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燕雀 >> 燕雀的天敌 >>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隐姓瞒名时,为什么都自
《水浒传》第一个冒充姓张的,是史进的师父,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王教头因师兄高俅公报私仇,被迫“私走延安府”。私走,就是悄悄地逃跑,当然就要隐姓瞒名了。所以,史太公问“你们是那里来的?如何昏晚到此?”王教头答道:“小人姓张,原是京师人。”
王进不敢讲出真实姓名,冒充姓张的,看似偶然,要说其中有寓意,恐怕就涉嫌牵强附会了。但是,自王进开了这个头之后,梁山好汉多次谎报自己姓张。那么,《水浒传》中究竟有几个好汉冒充姓张的,他们为什么都姓张?
《水浒传》中有多少好汉冒充姓张的?
王教头冒充姓张的,引出了九纹龙史进,史进则“误走”渭州城,引出了鲁达。鲁达因打死郑屠逃到了雁门县,在十字街头看捉拿自己的榜文。金二从背后一把抱住他,大叫道:“张大哥,你如何在这里?”这段情节,又在李逵沂岭杀四虎这回书中重现。黑旋风下山探母,途经沂县,也挤在人堆里看捉拿宋江、戴宗、李逵的告示,朱贵也是从背后拦腰抱住他,叫道:“张大哥,你在这里做甚么?”。
后文书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从沧州来到梁山,在朱贵酒店中题写反诗,被朱贵揪住,说:“你不是“豹子头”林冲?”。林冲说:“我自姓张”。
最有意思的是,宋江在清风寨被刘高拿下,却冒充“郓城张三”。张三,就是与阎婆惜打得火热的张三郎张文远。《水浒传》中,数宋江冒充姓张的最滑稽,为什么呢?
李逵沂岭杀四虎,被当地猎户请到了曹太公家。曹太公问李逵姓甚名谁,李逵此时却非常机警,回答曹太公道:“我姓张,无名,只唤做张大胆”。
时迁去偷徐宁的雁翎砌就圈金甲,汤隆带着徐宁去追赶,追上之后却发现装金甲的箱子却是空的。徐宁问:“你把我这副甲哪里去了”。时迁答道:“你听我说,小人姓张,排行第一……”,然后讲了一套谎言,骗徐宁上梁山。
吴用智赚玉麒麟,带着李逵来到大名府,进城之时,军士拦住盘问,吴用说:“小生姓张,名用。这个道童姓李。江湖上卖卦营生,今来大郡,与人讲命”,于是蒙混过关。吴用改姓不改名,但却以真实姓名称呼李逵。实际上,《水浒传》中除了冒充姓张的外,还有人冒充姓李的。“我等姓李”,这句话更有意思,这篇回答讲的是“姓张”,梁山好汉冒充姓李的寓意,咱们今后有机会再讲。
看来,不仅梁山好汉自称姓张的,江湖上似乎也是约定俗成,几乎是不约而同地以姓张的自称,危急之时,也以“张大哥”拦下处在危险情况下的恩人或者兄弟。“张”,似乎是《水浒传》中的“护身符”。
王教头为何在史进家自称姓张
《水浒传》好汉冒充姓张的,其中大有隐喻。因为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最先自称姓张,那么,这其中的“玄机”,首先就隐藏在王进的故事中。
却说王教头母子二人悄悄离开了汴京城,夜住晓行,在路上走了一个多月。这天,天色将晚,错过了宿头。正当王进犯难之时,却看到林子里闪出一道灯光,母子二人便循着灯光往林子里走。转入林子,王进看到了一座大庄园,“一周遭都是土墙,墙外却有二三百株大柳树”。
这句话,其实是施耐庵在“预言”大明国祚,这个王朝也就二三百年寿命。怎么讲?书中以王教头的视角,详细地描述了那座庄院:
前通官道,后靠溪冈。一周遭青缕如烟,四下里绿阴似染。转屋角牛羊满地,打麦场鹅鸭成群。田园广野,负佣庄客有千人;家眷轩昂,女使儿童难计数。正是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
