纲目》)之说;凤又是南方朱鸟(李时珍),是仁瑞的象征。许慎《说文》曰:“风,神鸟也。天老(黄帝臣)日:‘凤之象也,前鹿后(一作鸿前麟后),蛇颈鱼尾,龙文龟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凤穴,见则天下大安宁。”《论语纬》:“凤有六象:一日头象天,二日目象日,三曰背象月,四曰翼象风,五曰足象地,六日尾象纬-《抱朴子》记风具五行:“夫木行为仁,为青风头上青,故日戴仁也;金行为义,为白凤颈白,故曰缨义也;火行为礼,为赤凤背赤,故曰负礼也;水行为智,为黑凤胸黑,故日向智也;土行为信,为黄凤足下黄,故曰踏信也。郭璞《图赞》曰:“凤皇灵鸟,实冠羽群。八象其体,五德其文。掀翼来仪,应我圣君。”(zhuan)鱼::又东五百里曰鸡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黑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鱄鱼,其状如鲋而彘毛,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再往东五百里,是座鸡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山下盛产丹。黑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大海。水中有一种鱄鱼,形状像鲫鱼却长着猪毛,发出声音如同小猪叫,它一出现就会天下大旱。:鱄鱼是一种怪鱼,是大旱的征兆。它的样子,一说像鲋鱼(即鲫鱼),身披猪毛,叫起来像猪嚎;一说“似蛇而”(吴任臣注引《集韵》)。传说鱼为天下大旱之兆,但又是美味佳肴,《吕氏春秋》云:“鱼之美者,洞庭之鱄。”今见鱄鱼图有三种形状:其一,为龟身彘毛;其二,鱄鱼图作鲫鱼状;其三,禽虫典本之鲮鱼图则作蛇身豕尾状。三图之形态各不相同。郭璞《图赞》曰:“颙鸟栖林,鱄鱼处渊。俱为旱征,灾延普天。测之无象,厥数推玄(一作惟元)。”yóng::又东四百里曰之山。无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条风自是出。有鸟焉,其状如袅,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顒,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再往东四百里,是座令丘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野火。山的南边有一峡谷,叫做中谷,东北风就是从这里吹出来的。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猫头鹰,却长着一副人脸和四只眼睛而且有耳朵,名称是,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一出现而天下就会大旱。:是一种人面、四目有耳的怪鸟,和鱼一样,是大旱的征兆。传说万历二十年,颙鸟集豫章城宁寺,高二尺许,燕雀群噪之,是年五月至七月,酷暑异常。又传说万历壬辰,顒鸟集豫章,人面四目有耳,其年夏无雨,田禾尽枯。据所见古图,有三种形状:(1)人面鸟身,四目有耳;(2)人面鸟身,二目有耳,;(3)四目非人面鸟。郭璞《图赞》曰:“颙鸟梄林,鲅鱼处渊。俱为旱征,灾延普天。测之无象,厥数惟元(又作玄)。”龙身人面神::凡南次三山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龙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稰用稌。:总计南方第三列山系之首尾,从天虞山起到南禺山止,一共十四座山,途经六千五百三十里。诸山山神都是龙的身子人的脸面。祭祀山神全部是用一条白色的狗作供品祈祷,祀神的米用稻米。以上是山海经南次三经全部怪兽图解,喜欢的话,可以加个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