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燕雀 >> 燕雀的天敌 >> 陈胜的鸿鹄之志到底有远大为了鸿鹄之志,陈
咱们读中学时,中学的语文课本上节选过《史记·陈涉世家》的片段。节选的文字主要讲了陈胜年少时与人佣耕的喟叹和揭竿而起的事,到陈胜称王止。
这段文字中,把陈胜鹤立鸡群的苦闷描摹得淋漓尽致。
为了生活,陈胜不得不跟他的老乡一样,给人打零工赚钱讨口饭吃。
某一日,陈胜厌倦了无休止的田间劳作,把锄头往垄沟一扔,长叹一声,跟大伙说,咱们将来谁富贵了,可不要忘了这帮穷兄弟啊!
听了陈胜的叹息,一起做活的老乡便打趣陈胜,咱们都是给人打零工的,哪来的什么富贵呀?
陈胜觉得这些老乡真没劲,干活累了吹吹水,竟也要被泼凉水。陈胜感觉到无边的寂寞,于是叹息了一声,这一声叹息,便成了千古一叹。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这便是陈胜的叹息,许多中国人都听闻过的。
但是,你知道陈胜叹息中的「鸿鹄之志」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吗?你知道陈胜为了所谓的「鸿鹄之志」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吗?
秦楚汉之际,许多身世背景一般的人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陈胜、项羽和刘邦,三个人都曾发出过感慨。
陈胜的感慨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项羽的感慨是「彼,可取而代之!!」
刘邦的感慨是「大丈夫当如是也!」
一般认为,陈胜的感慨比较理想化,听上去很远大;项羽的感慨比较具体,就是要取代秦始皇;刘邦的感慨比较模糊,偏享受,就是想像秦始皇那样威风凛凛。
同样是发出感慨的三个人,发出了最世俗感慨的刘邦竟然笑到最后,这样的结局,似乎在向我们昭示一个道理:最世俗的,往往是最现实的,最能成的,成功者从来都是仰望星空的同时又脚踏实地。
说回陈胜,陈胜的「鸿鹄之志」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在语文教科书中节选的片段中,已点出了陈胜「鸿鹄之志」的具体内容,那便是称王。更具体地说,是称王后的富贵、威风和享受。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时,喊出了一个口号,也很知名,这个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个口号,其实也很世俗了,把同去戍边者内心的欲望给激发出来了,大家都厌弃了为人佣耕为国服役的日子,想干一票大的,称王成将做相,享一世几世的富贵。
正是这样口号的激励,他们才无往不利。
到陈县后,陈胜召集当地有名望的长者前来议事。长者们纷纷说,「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听上去,满满的正能量。
但是,如果你仔细思量,便能发现,长者们说的,恐怕不是心里话。
为什么我认为长者们说的不是心里话呢?
原因在于会议是陈胜召集的,会议的主题肯定也是陈胜定的,陈胜定的主题是什么呢?当然是讨论陈胜称王是否可行了。
对于陈县的长者来说,陈胜其实是贼,贼的心思很难琢磨,最保险的办法便是顺着贼的意愿去说,把贼捧得高高的。于是,陈县的长者便顺着陈胜的意思,捧陈胜,说陈胜讨伐无道的暴秦,复立了楚国的社稷,功高,理应称王。
长者们很清楚,陈胜召集他们议事,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无论他们赞同不赞同,陈胜都会称王的,若是他们不赞同,他们的项上人头恐怕就不保了。
这种情况下,长者们怎么可能不说陈胜理应称王呢?
陈胜于陈县称王,「鸿鹄之志」算是实现了,但是,陈胜为此,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第一个代价是失去了张耳陈馀这样的贤人,从二人劝阻陈胜称王的言论看,若陈胜能得二人的辅佐,很可能成就帝王之业。
第二个代价是失去了一帮亲近之人。为了立威,陈胜杀掉了当年跟自己一起打工的老乡,致使自己失去愿意亲近自己的人。
第三个代价是失去了生命。
参考资料:《史记·陈涉世家》、《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