这段话中,隐藏着非常多的隐喻符码,其中“打麦场”说的就是朱元璋家。《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说,陈氏太后怀朱元璋时,梦见自己在“舍南麦场”遇到了一个黄冠神仙,这个神仙送给他一粒白色药丸让她吞下。这粒药丸“有光起,视之渐长”,陈氏太后吞下后便从梦中醒来,把梦境说给了“仁祖”,此时,“口尚有香气”。第二天“子丑之时”,朱元璋降世。这就是“开篇引首”中写的霹雳大仙、太祖武德皇帝“下界”,明写赵匡胤,实写朱元璋。
王教头见林子里有灯光,便看到了史家大院,这座庄院中有“打麦场”,就是《明实录》这段“仙缘”的真实写照。后文书中,打麦场还出现在桃花村、穆家庄,说的都是朱元璋家的“舍南麦场”。
进了庄院,史家在庄客的带领下,“挑着担儿,就牵了马,随庄客到里面打麦场上,歇下担儿,把马拴在柳树上。”书中除了反复强调“打麦场”外,还再一次写到了“柳树”。“柳”在《水浒传》中更是多次出现,“柳”,就是大明国祚的标识符码,因为“柳”,所以,《水浒传》中的好汉几乎都冒充姓张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张”谐音“璋”,讲的是朱元璋的故事吗?欲知端的,请看下文。
宋江为何冒充郓城张三
郓城王婆以“撮合山”的嘴撺掇,宋江纳阎婆惜为外宅。起先,宋江十分珍惜婆惜,没半月之间,打扮得阎婆惜满头珠翠,遍体绫罗。后来,宋江“只爱学使枪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宋江武艺很高吗?如此爱学枪棒,就与梁山好汉总爱冒充姓张的有关了。怎生有关?请看下文。
因为宋江“只爱学使枪棒”,因而冷落了阎婆惜,宋江的同僚郓城张三郎乘虚而入,与阎婆惜“打得火热”。阎婆惜一心只想与张三在一起,又恰好揪住了宋江私通梁山贼寇的证据,敲诈一百两黄金。宋江一怒之下杀了阎婆惜,流亡于江湖。
宋押司先去柴大官人庄上,又到了孔家庄避难,最后应清风寨花荣之邀,前往青州清风寨。阴差阳错,宋江被清风山的强人捉拿。清风山三个头领分别叫燕顺、王英、郑天寿,这三个人头上都裹着绛红头巾,隐喻的是“燕王英武真天授”。绛红头巾,就是“红巾军”,是大明王朝的起家之本。“燕王英武”,就出自《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原文,讲的是燕王朱棣。
在清风山上住了一段时间,宋江就到了清风寨副寨主花荣那儿。正月十五元宵节,宋江“夜看小鳌山”被知寨刘高的老婆指认为清风山强人,刘高便将宋江拿下。问及宋江来历时,宋江说:“小人自是郓城县客人张三,与花知寨是故友”。
这就奇怪了,夺走阎婆惜的是郓城张三,宋江却冒充郓城张三,这是怎么回事呢?郓城,其实不是写的山东郓城,而是说的京城禁军,这其中的细节寓意,请详见本号其他文章的解读,此处略去不讲。
总而言之,宋江冒充“郓城张三”,说的是明朝皇帝:按照“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皇位传承礼律,朱棣“木字辈”这代应当是明朝第二代皇帝,“火字辈”的朱允炆是第三代。但因为“孙立”,朱棣反倒成了第三代皇帝——这都是“郓城张三”。
《水浒传》“开篇引首”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北宋皇位传承的话,其中有一个巨大的“错误”:“(太祖)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
在此,我提一个问题:这段话中,究竟有什么巨大的错误呢?不仅这段话写错了,洪太尉误走妖魔之后,再一次写北宋皇位传承时,施耐庵又出错了:“后来仁宗天子在位共四十二年,晏驾,无有太子,传位濮安懿王允让之子,太宗皇帝的孙,立帝号曰英宗。在位四年,传位与太子神宗。神宗在位一十八年,传位与太子哲宗。”
这段话,还是与梁山好汉为何都自称姓张的有关。那么,谁又能看出这段话究竟是哪里写错了,施耐庵为何写错呢?
张宿、柳宿,都是南方朱雀星宿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这回书中,施耐庵以一首诗,描述了草料场大火,其中写道:“初疑炎帝纵神驹,此方刍牧;又猜南方逐朱雀,遍处营巢”。这句诗中,提到了“南方朱雀”。二十八宿每七宿为一组,其中,张宿、柳宿是南方朱雀七宿之星宿。梁山好汉郝思文,绰号“井木犴”,便是朱雀七宿中的“井宿”。
梁山好汉都是上界星煞下界,应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冒充姓张的,是因为这些好汉都是“张宿”中的星宿。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私走延安府”其实是上了梁山,他就是梁山好汉之一,第二任寨主白衣秀士王伦,他当然也能自称姓张。王进为何是王伦,也请列位看官教正本号其他文章的解读。
南方朱雀属火,大明的国运就是“火德王”,所以,梁山好汉四处放火,描述草料场大火中便有“炎帝纵神驹”的形容了。大明南京皇城,就是夷平三山,填了燕雀湖而建成。《水浒传》中的山,多出自南京、北京。比如误走妖魔的龙虎山,其实是南京栖霞山中的龙山、虎山,尤其是梁山实写的是北京石景山,不是山东梁山县的梁山。
王进,应当以“王進”解读,“進”中之“隹”,就是一种短尾鸟,暗喻的是“燕雀”。也就是说,王教头一人两喻,既是夺位的燕王,又是被燕王杀掉的朱雀。朱雀为文书印信,又象征了朱允炆,他就是“少隹”。
朱允炆在《水浒传》中就是“朱皇孙”,七十二地煞前三名好汉的姓氏就隐藏着这样的玄机。孙立进地煞,不是宋江的“阴谋”,而是朱元璋“孙立”,立孙子做皇帝,从而挑起了藩镇之乱,夺走了天下太平——施耐庵说,皇帝都是妖魔,大明朱雀之火将熄灭于“水浒”。
梁山大聚义时,一轮大金盘裹着一团火块,钻进了水泊之南,这就是大明亡于“金”的惊天大预言,照应了王教头在史家村看到的二三株大柳树。
王进、林冲都是禁军教头,他们都是因为“柳”而冒充姓张的。王进是看到了柳树,林冲则是在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之后出场。柳,就是隐写的明朝,是燕王的明朝。柳即“木卯”,卯是月亮的象征,也就是《水浒传》中不断以中秋、元宵、十五、三五、明月等暗喻的“明”。木,就是燕王这代“木字辈”。张、柳,最浅层次的寓意,就是说的明朝。
上文引述的写北宋皇位传承的那两段话,都隐藏着“孙立”。第一段话中,没有宋真宗,是“太宗”直接把皇位传给了赤脚大仙,赤脚大仙是宋仁宗。后面那段话中说,英宗是“太宗的孙”,“的孙”其实是“嫡孙”的谐音。但宋英宗却是宋真宗“嫡孙”,不是太宗“的孙”。这一段话,还是说的“孙立”。
《水浒传》“开篇引首”,以及开篇故事中,就暗中交代了故事主题和故事背景,施耐庵以北宋历史隐伏了明朝的靖难之役,写的就是南方朱雀被烈火炙杀。所以,梁山好汉从八十万禁军教头开始冒充姓张的,暗喻了他们都是朱家的禁军。